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名师情趣课堂:创设艺术》汇集了在教育改革与实践中涌现的先进理念、成果和方法,经过专家认真遴选、评点总结而成,代表了目前教育实践中先进的教育生产力,具有时代前沿性,是广大一线教师学习、借鉴的好素材。
全书采用了通俗的创作方法,把死板的道理鲜活化,把教条的写法改变为以案例为主,分析、评点为辅,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有趣的情境中。经典的案例,情境式的叙述,流畅的语言,充满感情的评述,发人深省的剖析,娓娓道来、深入浅出,让教师更充分地领会先进、有效的教育方法。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
情趣作文课堂创造了学生无意学习的境界,让孩子们尽情体验学习的快乐,在精心设计的活动中,渗透主流价值,运用语言知识,提高表达能力。
写作,是天使放飞个性的翅膀
张化万
儿童是圣洁的小天使。在他们生命的发展过程中,感觉先于词汇,思维早于语言,情感强于道德。而感觉、思维、情感作为孩子作文的元认知基础,都是个性化的。小学生作文是生命个体的自主行为,生来就是个性化的。写作的价值,就存在于写作的过程中,通过小天使真实流淌的情感、灵动的思想、极具个性的童话,促使小天使的个性得以发展的生活方式和语文学习方式之中。
在新课程的蓝天下,天使们放飞习作的时候,我们企盼天使放飞的习作要真,是真情表达的结晶;习作要活,童言无忌,滚动着天真和顽皮;习作要新,小天使的放飞不是大雁的跟随,它是每一个天使心灵个性的表达。要达到这样的飞翔,天使必定要有个性张扬的翅膀。写作有个性,才能做到思想和语言表达的自由,标新立异说自己的话。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小天使会向着太阳,在真实的天空中飞翔,哪怕翅膀的翻飞不太漂亮,但绝不会扑向美轮美奂的海面倒映的虚假的彩霞。个性化写作关注学生的人性本真,必将否定假、大、空,否定道德说教式的极左倾向,坚持人品和文品的一致性。如果小学生的作文失去了心灵的自由和本真的情思,立意愈高,人格将会愈低。尽管小学生作文需要学习和掌握虚构,
第一篇 教学指导篇
新世纪作文教学的最大意义就是坚持学生人格和文品的一致性,杜绝双重人格的产生。我们接受儿童作文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天真可爱的真实的错话,但绝不宽容,更不会滋长完全正确的假话。文品是每个人话语系统的品质,直接影响情感渲泄和表达沟通的真实与质量。话语品质在话语系统中处于中心位置。始终坚持培养学生心里想的、说的和做的的一致性,才能建立学生话语系统的诚信,而这一点恰恰是纪实作文核心的价值取向。
作文教学理论指导一
破解小学作文教学难的三剂良方
作文教学理论指导二
真实是小学纪实作文的生命
作文教学理论指导三
让习作批改变得轻松起来
第二篇 想象作文篇
想象,就是由此人、此事、此情、此景而想到彼人、彼事、彼情、彼景。在想象的世界里,可以乘一只贝壳游海底,可以捧一颗石子看大山,可以钻进历史的隧道探险,可以飞到未来的空间观光。思接千栽,视通万里,古今中外,天上人间。这就是跨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思维素质——丰富的想象能力。
创造孩子个性表达的时间和空间——二年级写话教学案例:《神奇的“O”》
以画引文发挥想象——二年级习作教学案例:《校园设计》
创设情境想象作文——三年级习作教学案例:《教室里的故事》
奇妙的图形想象——三年级习作教学案例:《奇妙的圆》
品读神话读写结合——三年级读写结合教学案例:《盘古开天地》
激活想象走进童话——三年级习作教学案例:《猫胡子的风波》
文章最贵是真情——四年级习作教学案例:《神奇的盒子》
亲近自然张扬个性——五年级习作教学案例:《亲近自然》
乘着希望的翅膀飞翔——五年级习作教学案例:《我的希望漂流瓶》
构架知识和想象之间的桥梁——六年级习作教学案例:《亚马逊河探险记》
“两根手指”的悬念——六年级读写结合教学案例:《临死前的严监生》
人兽胚胎:拯救生命还是制造“怪兽——六年级习作教学案例:《“怪兽”会不会出现》
诚实比金子更可贵——六年级习作教学案例:《感动》
第三篇 游戏作文篇
游戏是学习语言的一种手段,贴近儿童心理的游戏可以让孩子在玩中学、在玩中写,点燃孩子语言表达的激情,消除对写作的恐惧游戏活动让儿童获得感知、体验,从而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不断提高习作表达的能力。游戏作文教学需要教师坚持四种意识——主体意识、规则意识、语文意识和人文意识,用精心准备的、贴近儿童内心世界的游戏点燃孩子智慧的火花,激励他们强烈的创造能力,把作文教学引上科学的、有效的运行轨道。
