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市场学/当代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背景,将现代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深入探讨和分析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基本特征,主要介绍马克思劳动力市场学理论和西方劳动力市场学理论,对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理论进行详尽的阐述和深入的分析,阐述了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重点介绍了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人力资本理论,并对雇佣关系制度的内部劳动力市场与交易成本理论进行分析,解析了劳动力市场歧视、工会、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等概念,针对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及就业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劳动力市场学/当代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讲述了现代市场经济是在劳动力、资本、商品三大基本市场构成的市场体系基础上运行的。在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力市场中体现着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关系、企业行为与劳动力供求之间的关系,以及制度、组织等复杂因素的互动与变迁。因此,可以说劳动力市场在整个市场经济中起着基础性的决定作用。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运行是其他生产要素市场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失去这个前提和基础,无论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还是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都不可能真正做到各种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也不可能实现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丛书序
前言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劳动力市场理论的演进与发展2
第二节主要内容与结构10
本章小结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12
第一节劳动力供给概述13
第二节劳动力供给类型16
第三节劳动力参与33
第四节劳动力供给理论扩展37
本章小结
第三章劳动力需求44
第一节劳动力需求概述45
第二节劳动力需求类型46
第三节劳动力需求弹性60
第四节技术进步与劳动需求62
第五节劳动力需求理论扩展66
本章小结
第四章劳动力市场的运行72
第一节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与分类73
第二节劳动力供求关系与均衡77
本章小结
第五章劳动力市场分割与一体化96
第一节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97
第二节劳动力市场分割形成的原因及类型103
第三节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分割106
第四节劳动力市场一体化112
本章小结
第六章教育与人力资本117
第一节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及意义118
第二节人力资本投资基本理论122
第三节中国的教育与人力资本投资129
第四节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和调节133
本章小结
第七章雇佣关系140
第一节雇佣关系的制度分析:内部劳动力市场和交易成本理论141
第二节劳动合同的激励:委托-代理理论和利润分享计划148
第三节效率工资156
第四节城镇劳动力市场雇佣关系的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160
本章小结
第八章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群体167
第一节劳动力市场歧视168
第二节劳资关系与工会181
第三节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政策和保障193
本章小结
第九章劳动力市场政策199
第一节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就业变化200
第二节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调控与规制201
第三节职业许可与职业认证204
第四节就业、非正规就业与灵活就业207
本章小结
第十章劳动力市场成果215
第一节劳动力市场成果简介216
第二节失业217
第三节劳动力市场政策和成果237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240
《劳动力市场学/当代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第一章 绪论
[内容提要]
本章全面介绍劳动力市场的一般理论,重点介绍劳动力的基本概念,劳动力市场的含义、特性及类型,并详细阐述马克思劳动力市场理论以及西方劳动力市场理论。
[学习要点]
1. 掌握劳动力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劳动力市场的含义、特性及类型。
3. 了解马克思劳动力市场理论与西方劳动力市场理论。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理论的演进与发展
一、劳动力市场的一般理论
(一)劳动力的基本概念
劳动力在劳动力经济学层面的含义主要有三种:一是指人的劳动能力;二是指有劳动能力并从事劳动活动的人,也就是提供劳动力的劳动者;三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的劳动者的总和。
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市场交换的对象是劳动能力,而非具有劳动力的劳动者本人。劳动者只是出卖自己的劳动能力,而非劳动者自身,劳动者自身仍然享有自由、公平、健康等基本权利。“劳动力”一词指的是具有劳动能力并且从事劳动活动的劳动者的总和。
