定 价:32 元
丛书名:普通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新编系列教材
- 作者:
- 出版时间:2005/8/1
- ISBN:9787562917229
- 出 版 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TH
- 页码:322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2
- 开本:16K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习题集》及其配套的《画法几何及机制图习题集》是普通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新编系列教材之一,是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专业目录,按照高等学校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画法几何及机制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由普通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新编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织编写的。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习题集》的主要内容有:绪论;制图的基本知识;点、直线和平面;基本立体;立体表面的交线;组合体;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计算机绘图等。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习题集》可作为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或“工程制图”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相近的其它专业选用。
20世纪,人类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于相对论、量子论、基因论、信息论等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现在人类在物质领域已深入到基本粒子世界,在生命科学领域已深入到分子水平,在思维科学领域则主要是数学和脑科学的巨大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科学技术综合化、整体化以及人文和科技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加速。
近20年来,我们在经济战线上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两个根本性转变以及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致使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适应性要求不断增强。
在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高等教育战线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指引下,开展了起点高、立意新、系统性强、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改革工程。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观念、大工程的观念、终身教育以及回归工程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对拓宽本科教育口径、加强和扩展本科教育共同基础的要求日益强烈。
1998年8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专业总数由原来的500多种减少至249种。新专业目录的颁布,突破了传统的、狭隘的专业教育观念,拓宽了人才培养工作的视野,为人才培养能较好地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创造了条件。许多学校也都以专业调整、改造和重组为契机,大力调整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拓宽基础,整合课程,构建新的专业平台,柔性设置专业方向,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教材建设是学校的最基本建设之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必然要求有相适应的教材。为适应新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组织编写出版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新专业的教学用书,特别是系列教材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们为改变目前国内已出版的机械类专业教材普遍存在的内容偏深、知识面偏窄的倾向,决定面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机械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出版一套系列教材,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决策。他们的这一决定也得到了全国几十所院校机械工程系的领导和众多专家、教授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其中一些教授如合肥工业大学校长陈心昭教授、燕山大学校长王益群教授、江苏理工大学校长蔡兰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束鹏程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杨海成教授等还非常乐意地承担了该系列教材的主编、主审及编审委员会工作。
0 绪论
0.1 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0.2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 制图基本知识
本章提要
1.1 制图基本规格
1.1.1 图纸幅面及格式
1.1.2 比例
1.1.3 字体
1.1.4 图线
1.1.5 尺寸注法
