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文艺评论》创刊于2007年,至今八年。2014年刊改为图文版。恰逢北京成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而且系经国务院批准,可见规格之高,与中国作协、剧协、影协、美协、书协、曲协、视协等十一家主流的艺术家协会一样名正言顺,同一平台。理论与评论文章不参与指导创作实践,这是当代文艺评论的缺憾。六十年的文艺理论之路,前三十年文艺理论政治化,后三十年东拉西扯一些西方理论,唯独缺少中国自己的文化与美学的声音。
《苏州文艺评论(2014)》一书,分六个部分,以真知灼见和艺术胆识显示出自我的尊严与主体的独立存在。
卷首语 朱栋霖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苏州获奖作家叶弥评论专辑
叶弥与她的获奖作品《香炉山》
叶弥简介
第六届鲁奖短篇小说奖获奖感言 叶弥
在短篇小说里你会碰到什么人 叶弥
强健的心灵力量 林舟
这些年,读叶弥 金理
走近她的世界——叶弥访谈录 叶弥刘潇
江苏名家系列展“在江南”——徐惠泉、陈危冰、夏回、孙宽、陈如冬五人绘画展专辑
综合报道
画展前言
学术研讨会纪要
朱文颖画评
墨色上的斑斓——关于徐惠泉墨彩人物画的重新定义
回不去的故乡——陈危冰田园山水画的图像价值
黑白虚空之间——夏回之意义
形式之美——关于孙宽与园林画
娓娓道来的南方——关于陈如冬的一种猜想
在江南:作家与艺术家的一次携手——朱文颖、徐惠泉访谈录
苏州首届金圣叹文艺评论奖颁奖座谈会发言
研究工作应该有自己的独立品格 周良
领奖随感 顾鹤冲
祝“金圣叹文艺评论奖”越办越红火 朱全福
我的姑苏学者梦——“金圣叹杯”文艺评论奖感言 秋石
金圣叹的“死”与金圣叹的“生”——有感于苏州文联的“金圣叹”奖 王不宁
加强苏州本土文学艺术批评的力量 曾一果
与人为善讲真话 陈铭
少浮躁多探索轻名利重学养 陈道义
伊人如月水一方 许钰民
重构自我认知的文字世界 胡笑梅
文学时空
秦瘦鸥与《秋海棠》 范伯群
张恨水《啼笑因缘》创作上的“生活真实”和艺术上的炉火纯青 汤哲声
“奇了怪”:今却是换了马甲——读范小青新作《屌丝的花季》 张进
与时间对峙——关于小海和他的诗歌 朱红梅
《学郛·发刊词》校注 黄钧达
吴门谈艺
艺以载道 李超德
印章文化史上的创举——《(园冶)印谱》前言 金学智
赏心乐事谁家院 孙君良陶文瑜
太湖之滨再掀书法史研究波澜——2014中国苏州(吴江)书法史讲坛综述
谈谈“吴门书道” 葛鸿桢
苏州民间艺术概论(下) 林锡旦
《苏州艺术通史》选刊
吴门画派先行者
民国市民通俗文学
当代书家
《书法学术小丛书》介绍
《铁笛一声吹破秋——杨维桢在吴门的交游与创作》概要 顾工
《敦煌吐鲁番文献与名家书法》引言 毛秋瑾
《砖塔铭》与《瘗琴铭》:清人与碑帖的发现、临摹、翻刻及范本选择问题 苏人
《超越笔墨——大文化视角下的书法情境》概要 张恨无
《一斋一世界——明代江南文人书斋与书事》概述 邱文颖
红氍毹卜
苏剧《柳如是》,结合史与诗 周锡山
滑稽戏《顾家姆妈》的数字化改编 辛婷婷
苏剧的保护与传承现状调查研究 杨秀秀汪成等
《苏州文艺评论(2014)》:
今天是一个盛行忧伤的年代,但是小清新式的忧伤和弟弟身上的焦虑,在根子上就天差地别。与前者一体同牛的是白恋,“蜷缩在自身生存的内部,以私我的情感、原欲和利害为其全部世界,社会、历史和精神性被封闭在个体生存之外”;有谁会像“弟弟”那样真诚而痛苦地去思索“让天下的人都幸福”。于是“忧伤”就粉墨登场,沉溺于淡淡的忧伤情绪中,正可以此作为拒绝担当的借口,同时换回虚伪的治愈。无须让生命悸动的痛感来校正自己,也无须在黑暗的长旅中左冲右突,这是一个“诸神归位”的时代。对于年轻人来说,在早已熟稔成人社会的铁则之后,选择哪条路已经不是问题,问题是在这条路上走多远、挤掉多少人、超过多少人。由此来丈量,当年“弟弟”支付的代价既惨重义愚蠢,可是没有了那场围捕所留卜的血痕,所谓的“治愈”必然是轻飘的。今天年轻读者在遭遇“弟弟”时的惊愕可能正在于此,这是一个不被虚伪的治愈所消费的人物。
尤其站在今天回望,“弟弟”当年抵死顽抗的那股力量,现在已经无孔不入地充塞在社会任何一个角落,有时甚至荒唐到敲开你家的门,理直气壮地要求你出让心爱的那株桃树(《向一棵桃树致敬》,2007年)……“弟弟”曾经像堂吉诃德冲向风车那般向着这股蛮横的力量说不,他不轻易让渡内心坚守的空间,在抚今追昔中“弟弟”当年的身影真是弥足珍贵,也让人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