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过程与土壤资源演变》以江苏南部地区为重点研究对象,结合郑州地区的部分研究成果,系统论述了典型地区城镇扩张特征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城镇扩张侵占周边土壤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城市内部地表密度变化特征、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土壤肥力质量变化与影响因素、城乡交错区土壤肥力和土壤健康质量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城市化过程中土壤功能演化特征。通过对近10余年来我国城市发展和粮食生产的省际变化,典型地区的粮食产量变化和农药、化肥施用量变化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快速城市化条件下做好粮食生产区划、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持我国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设。
《城市化过程与土壤资源演变》内容适合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管理和地理学研究的读者阅读,也可供政府管理部门从事土地管理、农业区划、环境保护等实际工作的人员参考。
20世纪中、后期以来,世界的城市扩张急剧加速,城市人口快速增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强度加大,并且由于诸多不科学的利用,资源和环境遭受着各种人为破坏。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的国家,我国的粮食安全,甚至政治稳定都依赖于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但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都还处在初级阶段这样的客观背景下,生产发展具有迫切性,土地管理和保护工作相对滞后,土壤管理和利用不当的事件时有发生,不可避免地带来不同程度的土壤资源浪费和土壤质量退化。“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认清现阶段城市化背景下人类活动强度和土壤演变状况,对于今后的土壤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出于这个目的,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陈杰研究员主持开展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对土壤资源的影响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同一时期,史学正研究员在欧盟第六框架项目的支持下进行了“中国典型城乡交错区小规模农业养分和水再循环的技术研究”。本书的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时分别有幸参与了这两个项目,完成了其中的部分工作。自从博士毕业参加工作后,这些研究课题仍不断萦绕脑中,感觉言尤未尽,对同类问题继续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并对在攻读硕士和博士期间的工作成果进行了进一步总结,取其精华,遂成此书。此书是作者对自己从事土壤科学学习和研究工作以来主要工作的一个总结,书中内容均经认真编排,但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或有值得推敲和商榷之处,还望读者不吝指正!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对土壤的认识
第二节 从土壤学角度认识生态环境问题
第三节 土壤变化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第四节 城市化背景下土壤资源演变研究的意义和现状
第五节 本书写作背景和目的
第二章 城镇扩张的时空变化与区域差异
第一节 苏南地区城镇扩张的动态分析
第二节 苏南地区城镇扩张的区域差异分析
第三节 苏南典型地市城镇扩张特征的分析与比较
第四节 中部省份典型城市的扩张特征——以郑州为例
第三章 城镇扩张与社会经济要素的关系
第一节 苏南城镇规模扩张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第二节 苏南地区城镇扩张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
第三节 南京市城镇扩张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
第四节 无锡市城镇扩张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
第五节 南京和无锡城镇扩张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比较
第四章 城市扩张侵占土壤资源的特征——以苏南地区为例
第一节 苏南地区土壤资源概况
第二节 苏南地区城镇化侵占土壤资源的特征
第三节 南京市城镇化侵占土壤资源的特征
第四节 无锡市城镇化侵占土壤资源的特征
第五章 城市地表不可透水度时空变化——以南京城区为例
第一节 研究方法介绍
第二节 南京城区地表不可透水度的变化特征
第三节 地表不可透水度变化所反映的城市建设特征
第六章 城市化对区域土壤肥力演变的影响——以无锡市为例
第一节 研究区背景与研究方法
第二节 无锡市20年来的施肥变化与土壤性质演变
第七章 城乡交错区土壤属性演变
第一节 城乡交错区的热点研究问题
第二节 无锡城乡交错区背景与土壤研究方法介绍
第三节 无锡城乡交错区土壤肥力指标的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
第四节 无锡城乡交错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
第八章 城市化对土壤功能演变的影响——以郑州市为例
第一节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介绍
第二节 郑州城市扩张导致的土壤功能转化
第九章 城市化对粮食生产和土壤农用化学品负荷的影响
第一节 我国粮食生产的省际变化
第二节 河南省粮食生产的区域变化与启示
第三节 土壤的化肥、农药负荷变化与影响因素浅析——南京、无锡和郑州的比较
第十章 城市化过程中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第一节 本书主要研究结果的综述
第二节 城市化良性发展与土壤资源保护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城镇扩张的时空变化与区域差异
第一节 苏南地区城镇扩张的动态分析
江苏省有13个省辖市,从地域上可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苏南包括南京、镇江、苏州、无锡、常州5个地市,总面积28080 km2,人口2703万(2005年数据),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见图2-1)。在2006年全国百强县名单中,前10名江苏就占了7个,全部位于苏南地区。苏南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曾经创造了全国闻名的苏南模式,即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所有制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发展。苏南地区城市化初级阶段是与乡镇工业的遍地开花密不可分的,这个时期城市化的特征是农村劳动人口就地转移,城市化以小城镇化为主。但伴随着企业和地方经济进一步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苏南模式逐渐变得不合时宜,过小的城镇规模达不到规模经济需要,聚集效应弱、重复建设突出、专业化程度低和政企不分在管理上的缺陷也表现出来。在这种形势下,苏南人又逐渐完成了乡镇企业改制,将政府与企业分离,同时企业向大城市工业园区搬迁,逐渐脱离了发展初期的经济运营模式。苏南经济正在积极主动地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工业分工体系,工业化和城市化又将呈现与前期不同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