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在编写过程中,围绕建筑施工技术,采用任务引领的模式,从浅入深贯穿五个任务: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砌体砌筑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屋面防水工程施工、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每个教学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学习活动,每个学习活动由学习目标、情境描述、知识链接、知识储备、任务实施组成,使教学内容对接岗位技能要求,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
走进课程
项目一 地基基础施工
任务1.1 土方工程施工
活动1 土方开挖
活动2 土方回填
任务1.2 基坑验槽及不良地基的处理
活动1 验槽
活动2 不良地基的处理
任务1.3 混凝土基础施工
活动1 独立基础施工
活动2 条形基础施工
活动3 满堂基础施工
任务1.4 混凝土桩基础施工
活动1 混凝土预制桩施工
活动2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
项目二 砌体工程施工
任务2.1 砌体基础施工
活动1 砌体基础施工准备
活动2 砌体基础施工
活动3 毛石基础施工
任务2.2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
活动1 砖砌体结构施工
活动2 砖砌体质量标准验收
活动3 砖砌体安全检查
任务2.3 中小型砌块施工
活动1 砌块施工准备
活动2 砌块施工工艺
活动3 砌块施工质量安全技术
项目三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
任务3.1 框架结构混凝土基础施工
活动1 模板施工
活动2 钢筋施工
活动3 混凝土施工
任务3.2 框架结构主体施工
活动1 模板工程
活动2 钢筋工程
活动3 混凝土工程
项目四 防水工程施工
任务4.1 屋面防水工程施工
活动1 屋面卷材防水施工
活动2 屋面涂膜防水施工
任务4.2 其他防水工程施工
活动1 室内防水工程施工
活动2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
项目五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
任务5.1 抹灰工程施工
活动1 基层处理
活动2 找规矩、做灰饼、做标筋
活动3 抹踢脚及门窗护角
活动4 抹底层灰
活动5 抹罩面灰
活动6 质量验收
任务5.2 饰面砖工程施工
活动1 基层处理
活动2 抹底层灰
活动3 弹线、排砖、做标志块
活动4 镶贴面砖、面砖擦缝及清洁
活动5 质量验收
任务5.3 楼地面工程施工
活动1 基层处理
活动2 做灰饼、做标筋
活动3 刷素水泥浆、铺水泥砂浆
活动4 打抹压光、养护
活动5 质量验收
参考文献
一、地基设计
在进行地基设计时,要考虑:
1.基础底面的单位面积压力小于地基的容许承载力。
2.建筑物的沉降值小于容许变形值。
3.地基无滑动的危险。
由于建筑物的大小不同,对地基的强弱程度的要求也不同,地基设计时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上述三个方面的要求。有时只需考虑其中的一个方面,有时则需考虑其中的两个或三个方面。若上述要求达不到时,就要对基础设计方案作相应的修改或进行地基处理(对地基内的土层采取物理或化学的技术处理,如表面夯实、土桩挤密、振冲、预压、化学加固和就地拌和桩等方法),以改善其工程性质,达到建筑物对地基设计的要求。
二、软弱地基处理原理
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又称预压法,其包括堆载预压法、超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真空与堆载联合作用法、降低地下水位法和电渗法等多种方法。其为在预压荷载的作用下,使软黏土地基土体中孔隙中的水排出,土体发生固结,土中孔隙体积减小,土体强度提高,从而达到减少地基沉降量和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
振密、挤密法
振密、挤密法有表层原位压实法、强夯法、振冲密实法、挤密密实法、爆破挤密法和土桩、灰土桩等多种方法。其为采用一定措施,通过振动和挤密使深层土密实,从而使地基土孔隙比减小,强度提高。
置换及拌入法
置换及拌入法有换填垫层法、振冲置换法、高压喷射浆法、深层搅拌法、褥垫法等多种方法。其为采用砂、碎石等材料置换软弱土地基中部分软弱土体,或在部分软弱土地基中掺入水泥、石灰或砂浆等形成加固体,与未被加固部分的土体一起形成复合地基,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的目的。
加筋法
加筋法有加筋土法、锚固法、树根桩法、低强度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法、钢筋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法等多种方法。通过在土层埋设强度较大的土工聚合物、拉筋、受力杆件等,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维持建筑物稳定的目的。、
其他方法
地基基础其他处理方法还有:砖砌连续墙基础法、混凝土连续墙基础法、单层或多层条石连续墙基础法、浆砌片石连续墙(挡墙)基础法等。
三、地基处理
按照上部结构对地基的要求,对地基进行必要的加固或改良,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保证地基稳定,减少房屋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在确定地基处理方案时,根据地质情况的不同、建(构)筑物的承载条件需要以及各种处理方案的成本比对,选择既能达到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