1.2 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1.2.1 铅笔
1.2.2 图板、丁字尺和三角板
1.2.3 比例尺
1.2.4 圆规和分规
1.2.5 曲线板
1.2.6 直线笔与绘图墨水笔
1.3 几何作图
1.3.1 正多边形
1.3.2 斜度和锥度
1.3.3 圆弧连接
1.4 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和画图步骤
1.4.1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
1.4.2 平面图形中线段分类和作图顺序
1.4.3 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
1.4.4 绘图的方法和步骤
本章小结
2 点、直线和平面
本章提要
2.1 投影法
2.1.1 中心投影法和中心投影
2.1.2 平行投影法和平行投影
2.2 点的投影
2.2.1 投影面体系
2.2.2 点的投影与坐标
2.2.3 点的相对位置
2.3 直线的投影
2.3.1 直线及直线投影的作图
2.3.2 直线及直线上的点的投影特性
2.3.3 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2.3.4 直线的相对位置
2.3.5 一边平行于投影面的直角的投影
2.4 平面
2.4.1 平面的表示法
2.4.2 平面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2.4.3 属于平面的点和直线
2.5 直线与平面由一般位置向特殊位置的变换
2.5.1 换面法的原理与基本作图法
2.5.2 几种基本的变换
本章小结
3 基本立体
本章提要
3.1 平面立体
3.1.1 棱柱
3.1.2 棱锥
3.2 常见的回转体
3.2.1 常见的回转体的形成
3.2.2 圆柱
3.2.3 圆锥
3.2.4 圆球
3.2.5 圆环
3.2.6 一般回转体
本章小结
4 立体表面的交线
本章提要
4.1 概述
4.1.1 表面交线作图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4.1.2 求作一般点的方法
4.1.3 截交线的类型
4.2 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交线
4.2.1 单一平面与回转体相交
4.2.2 用一组平面截单一回转体
4.2.3 单一平面截一组共轴的回转体
4.3 两回转体表面的交线
4.3.1 求作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4.3.2 特殊相贯线
4.3.3 组合相贯线
本章小结
5 组合体
本章提要
5.1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5.1.1 组合体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特征
5.1.2 组合体的组合方式
5.1.3 表面连接形式
5.1.4 典型结构的画法
5.1.5 画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步骤
5.2 组合体的读图
5.2.1 读图要点
5.2.2 运用形体分析法读图
5.2.3 运用线面分析法读图
5.2.4 画图与读图的综合训练
5.3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5.3.1 组合体尺寸标注的要求
5.3.2 组合体尺寸标注的步骤
5.3.3 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几点说明
5.4 轴测投影图
5.4.1 正等测轴测图
5.4.2 斜二测轴测图
5.5 组合体草图的画法
5.5.1 基本图形元素画法
5.5.2 由组合体模型画三视图
5.5.3 轴测草图的画法
本章小结
6 机件的表达方法
本章提要
6.1 视图
6.1.1 基本视图
6.1.2 向视图
6.1.3 局部视图
6.1.4 斜视图
6.1.5 旋转视图
6.2 剖视图
6.2.1 剖视图的概念和画法
6.2.2 剖视图的种类
6.2.3 剖切面和剖切方法
6.3 断面图
6.3.1 断面图的概念
6.3.2 断面图的种类及画法
6.4 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
6.4.1 局部放大图
6.4.2 简化画法和其它规定画法
6.5 各种表达方法综合举例
6.6 第三角画法简介
6.6.1 投影面、机件与观察者的相对位置关系
6.6.2 视图的配置
6.6.3 第三角画法的标志
本章小结
7 标准件与常用件
本章提要
7.1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
7.1.1 螺纹
7.1.2 螺纹的规定画法
7.1.3 螺纹的标注
7.1.4 螺纹紧固件及连接画法
7.2 其它标准件(部件)及标准要素
7.2.1 键
7.2.2 销
7.2.3 滚动轴承
7.3 齿轮
7.3.1 圆柱齿轮
7.3.2 圆锥齿轮
7.4 弹簧
7.4.1 弹簧的参数
7.4.2 螺旋弹簧的规定画法
本章小结
8 零件图
本章提要
8.1 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8.2 零件的结构分析
8.2.1 零件结构分析方法
8.2.2 零件结构的合理性
8.3 零件图表达方案选择
8.3.1 零件的表达方案选择
8.3.2 典型零件的表达方案
8.3.3 表达方案分析
8.4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8.4.1 主要尺寸和非主要尺寸
8.4.2 尺寸基准
8.4.3 尺寸链
8.4.4 尺寸的合理标注
8.4.5 典型零件的尺寸注法
8.5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9 装配图
本章提要
9.1 概述
9.2 装配图中的表达方法
9.3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9.4 装配图中的零、部件序号与明细栏
9.5 装配结构
9.6 部件测绘
9.7 由零件图画装配图
9.8 读西装图和拆画零件图
本章小结
10 计算机绘图
本章提要
10.1 概述
10.2 用户绘图环境设置
10.3 基本图形元素生成
10.4 图形显示控制
10.5 图形编辑
10.6 夹点编辑
10.7 块的定义与应用
10.8 绘图基本方法
10.9 图样文本标注
10.10 尺寸标注样式
10.11 图样尺寸标注
10.12 零件图
10.13 图形的外部引用
10.14 图形绘图机输出
本章小结
附录
1.螺纹
2.常用的标准数据和标准结构
3.常用的标准件
4.滚动轴承
5.极限与配合
6.表面粗糙度
7.常用的材料及热处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