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面积1.88万km2,仅占多沙粗沙区面积的23.9%,输沙量却占多沙粗沙区的34.5%,其中粒径大于0.1mm的粗泥沙输沙量占68.5%,是黄河下游河道淤沙的集中产区。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分析,系统论述了该区域侵蚀产沙环境特征,划分了治理分区,研究了淤地坝、拦沙库、治坡措施的拦沙能力及其在各治理分区的适应性和效益,提出了治理方向、目标及加快区域治理的建议。可供从事和关心黄河治理开发的人员及科技工作者阅读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是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也是人为活动最剧烈的地区之一。众所周知,黄土高原地区每年有十几亿吨泥沙进入黄河,其中大约有四分之一淤积在下游河道内,使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悬河”,其洪水灾害严重威胁黄淮海平原的安全,成为国家的“心腹之患”。研究表明,对黄河下游淤积影响最大的泥沙是粒径大于0.05mm的粗颗粒泥沙,这些泥沙大都来自黄河中游7.86万km的多沙粗沙区。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立项背景
1.2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 主要研究成果简介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
1.6 成果应用前景及效益
第2章 研究区考察调研
2.1 考察调研的目的
2.2 考察调研的方法及内容
2.3 主要考察调研点概况
2.4 考察调研的几点认识
2.5 建议
第3章 侵蚀产沙环境特征研究
3.1 自然环境特征分析
3.2 经济社会特征分析
3.3 动力特征研究分析
第4章 治理分区研究
4.1 分区目的及原则
4.2 分区方法
4.3 分区结果
第2章 研究区考察调研
2.1 考察调研的目的
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侵蚀环境复杂,治理难度大,本次野外考察调研是课题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基础,拟通过对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侵蚀产沙环境、大型拦泥库建设条件、典型流域治理现状以及砒砂岩区的考察调研,对区域加快治理的可能性做一直观的了解。考察的具体目的如下。
2.1.1 了解区域侵蚀产沙环境及主要侵蚀产沙因子
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绝大部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仅有无定河流域的芦河部分地区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即使同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其侵蚀产沙环境也有较大的差别。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大约涉及黄土、盖沙和基岩三种不同母质的产沙区。该区又是人类经济活动频繁和我国资源开发活跃的重点区域,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对侵蚀产沙的影响都很严重,其影响特点也有很大的不同。考察调研可从直观上对三种不同母质产沙区的产沙环境及产沙特点,特别是地貌、侵蚀强度与产沙的关系、人类活动对侵蚀产沙的影响有一个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观察表象特征,研究其可能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