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经管·应用型校企合作规划教材:文书与档案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文书概述,日常事务文书,公务文书,文书处理,档案与档案工作,档案的收集与整理,档案的鉴定、保管和统计,档案的检索、编研和利用以及专门档案管理等。《完美经管·应用型校企合作规划教材:文书与档案管理》内容丰富,紧扣秘书岗位工作实际,贴近文书与档案管理各个工作环节,力图把文书与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多层次立体化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以期产生更好的阅读效果和阅读感受。
肖兴辉,男,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硕士,曾供职于中央电视台,任编导、记者。现就职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秘专业骨干教师,高教秘书学会会员,曾参与“双百论坛”等高端会议会展的组织工作。近年来主编或与人合著教材及图书4部,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或参与校内外课题数项。
刘新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教师,从事职业教育13年,主讲课程有《财经应用文写作》、《商务沟通》、《商务礼仪》等。2010年获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及最佳演示奖。2012年10月赴美国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参加了北京市属高校骨干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培训。
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保存备查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记录。档案是有史以来最早产生的文献之一,也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信息资源的重要门类。
为了简便起见,也可表述为:档案是原始的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记录。
(二)档案的形成过程
档案是各个组织在行使职责的特定活动中,按照一定的内容逐渐形成的。组织在执行各项任务的过程中,每处理一方面的工作,办理一起案件,召开一次会议等,都应当形成和积累一定数量的文件,最后又有条理地归存起来。因此,档案中记录了大量的事物,档案内容极其丰富,而一定内容的档案又固有相互间的密切联系。一个组织的档案,反映一个组织不同时期的各种活动。整个国家的档案,反映了从古至今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军事、外交、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情况。
1.档案是各种组织和个人在其特定的社会活动中积累而成的
档案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历史文件的产生和积累,始终根源于特定的机构和它所执行的职责活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
在广阔的社会中,档案总是按照一定的来源有规律地形成。社会活动产生档案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种普遍性,决定了档案来源的广泛性以及档案来源的规律性。整个杜会的档案,其形成者人数众多,从档案管理部门来说,档案来自四面八方各个机关单位,相当分散。而每一个机关单位的档案,则又是互相联系形成的,是一个有机整体。
2.档案是保存备查的文件
档案是人们按照文件的运动规律,自觉地从已形成的文件中挑选并保存下来的有保存价值的文件。“今天”的档案就是“昨天”的文件,“今天”的文件将是“明天”的档案,就是对档案与文件之间的关系的一种通俗概括。
文件作为档案保存是有条件的,不是一切文件全部需要,并可以成为档案,文件成为档案一般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1)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成为档案。所谓办理完毕是相对而言的,主要是指完成了文书处理程序,不能理解为一切文件都要把文件中所说的事情全部办完才算办理完毕。情况有以下三种:
①文件内容要求马上办理完毕,并且已经办理完毕。
②文件内容要求长期执行(办理),但只要完成了文书处理程序也算一种,如国家的法律、条约、契约、合同、经济远景规划等,只要经过签收、传阅、研究讨论和贯彻执行也算办理完毕。
③不需要具体办理,完成文书处理程序就算办理完毕。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