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在设备管理及点检中的应用,使现代设备管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现代设备管理与点检》结合计算机技术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现代设备管理体制与理念,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重点介绍了以点检为核心的计算机设备管理系统和点检工具。《现代设备管理与点检》共分5章,分别是现代设备管理、点检定修管理、机械设备故障诊断、设备点检计算机管理系统、现代点检工具——点检仪。 《现代设备管理与点检》可作为企业经营者和设备管理人员的参考书,亦可作为高校机械制造、企业资源计划、资产管理等专业的参考教材。
1 现代设备管理
1.1 设备与设备管理
1.2 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1.3 设备管理体系的发展过程
1.4 现代设备维修管理
1.5 现代设备运行管理-
1.6 现代设备备件管理
1.7 我国现代设备管理的发展趋势
1.8 现代设备管理的变革与创新
2 点检定修管理
2.1 点检定修管理简介
2.2 点检的基本要素
2.3 点检定修管理实施
2.4 点检结果处理
2.5 设备检修优化策略
3 机械设备故障诊断
3.1 故障诊断的概述
3.2 设备故障诊断的信号与数学模型
3.3 设备故障状态现代识别方法
3.4 机械设备故障中的振动
3.5 机械故障诊断的温度监测方法
3.6 机械设备故障中的噪声监测方法
4 设备点检计算机管理系统
4.1 设备管理系统概述
4.2 设备点检管理系统
4.3 设备点检管理系统设计
4.4 设备点检管理系统的组成
4.5 设备点检管理系统典型功能模块
4.6 设备点检管理系统的实施
4.7 设备点检管理系统与电子制造服务EMS
5 现代点检工具——点检仪
5.1 概述
5.2 点检仪的基本功能、特点及使用流程
5.3 点检仪的开发设计
后记
参考文献
《现代设备管理与点检》:
1.4.1现代设备维修管理的基本内容
现代设备维修管理包含两部分基本内容:一是对设备实施综合的管理;二是追求设备周期寿命费用的经济性。
1.4.1.1设备的综合管理
现代设备管理综合了机械、电子、电气、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的成果,对现代设备的管理就是综合多种科学技术的管理,在综合管理过程中,将从整体优化的角度把设备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阶段在全过程中的机能作用。比如在设备的规划、设计阶段就应考虑其可靠性和维修方面的要求,以期在设备使用、维修阶段减少故障率和维修停机时间,提高有效利用率;设备寿命周期中的前期(设计、制造阶段)与后期(使用、维修、再利用阶段)之间必须建立有效的信息渠道,由设备使用部门将使用过程中发现的有关质量、性能、消耗等方面的信息反馈给设计、制造部门,进一步改进设计,提高设备质量。设计、制造部门也应向用户提供使用、维护方面的信息,帮助用户正确使用设备,降低维修费用。
设备的价值运动形态贯穿于寿命周期全部过程,具体体现在经济方面的管理就是将设备投资、折旧维修费用、更新改造资金等不同阶段发生的费用综合起来进行控制,以求得最佳的设备投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