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四川2020”战略研究报告》以“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总体目标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系统深入研究了对推动四川省卫生改革发展和改善人民健康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总报告
—、引言
(一)健康与“健康四川2020”战略
1.健康与健康定义
健康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健康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为维护自身健康寻求医疗卫生服务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国家和社会有责任发展卫生事业以保障人民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而且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的良好状态”,为实现这一整体观的健康目标,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全体居民的共同努力。
2.健康四川220与小康社会的关系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年,在这一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将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人比2010年翻一番。如何构建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卫生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具体包括:卫生服务体进国业、城、和业现的发展进程)卫生服务供给如何满足医疗保障全覆盖、人均收人翻一番、中等收人群体为主体条件下的社会人群的健康需求)如何建立与未来人口结构变化相适应的卫生服务模式)如何构建与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相适应的健康文明)总的说来,就是我们将如何打造一个与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风貌相适应的全民健康卫生发展模式’
3.政府在保障全民健康中的责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卫生工作与人群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卫生工作在政府工作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在美国,从卡特政府时期开始,历届美国总统都把改进美国医疗保险计划作为自己竞选纲领和执政目标之一,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在美国实施全民医疗保险计划。2000年7月,英国首相布莱尔亲自主持发布了“国家卫生服务体系”现代化改革5年计划,对NHS(国家健康制度)的财政投人以每年近7.4.的速度增长,使英国成为欧洲卫生投人最高的国家之一。相应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卫生工作巳经跳出行业或部门管理事务的范围,逐步成为总统或首相案头的提案和重要议题。
政府在保障全民健康中的责任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从初级卫生保健到卫生政策促进。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召开了阿拉木图会议,首次确定了2000年实现人人健康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策略是初级卫生保健,全球有135个国家承诺了这一目标。尽管在目标期限内未能全面实现这一目标,但各国政府在推动初级卫生保健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总结20世纪全球卫生策略的成功与失败,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全球卫生战略目标很难实现。2004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墨西哥召开的关于卫生研究的部长级峰会上提出了一项重要建议,即“在循证公共卫生和卫生保健制度以及循证卫生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卫生知识的传输机制”,确定了通过建立循证决策网络,采用循证决策方法,支持卫生政策开发的机制。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巴马科举行部长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卫生研究支持卫生政策制定的作用,确定了世界卫生组织在卫生研究中的作用和职责。由此可见,世界卫生组织的工作策略巳经由单纯的服务促进转化为政策促进。二是公平优先——全球共同的主题。尽管世界各国卫生制度呈现出多元化格局,追求健康公平巳经成为各国政府发展卫生事业的共同价值,只是实现公平的形式各有不同。以英国为代表的福利国家采取国家全民医疗保险制度,通过高税收来保障国民对医疗服务的公平享用。在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大多以社会保险的形式来实现健康公平,政府以制度而不是金钱来维系社会支持系统。在美国,公平的焦点集中于弱势群体,政府通过建立面向穷人和老人的医疗保险计划来改善这些群体的医疗保健状况,其他人群的医疗保障问题则由商业保险解决。由于美国的医疗保健制度在公平性上有所欠缺,导致约有15%左右的美国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险。为改变这一现状,奥巴马政府提出了建立全民医疗保险的目标,力图把效率优先的医疗保健制度引向公平优先制度。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健康四川2020”战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确立了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总体目标。这是制定“健康四川2020”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基本医疗制度所体现的核心价值是基本!公平和可承受,这是制定“健康四川2020”战略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依据。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以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主要内容,这也是“健康四川2020”战略的主要任务。总之,“健康四川2020”战略必须以人人健康为目标,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手段,以改善居民健康条件为途径,全面提升公民健康文明素质。
(三)研究制订“健康四川2020”战略的意义
