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实训教程》旨在帮助读者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之后,进行网络设备操作、配置、设计和综合应用的上机实战训练。内容涵盖了常用交换路由硬件设备知识和交换机与路由器的详细配置。每个实验均给出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环境、实验步骤等,并且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上机实战操作,能够让读者通过实验操作和实战练习来巩固相关的知识并掌握技能。
本书内容翔实,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着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书中每一个实训都经过精心挑选,并在操作步骤上给予了详细说明。
本书可作为本专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通信类专业、电子商务类专业及其他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配套实验实训教材,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成人高校、计算机培训学校等各类院校的实验实训指导用书。
本书对应的习题答案可以到http://www.tupwk.com.cn/downpage网站下载。
在当今信息社会,随着Internet的深入普及,计算机网络应用几乎遍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计算机网络技术已被誉为是“近代最深刻的技术革命”,人们用“网络时代”和“网络经济”等术语来描述计算机网络对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的信息化、数据的分布式处理、各种计算机资源的共享等应用需求,推动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密切结合的学科,也是计算机应用中一个空前活跃的领域。该课程不仅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电子与通信专业学生以及广大从事计算机应用和信息管理的科技人员都必须学习的课程。同时,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也需要大量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的专业人才。该课程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为了配合计算机网络的实验教学,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背景,结合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编写了本实验指导书,以帮助学生通过严格的实践训练真正掌握和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协议和算法。
本书是面向理工科的本专科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教材,结合理论教学精心设计了交换机实验17个、路由器实验15个、综合实训项目11个和综合性实验5个,有利于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之后进行设计和创新。
本书在实验内容组织上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所要求的实验环境相对简单和单一,所有实验内容均在实验室完成。学生通过完成设计的实验内容能够深入掌握和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增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完成交换机全部实验,教师可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选择交换路由全部实验,如有必要可对加强综合性实验进行整合实训,在附录中制作了5个代表性综合性实验为实训考核学生能力设计,一方面能够把所学的内容进行融合,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课程组织上,可按以下方式进行。
(1) 学生每两人1小组,每小组两台计算机,由两台计算机组建成服务器和客户机,网络可按照需求进行配置实验,最终可以实现访问。
(2) 实验所需的工具、软件、材料基本为每组分配一套,而有些工具有多个,为各组共用,如网线测试仪等可以公用。
本书可作为本专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通信类专业、电子商务类专业及其他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配套实验实训教材,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成人高校、计算机培训学校等各类院校的实验实训指导用书。