真切对话放飞童心——二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案例:《气球飞进了教室》
在游戏中体验在体验中激活——三年级习作教学案例:《夹弹珠》
把握好游戏和习作的关系——三年级游戏习作教学案例:《我们一起来垫球》
在游戏中体验生活——三年级习作教学案例:《谁的力气大》
在活动中快乐习作——四年级习作教学案例:《左手和右手》
在课堂游戏中写作——五年级习作教学案例:《悠悠你我他》
第四篇 体验作文篇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指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学会科学文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从认识事物的规律来说,每个人只有全身心地投入生活、亲身体验,才能产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学生在作文中能否写出有情意的文字,取决于他们是否对生活有着深入的体验。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一则故事、一张图画、一首歌曲、一个人物、一个小实验或一个小游戏,从中了解科学知识、人文情怀,了解社会百态、为人处世。在师生之间的对话中,互相交流、汇聚、融合,自我建构新的知识,使学生能“我手写我心”,写出一篇篇个性化的作文。
在生活中快乐作文——三年级习作教学案例:《吃西瓜>
让学生学会合作和分享——四年级习作教学案例:《走进崇文》
说实话、叙实事,让课堂真情涌动——四年级习作教学案例:《实话实说》
成长故事——四年级习作教学案例:《我终生难忘的一件事》
走进魔幻般的作文课堂——五年级习作教学案例:《秘密》
是谁拨动了孩子的心弦——五年级习作教学案例:《为父爱感动》
民主对话真情表达——六年级习作教学案例:《考试》
自主发现自由表达——六年级习作教学案例:《我发现》
身临其境情动辞发——六年级习作教学案例:《喝彩》
在生活中感受习作的快乐——六年级习作教学案例:《心的建议》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兴趣和爱好是一种同愉快情绪相联系的认识倾向性与活动的倾向性,它能推动人学习科学知识,追求真理,形成熟练的技能和技巧,它对人的认知和学习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让作文变成学生充满情趣的生活呢?
1.贴近真实的儿童生活
苏联教育家拉德任斯卡雅认为,作文题目要来源于学生生活,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学生只有身历其境,体会才会真切,才会有跃跃欲试的写作欲望;有了写作欲望,写作时才会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和大胆想象。要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教师不能迫使他们去写自己不了解的内容,也不能要求他们去做那些暂时没有学会的事情。(吴立岗,《正确处理习作教学中自由表达与语文基础的关系》,《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年第1期)
新课程不再把小学生的习作本身看成目的,而把习作看成现代小学生欢乐童年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欢乐的童年当然离不开孩子们的游戏、玩耍、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让孩子们尽心尽情地吃着他们爱吃的冰淇淋、脆麻花,喝着酷儿、农夫山泉水;在学校的操场玩着老鹰捉小鸡,在草地做着掉手帕的游戏;看着《蓝猫3000问》《哪吒》等动画片,整天乐呵呵的。当然更希望看到孩子们自己动手做成的电动汽艇在小河启航,他们高兴得乱蹦;他们和爸爸妈妈或伙伴在孤山打雪仗,在苏堤漫步听着黄莺的歌唱,看着花儿的笑脸,小脚在九溪清澈凉爽的溪水中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