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设计》为“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规划设计丛书”的大坝设计卷,由直接参与工程设计的人员撰写。《大坝设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大坝的设计特点,内容涉及坝址及坝型选择、筑坝材料设计、坝体结构设计、坝基处理设计、动力分析与抗震设计、大坝计算分析、大坝观测设计、大坝初期挡水运用及大坝安全性评价等,并对工程设计优化与创新、设计中的经验与体会作了介绍。
《大坝设计》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供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丁、运行管理人员以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是“以防洪(包括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综合利用”为开发目标的大型水利工程,是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当时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最大的工程项目。小浪底主体工程于1994年9月开工,2001年底按期完工。工程采用国际招标方式选择了世界上一流的承包商,从施工管理、工程设计、移民搬迁到环境影响评价全面和国际接轨,为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工程建成运行5年来,在黄河下游防洪、防凌、减淤冲沙、城市供水、发电、灌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截至2004年底,累计发电约150亿kWh。在黄河连续枯水的情况下为确保黄河不断流提供了物质基础。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小浪底水利枢纽成为治黄的里程碑工程。
本着建设我国一流工程的目标,我有幸参与了小浪底工程的建设管理。一流的工程首先要以一流的设计为龙头。小浪底工程由于其独特的水文泥沙条件、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严格的水库运用要求,给工程设计提出了一系列挑战性的课题,被国内外专家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之一。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经过近30年的规划论证和10多年的方案比选,以敢于创新和科学求实的精神,在国内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配合下,较满意地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难题,诸如深式进水口防泥沙淤堵、施工导流洞改建为孔板消能泄洪洞的重复利用、排沙洞后张预应力混凝土衬砌、洞室群围岩稳定、大坝深覆盖层基础处理、进出口高边坡加固、20万移民的生产性安置等,提出了以集中布置为鲜明特点的枢纽建筑物总体布置方案,同时也创造了许多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的设计。小浪底工程于1999年10月蓄水运行以来,已安全正常地运行了5年,并经历了2003年高水位的运用考验,实践证明,小浪底工程的设计是成功的。
总序
总序二
总前言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工程概况
第二节 河段开发规划及坝址选择
第三节 枢纽总体布置
第二童工程设计条件
第一节 基本数据
第二节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第三节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第三章 坝线、坝型比较与选择
第一节 坝址比较与选择
第二节 坝型比选
第四章 筑坝材料设计与研究
第一节 坝料选择的原则和研究思路
第二节 防渗土料
第三节 反滤料
第四节 堆石料
第五节 开挖料的利用
第五章 坝体分区和结构设计
第一节 坝顶高程和坝坡
第二节 坝体分区和结构设计
第三节 左岸山体加同处理设计
第四节 三维渗流计算
第五节 静力应力和变形计算
第六章 基础处理设计
第一节 坝基开挖设计
第二节 深厚覆盖层防渗处理
第三节 灌浆和排水系统设计
第四节 F1断层处理设计
第五节 同结灌浆及岩面处理
第七章 动力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地震动工程参数的确定
第三节 河床覆盖层组成及工程性质
第四节 坝基、坝体材料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第五节 抗震稳定分析研究
第六节 抗震工程措施
第七节 结束语
第八章 大坝监测设计
第一节 监测项目及监测断面选择
第二节 变形监测设计
第三节 渗流监测设计
第四节 应力应变监测设计
第九章 施工中出现问题及处理
第一节 主坝混凝土防渗墙一期工程施工缺陷处理
第二节 东坡“倾倒变形体”滑坡处理
第三节 F1断层带混凝土盖板抬动处理
第四节 左岸“老虎嘴”处理
第五节 3区过渡料级配不良问题
第十章 大坝工程施工
第一节 工程概述
第二节 大坝工程施工布置
第三节 筑坝材料的开采与加工
第四节 坝基和岸坡开挖
第五节 防渗墙及高压旋喷灌浆防渗墙施工
第六节 坝体填筑施工
第七节 主要施工经验总结
第十一章 大坝初期挡水运用情况及大坝安全性评价
第一节 蓄水运用情况
第二节 两岸坝肩、坝基渗漏处理及效果
第三节 大坝变形分析
第四节 大坝的安全性评价
第三章 坝线、坝型比较与选择
第一节 坝址比较与选择
一、坝段的地形、地质特征
在初步设计阶段,小浪底工程共比选过青石嘴、一坝址、二坝址和三坝址等四个坝址。根据多年的地质勘察工作,归纳起来各坝址共同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
(1)河谷均为宽浅形的u形河谷,出露的岩层都是平缓的砂页互层,砂页岩中普遍存在软弱夹层。
(2)各坝址都有20~40m厚的砂砾石覆盖层,部分坝址河槽部位的覆盖层厚达80m,深槽覆盖层中夹有10-20m厚的底砂层。
(3)河谷右岸岩层均倾向河床,因而都有大小不同的滑坡或倾倒变形体,其中位于一坝址、二坝址右岸的1号和2号滑坡体的体积分别为1 loo万m3及410万m3,三坝址有东坡及沟西两处小滑坡体,以及多处倾倒变形体。
(4)高倾角断层较发育,各坝址布置泄水建筑物洞群时,都遇到程度不同的断层破碎带。
由以上可见,各坝址的地质条件都比较复杂。各坝址之间的地质条件比较,只是相对优劣的关系。因此,枢纽布置难易、工程量大小、施工条件以及造价高低也是坝址选择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