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的发展》将冯友兰的“三史”“六书”放在中国哲学的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进行解读,同时吸纳了近20年来学术界研究冯学的相关成果,揉已以意,另辟蹊径,别有生面,以作者自己独有的行文风格,点出了冯友兰先生是在中国哲学自宋明以来的为数不多的哲学创新人物,前承往学,后开来者,冯友兰先生可超不可越,他的哲学体系是一座当然的里程碑。
全书共分为九讲:
第一讲:中国哲学的起源;
第二讲:“照着讲”与“接着讲”;
第三讲:“三道”“十派”话人生;
第四讲:以汉为界说“两分”;
第五讲:最哲学底哲学;
第六讲:新理学的施政纲领;
第七讲:人生的境界;
第八讲:新作应需代旧刊;
第九讲:“冯学”与“冯友兰现象”。
《解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的发展》可以作为全国各大学文科或者哲学专业学习中国哲学和冯友兰哲学的一部别具一格的参考书。
《解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的发展》将冯友兰的“三史”“六书”放在中国哲学的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进行解读。《解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的发展》最大的特点是没有丝毫的学究气,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结合个人的感受来谈玄奥的哲理,娓娓道来,明白如话,可读性很强。当然,《解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的发展》也有很高的学术性,围绕着许多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新意迭出,发人深省,使人获益。
刘长城,河南省唐河县人,1982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哲学系。农民出身,学过中医,当过中学教师,当过行政干部。在司法部举办的全国第六期法律进修班学习过法律,长期从事法学基础理论、刑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等必学课和选修课的教学工作。中国哲学史学会冯友兰专业委员会理事,张岱年研究会理事,中国冯友兰研究会南阳分会秘书长。著作:《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百家》(合著),《传统文化时述》,《青山之路》(再版时名为《荆楚奇才——曹青山》),《中原骄子——孟忠焕》,《世纪哲人冯友兰》。另有学术论文数十篇。
序
自序
第一讲 中国哲学的起源
一、哲学是什么
二、哲学本是“外来户”
三、中国哲学的“合法性”
四、中西哲学各具特色
五、为什么是春秋战国时代
第二讲 “照着讲”与“接着讲”
一、首先应当“照着讲”
二、怎样“照着讲”
三、冯先生的“接着讲”
四、“接着讲”的得与失
五、余论
第三讲 “三道”“十派”话人生
一、《人生哲学》题目之来历
二、《天人损益论》
三、中西比较以求同
四、一个新人生论
五、人生的无奈
第四讲 以“汉”为界说“两分”
一、“中国哲学史”的由来
二、“子学”与“经学”
三、《中国哲学史》的贡献
第五讲 最哲学底哲学
一、为什么是“最哲学底哲学”
二、《新理学》的方法
三、《新理学》的形上学
四、新理学的逻辑建构
第六讲 新理学的施政纲领——《新事论》
一、《新事论》的写作背景
二、中国到自由之路
三、《新事论》的现实意义
第七讲 人生的境界
一、从《人生哲学》到《新原人》
二、“觉解”的人生
三、心与心之理
四、境界的层次
五、“备受煎熬”的天地境界
六、“高明”“中庸”非两行
第八讲 新作应需代旧刊
一、难产的《新编》
二、旧邦新命系《新编》
三、抽象继承法
四、“共殊”一线贯《新编》
五、关于《新编》的总结
第九讲 “冯学”与“冯友兰现象”
一、从中国哲学史的角度以看“冯学”
二、从“新理学”体系以看“冯学”
三、关于“冯友兰现象”
四、“冯友兰现象”的反思
后记
第一讲 中国哲学的起源
我们要“解读冯友兰”,就不能不讲中国哲学,因为冯友兰先生的学术思想,是同中国哲学不可分割的;要讲中国哲学,就不能不讲中国哲学的发展,因为冯友兰先生的哲学是“接着”中国哲学讲的,用冯先生的话说,是“接着”宋明以来的道学讲的。这样说来,冯先生是讲中国哲学的,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中国哲学,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哲学。请看以下的一段话:
我总是喜欢从广义的角度去谈论哲学,理解哲学。那么,哲学是什么呢?
在众多个定义(有多少个哲学家恐怕就有多少个有关哲学的定义)中,除马克思外,我比较喜欢两个人下的定义:
“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可是,科学的各个领域对那些研究哲学的学者们也发生了强烈的影响,此外,还强烈地影响着每一代的哲学思想。”——爱因斯坦
我之所以喜欢这个定义,是因为它使哲学同全部科学研究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使全部科学研究成果成了科学推广的必要基础和背景;使全部科学研究得到了哲学智慧的启迪。我想,这也是康德哲学同德国自然科学优秀传统的相互关系;这也是德国何以会成为哲学、科学和音乐创作繁荣国度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绝妙的定义是18世纪德国著名浪漫派诗人、短命天才诺瓦利斯下的:
“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