本书是由黄河科技学院教师王鸿运、王学春任主编,郑晶晶、韩芳任副主编,由于设备不断更新,实验实训的经验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本书难免有不足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我们的电话是010-62796045,信箱是huchenhao@263.net。
本书对应的习题答案可以到http://www.tupwk.com.cn/downpage网站下载。
作 者
2015年3月
第一章 交换机实验1
实验一 交换机带外管理1
一、实验目的1
二、应用环境1
三、实验设备1
四、实验拓扑1
五、实验要求2
六、实验步骤2
七、课后练习5
八、相关配置命令详解6
实验二 交换机的配置模式7
一、实验目的7
二、应用环境7
三、实验设备7
四、实验拓扑7
五、实验要求8
六、实验步骤8
七、注意事项和排错12
八、思考题13
九、课后练习13
十、相关配置命令详解13
实验三 交换机CLI界面调试
技巧16
一、实验目的16
二、应用环境17
三、实验设备17
四、实验拓扑17
五、实验要求17
六、实验步骤18
七、课后练习20
八、相关配置命令详解20
实验四 交换机恢复出厂设置
及其基本配置23
一、实验目的23
二、应用环境23
三、实验设备23
四、实验拓扑24
五、实验要求24
六、实验步骤24
七、注意事项和排错27
八、配置序列27
九、思考题27
十、课后练习27
十一、相关配置命令详解28
实验五 使用Telnet方式管理
交换机30
一、实验目的30
二、应用环境30
三、实验设备31
四、实验拓扑31
五、实验要求31
六、实验步骤31
七、注意事项和排错35
八、配置序列35
九、思考题35
十、课后练习35
十一、相关配置命令详解36
实验六 使用Web方式管理
交换机40
一、实验目的40
二、应用环境40
三、实验设备40
四、实验拓扑40
五、实验要求40
六、实验步骤41
七、注意事项和排错42
八、配置序列43
九、思考题43
十、课后练习43
十一、相关配置命令详解43
实训一 Telnet和Web方式
管理交换机44
一、实验目的44
二、实验设备44
三、实验拓扑45
四、实验内容45
五、实验步骤45
六、注意事项和排错48
七、课后练习49
实验七 交换机VLAN划分实验49
一、实验目的49
二、应用环境49
三、实验设备50
四、实验拓扑50
五、实验要求50
六、实验步骤51
七、注意事项和排错53
八、配置序列53
九、思考题55
十、课后练习55
十一、相关配置命令详解55
实验八 跨交换机相同VLAN
间通信57
一、实验目的57
二、应用环境57
三、实验设备57
四、实验拓扑57
五、实验要求58
六、实验步骤58
七、注意事项和排错61
八、配置序列61
九、思考题63
十、相关配置命令详解63
实训二 跨交换机相同VLAN
间通信65
一、实训设备65
二、实训拓扑65
实验九 交换机MAC与IP的
绑定68
一、实验目的68
二、应用环境69
三、实验设备69
四、实验拓扑69
五、实验要求69
六、实验步骤70
七、注意事项和排错71
八、相关配置命令详解71
实验十 生成树实验74
一、实验目的74
二、应用环境74
三、实验设备74
四、实验拓扑74
五、实验要求75
六、实验步骤75
七、注意事项和排错77
八、配置序列78
九、课后练习78
十、思考题78
十一、相关配置命令详解78
实验十一 交换机链路聚合78
一、实验目的78
二、应用环境79
三、实验设备79
四、实验拓扑79
五、实验要求80
六、实验步骤80
七、注意事项和排错83
八、课后练习84
九、相关配置命令详解84
实训三 基于有VLAN的
交换机链路聚合88
一、实训目的88
二、实训拓扑88
三、实训要求88
四、实训步骤89
实验十二 认识三层交换机90
一、实验目的90
二、应用环境90
三、实验设备90
四、实验拓扑91
五、实验要求91
六、实验步骤91
七、注意事项和排错94
八、相关配置命令详解94
九、课后练习98
实验十三 多层交换机VLAN的划
分和VLAN间路由99
一、实验目的99
二、应用环境99
三、实验设备99
四、实验拓扑99
五、实验要求100
六、实验步骤100
七、注意事项和排错103
八、配置序列103
九、思考题106
十、课后练习106
十一、相关配置命令详解106
实验十四 多层交换机实现二层
交换机VLAN之间
路由109
一、实验目的109
二、应用环境110
三、实验设备110
四、实验拓扑110
五、实验要求110
六、实验步骤111
七、注意事项和排错115
八、思考题115
九、相关配置命令详解115
实训四 三层交换机实现二层
交换机不同VLAN
间通信118
一、实训拓扑118
二、实训要求119
三、实训步骤119
实验十五 多层交换机静态
路由实验121
一、实验目的121
二、应用环境121
三、实验设备121
四、实验拓扑121
五、实验要求122
六、实验步骤122
七、注意事项和排错127
八、思考题127
实训五 多层交换机的静态
路由配置128
一、实训设备128
二、实训拓扑128
三、实训要求128
四、实训步骤128
实验十六 三层交换机RIP
动态路由129
一、实验目的129
二、应用环境129
三、实验设备129
四、实验拓扑130
五、实验要求130
六、实验步骤131
