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于朱全忠建立后梁,终于赵匡胤代周建立宋朝。
在这个时代,人人都有机会,只要会打仗,随随便便就能做做皇帝。之后再找个会打仗的人来帮你拓展疆土,但一个不小心,龙椅又被抢去了。[朱全忠]]建立了后梁政权,却被另一个藩镇军阀李存勖给击败,他成立了后唐政权。儿皇帝石敬瑭带着契丹夺取天下建立后晋政权,而政权却亡于契丹。后汉的刘知远赶走了契丹,却也被坐大了的郭威取而代之。后周也同样的下场,赵匡胤成为时代的终结者。
历朝通俗演义套装内容简介:
1916年开始蔡东藩用十年时间完成了《历代通俗演义》,时间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国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其内容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这即是一部历史巨著,也是一部文学巨著,阅读《历代通俗演义》,既可以了解中国历史,又可以欣赏传奇故事,能够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亦能最大限度地做到普及历史常识,是一部具备再版价值的图书。本套数增加了插图,选配了符合历史事件的版画,可以将历史事件更直观、清晰的呈现给读者。
1、毛泽东终其一生的枕边书。
“请购整个中国历史演义两部(包括各朝史的演义)。”(“整个中国历史演义”即蔡东藩所著《历朝通俗演义》)——毛泽东致电党中央派驻西安联络局局长李克农。该书是毛泽东一生的枕边书,并推荐给儿子毛岸英和其别的人来阅读!
2、中国唯一一套贯穿2000年的历史演绎巨著。
蔡东藩以正史为经、轶闻为纬,从秦朝到民国2000余年历史,用《三国演义》式的语言,写成了这套中国最完整的历史小说。自出版以来,累计销量超过1000万册。
3、作者耗时十年终完成的巨著。
蔡东藩从1915年开始创作《清史通俗演义》,至1926年《后汉通俗演义》出版,整套《历朝通俗演义》耗时十年才全部完成。本套书初版11部全部是石印线装本。1935年改为铅印,分装44册,增加了许廑父续写的《民国通俗演义》后40回。全套书共11部,600余万字。
4、原汁原味,保留作者自己批注的注释、夹批和后批。
该书的一大特色就是蔡东藩自己为著作批注的注释、夹批和后批,自批自评,行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全部按原文保留。
5、兼具故事性与史料真实性于一书,备受史家称赞。
这套小说除极具故事性、趣味性之外,还极其重视史料的真实性。不但可以作为普通读者的休闲读物,也可以作为历史爱好者的参考书。仅从历史知识普及性一项来说,国内无书出其右。备受当代、后世史学家称赞,被誉为:“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
蔡东藩(1877~1945年),浙江省山阴县临浦(今属浙江萧山)人,名郕,字椿寿,号东藩(有时写成东帆),民国著名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14岁中秀才,后又进京朝考,名列优贡,分发福建候补知县,因不满官场恶习,数月即称病回乡,辛亥革命之后,曾先后在杭州及绍兴等地教书。1916年开始蔡东藩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时间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国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其内容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蔡东藩这套演义重史轻文,尽管略输文采,但却提供了一部浩瀚而通俗的中华通史,为普及中国历史知识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
第一回 讨叛镇行宫遣将 纳叔母嗣主乱伦
第二回 悍弟杀兄僭承汉祚 逆臣弑主大乱闽都