劳动力是生产力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最活跃的生产因素。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这一科学阐述表明,劳动力只能存在于“活的人体”中,只有人才具有劳动力,牛、马、机器等都不具有劳动力;劳动力是生产使用价值所运用能力的总和;劳动力的主要构成要素为体力与智力。然而,劳动力不是劳动者简单的体力与智力的相加,其中还包括道德、品质、性格、气质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能力等因素。
(二)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及类型
1. 劳动力市场的含义
在经济学层面,劳动力市场也称作劳动市场、人才市场,具体来说:一是市场经济运行中劳动力供求双方自愿地进行劳动力使用权的转让、购买等活动的总和;二是劳动力交换的场所与空间;三是按照市场规律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和调节的一种运行机制。
以上观点揭示了劳动力市场具有一般市场的特性:
(1)市场性。劳动力市场是按照市场规律对资源进行配置和调节的一种运行机制,也就是说,劳动力市场也要遵循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等,通过价值规律以及供求波动来调节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以实现劳动力效率最优化。
(2)开放性。劳动力市场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能接受外界环境的信息刺激,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对外传递信号。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市场与其他生产要素市场处于相互联系的一个体系当中,彼此间相互传递信息。但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行政分割,各个劳动力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流动,这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力往高效率方向流动,可见我国劳动力市场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
(3)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也跟其他市场一样存在着竞争。对于劳动力雇佣者们来讲,也就是买方,他们之间相互竞争更高素质的劳动力,以更好地实现买方的价值增值;对于劳动力提供者来说, 也就是卖方,他们竞争待遇更好和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岗位。与此同时,买卖双方之间又是相互选择,优胜劣汰的。
(4)层次性与规范性。劳动力市场存在地域差异、行业不同、部门相异等现象,导致形成不同层次的劳动力市场,这与采取行政方式形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不一样。层次性市场强调各个不同的市场之间存在的区别与联系,但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劳动力市场,它的管理与运行都必须依照法律章程和市场法则,即规范性。只有以法律为实施准则,走向法治化,才能保证市场机制的有序运行。
2. 劳动力市场的特性
劳动力市场与其他市场相比,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市场,这主要是由它的生产要素具区别于其他市场生产要素的特殊性决定的。劳动力市场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力,而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劳动者身体中的,只有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才能体现出作为生产要素的特性。商品所有者可以与商品分离,但是劳动力商品不能离开劳动力所有者而独立存在,而且它只能被转让租借,不能像商品市场那样,买方可以通过一定的价格也即价值获取商品的使用价值。相反,劳动力不能通过买卖转化为买方自身的劳动力,因为它只能附属在劳动者身上。此外,劳动力市场具有创造价值的功能特性。与其他市场相比,劳动力市场是使用价值具有创造价值功能的市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是劳动,所以劳动力市场具有其他市场所没有的创造价值的功能。这也是买方愿意购买劳动力商品的根本原因所在。买方为了使所购买的劳动力商品为自身创造最大的价值,从劳动力商品身上获取更大的使用价值,进而对劳动者加大劳动强度与延长劳动时间,导致劳动者本身的利益被过度压榨,进而导致双方关系的紧张。
1)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关系是契约关系
在劳动力市场中,由于劳动力具有商品属性外的其他特殊属性,劳动力不能离开劳动者而单独存在,所以在劳动力雇佣者与劳动力提供者,也就是所谓的买方与卖方之间进行的交易是劳动力使用权的转让与租借。在这个交易中,需要有能够保证双方权利、义务以及责任等归属问题的媒介。这时候契约就充当了这样一个媒介,在双方自愿约定的期限内,契约囊括了劳动力的价格、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责任等具体事项。在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双方可以自行商议与协调。因而契约的签订,有利于明确双方的责任与权利,为双方提供了一个保证。
2)劳动力市场交易还受价格以外其他因素影响
劳动力市场交易对象是劳动力,但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必须依附于劳动者本身的存在而存在,不能脱离劳动者本身,而且劳动力是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综合运用智力、体力等的总和。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的表现就是劳动,就像马克思哲学中所提出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劳动者是具有主观能动性与意愿的。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除了体力、脑力的消耗外,更加注重劳动过程中的内心感受、所处的公司环境、同事间关系的和谐度。他们不仅要满足当前的基本物质生活条件,而且更加注重心理诉求、安全感、归属感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等的追求。尤其是处于物质比较富裕的阶段,工资影响力正在下降。
3)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信息搜寻成本