七、注意事项和排错137
八、思考题137
九、相关配置命令详解137
实训六 多层交换机的动态rip
路由配置145
一、实训设备145
二、实训拓扑146
三、实训要求146
四、实训步骤146
实验十七 三层交换机OSPF
动态路由148
一、实验目的148
二、应用环境148
三、实验设备148
四、实验拓扑148
五、实验要求149
六、实验步骤149
七、注意事项和排错154
八、思考题155
实训七 多层交换机之间的
动态ospf配置163
一、实训设备163
二、实训拓扑163
三、实训要求164
四、实训步骤164
?第二章 路由器实验166
实验一 路由器接口简介166
一、实验目的166
二、应用环境166
三、实验设备166
四、实验拓扑166
五、实验要求167
六、实验步骤167
七、注意事项和排错167
实验二 路由器的基本管理方法167
一、实验目的167
二、应用环境168
三、实验设备168
四、实验拓扑168
五、实验要求168
六、实验步骤168
七、注意事项和排错173
八、思考题173
九、课后练习174
实验三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174
一、实验目的174
二、应用环境174
三、实验设备174
四、实验拓扑174
五、实验要求175
六、实验步骤175
七、注意事项和排错180
八、配置序列180
九、思考题180
十、课后练习180
十一、相关命令详解180
实验四 路由器的文件维护184
一、实验目的184
二、应用环境184
三、实验设备184
四、实验拓扑184
五、实验要求184
六、实验步骤185
七、注意事项和排错187
八、配置序列188
九、思考题188
十、课后练习188
实验五 单臂路由实验188
一、实验目的188
二、应用环境188
三、实验设备188
四、实验拓扑188
五、实验要求188
六、重要配置189
实验六 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189
一、实验目的189
二、应用环境190
三、实验设备190
四、实验拓扑190
五、实验要求190
六、实验步骤190
七、注意事项和排错193
八、配置序列193
九、思考题194
实训八 多台路由器之间静态路由
配置194
一、实训设备194
二、实训拓扑194
三、实训要求及步骤194
实验七 路由器RIP-1配置195
一、实验目的195
二、应用环境195
三、实验设备196
四、实验拓扑196
五、实验要求196
六、实验步骤196
七、注意事项和排错200
八、配置序列200
九、思考题201
实训九 多台路由器的动态RIP-1
路由配置201
一、实训设备201
二、实训拓扑201
三、实训要求及步骤202
实验八 路由器RIP-2配置203
一、实验目的203
二、应用环境203
三、实验设备203
四、实验拓扑203
五、实验要求203
六、实验步骤204
七、注意事项和排错207
八、配置序列207
九、思考题208
十、相关命令详解208
实训十 多台路由器的动态RIP-2
路由配置208
一、实训设备208
二、实训拓扑209
三、实训要求及步骤209
实验九 静态路由和直连路由
引入配置210
一、实验目的210
二、应用环境210
三、实验设备210
四、实验拓扑210
五、实验要求210
六、实验步骤211
七、注意事项和排错212
八、配置序列213
九、思考题214
十、课后练习214
十一、相关命令详解214
实验十 单区域OSPF基本配置216
一、实验目的216
二、应用环境216
三、实验设备216
四、实验拓扑216
五、实验要求216
六、实验步骤217
七、注意事项和排错220
八、配置序列220
九、思考题221
十、课后练习221
十一、相关命令详解221
实验十一 RIP-2邻居认证配置222
一、实验目的222
二、应用环境222
三、实验设备222
四、实验拓扑222
五、实验要求222
六、实验步骤223
七、注意事项和排错225
八、配置序列225
九、思考题226
十、相关命令详解226
实验十二 多区域OSPF配置227
一、实验目的227
二、应用环境227
三、实验设备227
四、实验拓扑227
五、实验要求227
六、实验步骤227
七、注意事项和排错229
八、配置序列229
九、思考题230
十、相关命令详解230
实训十一 多台路由器间的动态
OSPF路由配置231
一、实训设备231
二、实训拓扑231
三、实训要求及步骤231
实验十三 OSPF邻居认证配置232
一、实验目的232
二、应用环境232
三、实验设备232
四、实验拓扑233
五、实验要求233
六、实验步骤233
七、注意事项和排错235
八、配置序列235
九、思考题235
十、课后练习235
十一、相关命令详解235
实验十四 OSPF路由汇总配置236
一、实验目的236
二、应用环境236
三、实验设备236
四、实验拓扑236
五、实验要求236
六、实验步骤237
七、注意事项和排错239
八、配置序列239
九、思考题239
十、课后练习240
十一、相关命令详解240
实验十五 NAT地址转换的
配置241
一、实验目的241
二、应用环境241
三、实验设备241
四、实验拓扑241
五、实验要求241
六、实验步骤242
七、注意事项和排错243
八、配置序列243
九、思考题244
十、课后练习245
十一、相关命令详解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