第三回 得主援高行周脱围 迫父降杨光远伏法
第四回 战阳城辽兵败溃 失建州闽主覆亡
第五回 拒唐师李达守危城 中辽计杜威设孤寨
第六回 张彦泽倒戈入汴 石重贵举国降辽
第七回 迁漠北出帝泣穷途 镇河东藩王登大位
第八回 闻乱惊心辽主遄返 乘丧夺位燕王受拘
第九回 故妃被逼与子同亡 御史敢言奉母出戍
第十回 徙建州晋太后绝命 幸邺都汉高祖亲征
第十一回 奉密谕王景崇入关 捏遗诏杜重威肆市
第十二回 智郭威抵掌谈兵 勇刘词从容破敌
第十三回 覆叛巢智全符氏女 投火窟悔拒汉家军
第十四回 弟兄构衅湖上操戈 将相积嫌席间用武
第十五回 伏甲士骈诛权宦 溃御营窜死孱君
第十六回 清君侧入都大掠 遭兵变拥驾争归
第十七回 废刘宗嗣主被幽 易汉祚新皇传诏
第十八回 陷长沙马希萼称王 攻晋州刘承钧折将
第十九回 降南唐马氏亡国 征东鲁周主督师
第二十回 逐边镐攻入潭州府 拘刘言计夺武平军
第二十一回 滋德殿病终留遗嘱 高平县敌忾奏奇勋
第二十二回 丧猛将英主班师 筑坚城良臣破虏
第二十三回 宠徐娘赋诗惊变 俘蜀帅得地报功
第二十四回 李重进涉水扫千军 赵匡胤斩关擒二将
第二十五回 唐孙晟奉使效忠 李景达丧师奔命
第二十六回 督租课严夫人归里 尽臣节唐司空就刑
第二十七回 破山寨君臣耀武 失州城夫妇尽忠
第二十八回 楚北鏖兵阖城殉节 淮南纳土奉表投诚
第二十九回 惩奸党唐主施刑 正乐悬周臣明律
第三十回 得辽关因病返跸 殉周将禅位终篇
第一回
讨叛镇行宫遣将
纳叔母嗣主乱伦
却说晋成德节度使安重荣,出自行伍,恃勇轻暴,尝语部下道:“现今时代,讲什么君臣?但教兵强马壮,便好做天子了。”府署立有幡竿,高数十尺,尝挟弓矢自诩道:“我射中竿上龙首,必得天命。”说着,即将一箭射去,正中龙首。投弓大笑,侈然自负。嗣是召集亡命,采买战马,意欲独霸一方,每有奏请,辄多逾制,朝廷稍稍批驳,他便反唇相讥。镇帅多跋扈不臣,都是当日的主子教导出来。
晋主惩前毖后,尝有戒心,义武军节度使皇甫遇,与重荣为儿女亲家,晋主恐他就近联络,特徙遇为昭义军节度使,并命刘知远为北京留守,隐防重荣。重荣不愿事晋,尤不屑事辽,每见辽使,必箕踞嫚骂,有时且将辽使杀毙境上,辽主尝贻书诮让,晋主只好卑辞谢罪。重荣越加气愤,适遇辽使拽剌一作伊哷。过境,便派兵捕归。再遣轻骑出掠幽州人民,置诸博野。又上表晋廷,略言“吐谷浑、突厥、契苾、沙陀等,各率部众归附,党项等亦纳辽牒,愿备十万众击辽。朔州节度副使赵崇,已逐去辽节度使刘山,求归中国,此外旧臣沦没虏廷,亦皆延颈企踵,专待王师,天道人心,不便违拒,兴华扫虏,正在此时。陛下臣事北虏,甘心为子,竭中国脂膏,供外夷欲壑,薄海臣民,无不惭愤。何勿勃然变计,誓师北讨,上洗国耻,下慰人望,臣愿为陛下前驱”云云。晋主览奏,却也有些心动,屡召群臣会议。北京留守刘知远,尚未出发,劝晋主毋信重荣,桑维翰正调镇泰宁军,闻知消息,亦即密疏谏阻,略云:
窃谓善兵者待机乃发,不善战者彼己不量。陛下得免晋阳之难,而有天下,皆契丹之功,不可负也。今安重荣恃勇轻敌,吐谷浑假手报仇,皆非国家之利,不可听也。臣观契丹数年以来,士马精强,吞噬四邻,战必胜,攻必取。割中国之土地,收中国之器械,其君智勇过人,其臣上下辑睦,牛马蕃息,国无天灾,此未可与为敌也。且中国初定,士气凋沮,以当契丹乘胜之威,其势相去甚远。若和亲既绝,则当发兵守塞。兵少不足以待寇,兵多则馈运无以继之。我出则彼归,我归则彼至,臣恐禁卫之士,疲于奔命,镇定之地,无复遗民。今天下粗安,疮痍未复,府库虚竭,兵民疲敝,静而守之,犹惧不济,其可妄动乎?契丹与国家恩义非轻,信誓甚著,彼无间隙而自启衅端,就使克之,后患愈重。万一不克,大事去矣!议者以为岁输缯帛,谓之耗蠹,有所卑逊,谓之屈辱。殊不知兵连而不休,祸结而不解,财力将匮,耗蠹孰甚焉!用兵则武吏功臣,过求姑息,边藩远郡,得以骄矜,屈辱孰甚焉!臣愿陛下训农习战,养兵息民,俟国无内忧,民有余力,然后观衅而动,则动必有成矣。近闻邺都留守,尚未赴镇,军府乏人。以邺都之富强,为国家之藩屏,臣窃思慢藏诲盗之言,勇夫重闭之戒。乞陛下略加巡幸,以杜奸谋,是所至盼。冒昧上言,伏乞裁夺。
晋主看到此疏,方欣然道:“朕今日心绪未宁,烦懑不决,得桑卿奏,似醉初醒了。”遂促刘知远速赴邺都,并兼河东节度使,且诏谕安重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