由于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买卖双方都存在着多样性和复杂性,一个交易活动的完成是买卖双方之间的一种复杂选择过程。从劳动力供给者来看,每个劳动力都彼此不同,其智力、体力等存在差异化,比如,年龄、背景、教育程度、经验、心理素质等不同;从劳动力需求方来看,企业也是各种各样的,如每个企业的背景、文化氛围、所处行业、工作环境、为员工提供的福利以及发展前景等也不相同。劳动力买卖双方在达成交易之前,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金钱、精力等成本来搜集和获取有关市场交易的相关信息。买方在选择卖方的时候,需要考虑其专业是否对口,所推崇的文化是否与企业匹配以及应聘者的道德素养等;对于卖方来说,在选择买方的时候,需要考虑所提供的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工作强度、职业规划等。买卖双方都必须根据自身的需要,综合衡量和考虑各种因素,以做出恰当的选择。这一过程是比较复杂、冗长的,所耗费的精力、时间和金钱成本也是极高的。
4)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地位不对等
在劳动力市场交易中,劳动力提供者一般处于较弱势的地位,不论其劳动力质量如何。劳动力提供者为了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需要不断向劳动力市场提供自身的劳动力,以获得劳动力租借转让后的劳动报酬。由于劳动力不可被储存,不能与劳动者分离,所以当需求不足时,劳动者处于不利的地位,以致出现低工资、高劳动强度、失业等问题;又由于存在“店大欺客”的企业,对劳动者来说,没有一个可为劳动者争取所应享受权利的谈判组织;而且劳动力比较分散,获取相关市场信息的能力有限,这将使劳动者处于更加严峻的地位。因此,这亟待政府的干预与调控,以及相关的组织、公会的介入,以便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权利。
3. 劳动力市场的类型
劳动力市场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
1)按市场的竞争自由度划分
按市场的竞争自由度划分,劳动力市场可以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理论型市场,其特点是完全由市场自身规律进行调节的,不受市场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该市场具备完全的市场信息,供求信息基本匹配,而且具有充分的流动性。劳动力供求双方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选择交易的方式、数量、价格等。但符合以上条件的市场是难以达到的,因此我们认为,当劳动力交易活动是基于比较完全的市场信息与公平交易并由劳动力供需双方按照自身的意愿进行决策的时候,该市场类型可以被称作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市场,是一种与完全竞争市场相对立的极端形式的市场类型。垄断又分为买方垄断和卖方垄断。买方垄断指的是在面对众多的劳动力供给者时,就业机会由一家或者少数几家劳动力需求方所掌握。由此可见,供给方相对于需求方来说,处于劣势地位,就业机会与价格掌握在需求方手中,供给方只能处于被动地位。买方市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国家公务员市场。卖方垄断指的是少数劳动力供给者掌握了主动权,拥有与劳动力需求方谈判的能力,使得劳动力市场交易倾向于劳动力供给者。对于该极端形式的市场类型,行政干预很有必要。
不完全竞争市场是介于完全竞争市场与垄断市场之间,市场力量与非市场力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市场类型。买卖双方不仅受到市场因素的引导,还要受到行政因素的限制,其竞争强度是有限的。不完全竞争市场是现实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市场类型。
2)按劳动力交易的社会条件划分
按劳动力交易的社会条件划分,劳动力市场可以划分为一级劳动力市场和二级劳动力市场。
一级劳动力市场,是指就业条件好、员工福利待遇好、拥有较为完善的就业培训体系和晋升制度,以及劳动关系比较规范的市场类型。在该种市场上,劳动力需求方一般为实力雄厚、规模较大的企业单位,能为劳动力供给者提供好的就业环境、待遇等;而劳动力供给者相对地拥有较强的实力,有着一定的专业技能,以及道德素养,符合一级市场的需求。
二级劳动力市场,指的是就业条件比较差、交易质量比较低、工资普遍不高、劳动关系不够规范的市场类型。在该市场上,劳动力需求方规模一般不大,利润有限,不能支付高工资;劳动力供给方,由于缺乏一定的人力资本投入,没有专门的技能,专业素养不够高。
在我国,一级劳动力市场与二级劳动力市场差别很大,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轻松、干净、环境舒适,属于脑力劳动;后者风吹日晒、满头大汗,属于体力劳动。而两者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目前这两种级别的劳动力市场之间,劳动力一般缺乏流动性以及竞争性。一级市场的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他们宁愿失业也不会考虑往二级市场就业,就像当今许多大学生一样,不愿意做底层工作,不愿意干累、苦、脏、工资少的活;而二级市场的劳动力中不少是来自农村的劳动力,他们中有的初中辍学或者没上过学,导致缺乏一级市场所需要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因而二级市场的劳动力对一级市场望而却步。然而,二级市场的工资待遇等也在慢慢地完善,有时候甚至超过一级市场。比如,近年来,不少媒体报道,一个送快递的工作人员月收入上万元,可见二级市场的待遇在不断地改善。
除了以上两种划分方式外,还有其他的划分方式。
如按照劳动力市场的范围劳动力市场可划分为区域劳动力市场、产业劳动力市场、职业劳动力市场和企业内部市场等。
按照劳动交易方式,劳动力市场可以划分为有形劳动力市场与无形劳动力市场。
二、马克思的劳动力市场理论
马克思的劳动力市场理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科学的劳动力市场理论,该理论是包括劳动力商品理论、工资理论、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失业理论,以及劳资关系论在内的完整的劳动力市场理论。马克思的劳动力市场理论在社会主义国家仍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有必要了解和学习马克思的相关理论。
(一)劳动力商品理论
马克思早期的著作《雇佣劳动与资本》中一直沿用“劳动商品”这一概念,直到1875年,马克思开始对“劳动”与“劳动力”进行区分,但还是基本沿用“劳动商品”一词。此后,马克思在他的著作《资本论》中,将“劳动力商品”的概念明确地确定下来。之后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章中,马克思在正确区分“劳动”与“劳动力”的概念后,不仅明确地提出劳动力商品的概念,还系统地描述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问题,进而创造了科学的、完整的劳动力商品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