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心——2013河南省大、中学生“爱粮 节粮安全食粮”征文获奖作品选
定 价:58 元
- 作者:朱保成
- 出版时间:2014/6/1
- ISBN:9787550907751
- 出 版 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I217.1
- 页码:258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粮心:2013河南省大、中学生“爱粮节粮 安全食粮”征文获奖作品选》为河南省粮食局、河南省教育厅、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学生联合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全省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初中学生中“爱粮节粮、安全食粮”征文活动获奖作品选集。由《粮心:2013河南省大、中学生“爱粮节粮 安全食粮”征文获奖作品选》内容主要是学生们对“爱粮节粮和安全食粮”这一主题的理解与感悟,既有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也有对过去意不经意间浪费行为的检讨与反思。
“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一饭膏粱,维系万家;柴米油盐,关系大局。粮食,是社会稳定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其数量与质量的安全,事关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事关国家建设与长远发展。粮食问题永远是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中国耕地、淡水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4,而生产的粮食总量却高居世界首位,满足了22%世界人口的丰衣足食。作为全国第一粮食大省的河南,连续多年粮食总产突破5500万吨,其中小麦占了全国总产量的1/4以上,更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借助原料优势,近年来河南省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粮油加工业蓬勃发展。全省粮油加工企业3000多家,年加工转化能力近4000万吨。不仅满足了本省1亿人口的粮油消费,而且每年向省外输出原粮及其制成品2000万吨以上,带动建设了一大批以小麦和小麦粉为主要加工原料的粮油食品产业集群,使河南成为全国最大的面粉及面制品、方便食品、速冻食品、肉类制品以及调味品生产的加工基地。促进了全省由粮食资源优势向商品经济优势的转化,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机构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2050年世界人口将要达到96亿,那时的粮食需求将比现在多出70%。
序言
前言
大学、大专组
米香人良国事昌
活着的尊严
鼠亦知节粮
爱粮节粮须成全民炫风
一粒一岁月
惜粮,从现在开始
麦子的独自
杜绝浪费 自我做起
粮的哀伤
黍是烟火暖
粟之惰人之心
粮食改变的命运
粟之情人之心何处寻觅
让“节俭”的童音重新晌起
中国“粮”心
“光盘”中国行
致末来孩子的一封信
阿连
粮之颂
饥饿的苏丹
血粮
爱粮说
米泪
宿舍耧下的菜地
“粮”心
惜农者
何谓幸福
回家
中专、高中组
那田那地那人
做有“粮”心的中国人
选择节约
爱粮节粮从我做起
粮食之路路在前方
节粮是美德
爱粮,节粮
穿越的粟
节约无小事
我已经祈祷过了
品味饥饿
珍惜我们的饭桌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粮食的述说
珍爱粮食
爱粮与节粮
初中组
粮食的愤怒
我kauai之不易,请珍惜我
粮?良!
一个馒头的漂流记
节粮大使
爱粮节粮从点滴做起
一粒稻带给人类的信
以食为天 以节为本
节约粮食从你我做起
从数字看节约粮食
一粒大米的控诉
粒米虽小节约不小
蚊子的感触
抗旱中体验“粒粒皆辛苦”
自助餐与流浪汉
节约无小事
珍惜粮食,木士绝“舌尖上的浪费”
粮食
珍惜粮食珍惜生活
粒粒皆辛苦
餐卓文明之花也需美丽
民以食为天
生命“粮食”
粮食的埋怨
节约生命之源——粮食
生命的延续——惜粮
爱粮惜粮
你可以不在乎……
粮食一生命之源
这是我们的责任
民以食为天,民以粮为先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光盘”——我们在行动
爱粮节粮刻不容缓
生命的维持者
珍惜之季
唱晌节约之歌,迈向低碳未来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爱粮节粮从我做起
爱粮节粮让世界更美好
爱惜粮食是一种义务
爱惜粮食从己开始
一饭一粒显节约
币中子的一生
珍惜粮食,不剩饭蒂
杜绝浪费
厉行勤俭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
携手惜粮
附件
关于举办2013河南省大、中学生“爱粮节粮 安全食粮”征文活动的通知
关于表彰2013河南省大、中学生“爱粮节粮安全食粮”征文活动获奖作品的通报
后记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我们老百姓把吃饭问题看得天大。是啊,“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乡亲朋友们见面也总是好问:“生活咋样,粮食够吃吧?”可见粮食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如今,我也真切地体验到了这“粒粒皆辛苦”。爸爸在外地打工,收麦时就只有爷爷奶奶,只见年迈的爷爷弯腰低头,握麦挥镰,“唰唰,唰唰”,两腿交替前进,脸上的汗水连成串往下流。割一阵子就直起腰来背过手去捶捶背,擦把汗,再呼扇呼扇衣襟扇点风凉快。奶奶割一阵子麦就回转身去两眼直盯茬子地,弯腰捡起丢掉的麦穗,算是休息。天太热,太阳照得人眼都睁不开,我骂道:“看这死天,真要命!”不料爷爷却哈哈笑着说:“傻丫头,这是大好的天气呀!麦熟时要灌浆,太阳毒了颗粒饱满,才能丰产。”也许有人会说:“种地打粮是你们乡下人的事,日晒雨淋,辛苦点,在所难免。俺们城里人是打工挣钱,靠工资吃饭!”若是那样想,真的就错了!钱是可以买粮食,可是它不能当饭吃。听老人们讲:在1959年至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家缺粮,几亿人没有几人能填饱肚子。乡下人尚可以捋树叶、挖野菜吃,而城里人可是有钱,就是挡不住饿得身体浮肿,嘴里流黄水!纵是金砖也不能当炒豆吃呀!重视农业,增产节约,应是城乡人民共同的大事!也许有人会说:“算你历史学得好,净提老辈子的事!现在是啥时代了啊?”可是我要说:时代是变了,社会进步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可是,有些事就是不能“与时俱进”地去改变.那就是“民以食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