四川是一个西部大省,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四川与中国中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无论是城镇化、工业化进程,还是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都明显落后于中国中东部地区。目前我省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足40%,工业生产总值约为国内生产总值的50%,低于东部地区的55%和60%,人均GDP仅为东部地区的60%。在这一条件下,四川实现小康目标需要追赶跨域式发展。四川人民健康事业必须紧跟四川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立足省情,攻坚克难,快步发展。为此,在深人分析四川卫生发展现状及其所依存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研究制订“健康四川2020”战略,对于进一步明确我省卫生发展远期目标,弄清未来7年卫生发展路径,确保卫生发展与城、业、业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小康社会建设相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四川2020”战略以构建适应于小康社会要求的健康服务体系为目标,坚持卫生发展水平和规模适应于经济结构变化,体系建设和资源配置适应于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要求)以居民健康作为行动计划核心,树立需求导向的卫生事业发展理念,重视居民在维护健康方面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把健康文明纳人社会文明和道德文明建设范畴)以人的发展作为今后卫生发展主旋律,建立规范的相对统一的人才成长机制,促进合格卫生队伍和优质卫生资源发展)以结构调整作为今后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解决好资源结构调整,需求结构和卫生费用结构调整,促进卫生事业均衡发展,跨越式发展。
二、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对群众健康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对我省卫生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和要求。在卫生发展目标上,我们必须向中等发达国家看齐,以满足收人翻番、中等收人群体为主体的社会人群的健康需求)在卫生发展模式上,我们必须致力于消除城乡卫生发展二元结构,逐步建立起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适应我省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在卫生发展理念上,我们要突破单纯技术服务的观念,随着我国公民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提高,加强公民健康文明素质教育、提升全民健康意识,必将成为今后卫生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确定的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将发生深刻变化,只要我们充分适应这种变化,卫生事业发展将会面临良好机遇。
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改善群众健康提供了制度保障
随着新一轮医改的不断深化,我省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基本药物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行,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改革成果,为我省今后的卫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改革进人深水区,许多体制性!机制性矛盾日益凸显。随着我省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全面推进,卫生投人将不断增加,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将更加合理,医疗保障制度将更加完善,卫生法制将更加健全,这些改革成果,将为进一步改善人群健康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3.经济社会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提供了坚实基础
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居民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对优质卫生服务的向往必将催生养生保健服务、高水平的专科服务、人性化的家庭服务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等面向健康的服务需求的产生。过去10年我省GDP按平均每年12.的速度增长,居民人均收人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人双翻番”的要求,我省经济总量和人均收人至少按照7.!8.的速度增长,卫生行业作为第三产业将得到长足发展,这将为居民健康需求的提升和健康需求的满足提供良好的物质。
4.医疗科技进步为促进国民健康水平发展提供了有力手段
近年来,我省医学科技呈现出加速度发展。一是医学科技成果不断产生。近3年,我省医疗卫生机构科研能力快速提升,科研队伍不断扩大,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得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研奖49项,以科技引领医疗卫生服务的氛围正在形成。二是新的医疗技术不断引人。进人21世纪,我省引进了一大批归国医学专家,带回一系列先进的诊疗技术项目,如基因治疗领域、微创外科领域以及介人疗法领域,极大丰富了临床诊疗手段,提升了疑难疾病的诊疗水平。三是重点学科长足发展。建立了医学重点学科98个,医学重点实验室16个,医学重点专科166个,这些重点学科建设带动了全省医学学科发展,促进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四是适宜技术在基层卫生机构得到普遍推广。近3年来,我省共有42项医疗卫生适宜技术在基层卫生机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二)挑战
1.健康状况值得关注,健康公平有待改善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我省居民健康水平存在着一定差距。我省居民人均期望寿命75.55岁,低于全国的76.2岁)婴儿死亡率9.5%。,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0.3%。;孕产妇死亡率26.23/10万,明显高于全国的22/10万。这种差距的形成,主要与我省卫生发展不平衡有关。我省居民健康状况存在三大差异:一是城乡差异,二是地区差异,三是人群差异。农村居民、第三类地区的居民和低收人人群的健康状况低下,成为影响我省整体健康水平的关键因素,表明我省健康公平问题比较突出。因此缩小这三大差异、促进健康公平是提升我省人群整体健康水平的关键策略。健康公平促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分配制度、资源配置、医疗保障制度和服务模式等方面综合。
2.疾病死亡模式转变,疾病负担依然沉重
目前威胁我省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位居死因前三位。这些疾病与人口老龄化伴随发生,病程迁延时间长,所需诊疗手段技术含量高,医疗花费大,由此给病人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值得注意的是我省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的新发病例有持续升高的趋势,且发病年龄不断提前,从而进一步加重健康危害,损害劳动生产力,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3.主要健康问题突出,危险因素作用明显
要健康个方,一是新发传病和传传病存。
我省艾滋病发病居全国第三位,结核、乙肝等慢性传染病位居全国前列)二是慢性爿肖传染病高发。2013年我省高血压患病率33%,比全国平均患病率19.64%高出近一倍;糖尿病患病率11.6%,而全国平均水平为9.62%。三是地方病寄生虫病顽固存在。集中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氟骨症、大骨节病、包虫病和散发在农村地区的血吸虫病尽管得到明显控制,但依然存在于疫区,威胁着人民健康。这些疾病归结起来,来源于四大危险因素:一是行为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