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山区淤地坝建设相关技术研究》是在对河南省已建淤地坝调查、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编写的,希望能对今后大规模的淤地坝建设起到指导作用。《豫西山区淤地坝建设相关技术研究》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豫西山区淤地坝概述、小流域淤地坝177Cs示踪研究、流域坡面土壤侵蚀强度估算及影响因素、淤地坝泥沙淤积信息研究、淤地坝建设技术、坝系规划、淤地坝减蚀效益分析、淤地坝的管护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
《豫西山区淤地坝建设相关技术研究》可供水土保持、水文水资源、水利工程方面的技术及管理人员参考。
序
第1章 豫西山区淤地坝概述
1.1 豫西山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发展状况
1.2 淤地坝的作用
1.3 豫西山区淤地坝建设状况
第2章 小流域淤地坝伯137Cs示踪研究
2.1 137Cs的来源及其特性
2.2 137Cs示踪土壤侵蚀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
2.3 137Cs示踪土壤侵蚀及淤地坝减蚀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4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2.5 贾寨川流域概况
2.6 土壤颗粒中137Cs的分布特征
2.7 核素137Cs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规律
2.8 小流域坡面137Cs含量的分异特征
第3章 流域坡面土壤侵蚀强度估算及影响因素
3.1 示踪估算土壤侵蚀的137Cs模型
3.2 研究区137Cs侵蚀产沙的分布特征
第4章 淤地坝泥沙淤积信息研究
4.1 淤地坝旋回淤积层样品的采集
4.2 淤地坝各旋回淤积层的泥沙颗粒分析
4.3 淤地坝泥沙旋回淤积剖面中137Cs含量分布规律
4.4 淤地坝泥沙淤积时间的界定
4.5 小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模型与数据拟合
4.6 137Cs示踪小流域侵蚀泥沙来源和侵蚀强度的演变
第5章 淤地坝建设技术
5.1 均质土坝
5.2 重力坝
5.3 拱坝
5.4 淤地坝加固技术
第6章 坝系规划
6.1 坝系相对稳定理论研究进展
6.2 豫西山区坝系规划
第7章 淤地坝减蚀效益分析
7.1 淤地坝减蚀量的计算
7.2 淤地坝减洪量的计算
7.3 淤地坝拦沙减蚀作用与效益
7.4 砚瓦河小流域坝系效益分析
第8章 淤地坝的管护技术
8.1 淤地坝管理遵循的原则
8.2 豫西山区淤地坝的主要管理形式
8.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9章 今后的研究方向
9.1 坝系相对稳定理论及坝系规划、设计理论的研究
9.2 节水生态型淤地坝的结构设计研究
9.3 筑坝新技术、新工艺和沟道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及推广
9.4 淤地坝监测与效益评价技术、参与式坝系管护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从图4-6可看出,1984~1986年,坝控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模数呈下降趋势,1986~1994年间有升也有降,之后趋于缓和。原因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与天气有关,前期暴雨场次较少,后期侵蚀性降雨的次数较多;另一方面可能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没有认识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当地农民陡坡开荒,砍伐林木,加剧了水土流失,后期实施了一些水土保持措施,减少了水土流失。
4.6.5合理选择坝系的布设方式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由于每次降雨的雨量、时间、强度和侵蚀力不同,流域的次降雨侵蚀强度不同,如果暴雨洪水过大,超过淤地坝的设计标准,就会造成溃坝,或者连降几场大暴雨,使淤地坝淤满,没有防洪滞洪库容,就会产生水毁坝。因此,需要对坝系进行合理布设,根据流域内各类沟道工程的作用和功能,实现骨干坝与中小型淤地坝的合理配置,形成布设合理的沟道工程体系,从而提高整个流域的防洪减灾能力,使淤地坝的拦泥、淤地、蓄水、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各项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根据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淤地坝建设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种坝系布设方式较为合理且经济有效。4.6.5.1上坝拦蓄下坝生产,淤积和生产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