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励志经典·良药醒世笔为旗:鲁迅励志文选》精选鲁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期还原他“骨头是硬的,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的形象,使其精神能深入人心,鼓舞和激励读者奋发进取。
在中国现代历史上,励志者数不胜数,在无数的励志者中,鲁迅首当其冲。这一点,凡是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从早年的弃医从文到后来确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其一生都充满着奋进、拼搏和战斗。
对当下的人来说,鲁迅所生存的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鲁迅的精神将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因为在今天,尤其在知识分子中,鲁迅精神显得更为珍贵。鲁迅精神的内涵不是一篇小文章所能阐析清楚的,其最励志的地方有三点:
一是对社会黑暗的痛恨和鞭挞。这是鲁迅精神的逻辑起点,也是他战斗人生的支撑点。人们把鲁迅称为“中国的脊梁”就是这个道理。其所有文学、教书和工作无不贯穿其中,这是他的人生。
二是对人性包括对自我的剖析和批判。这是鲁迅精神的品格,也是作为一位大写的人的标志。在三千年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对人性、对自我能真正进行剖析和批判的不止鲁迅一个,但他一定是剖析批判得最无情的那一个。他让我们的灵魂体无完肤地暴露在对人性的审视,甚至是拷问中,受到知耻而后勇的洗礼。
三是对青年的鼓舞和激励。这是鲁迅精神的价值,也是鲁迅短暂人生中耗费了最多精力的工作。因为他把中国未来的改变寄托在有为的青年身上。他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他不仅是青年的良师,更是一位充满慈爱的长者。
鲁迅的所有文学创作,都是励志佳作,这本小书只能选取其中的一小部分,它们不仅是励志的火炬,也是美文的典范,人们不仅能从中感悟到做人的道理,也能享受到写好文章的乐趣。希望你能喜欢它,从中受到鼓舞和激励。
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字豫才、豫亭,笔名鲁迅。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品有《呐喊》、《彷徨》、《野草》、《朝花惜拾》等。1936年病逝。
我之节烈观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随感录三十三
随感录三十五
随感录三十八
随感录四十
随感录四十一
随感录五十七现在的屠杀者
随感录六十一不满
随感录六十二恨恨而死
随感录六十六生命的路
《呐喊》自序
未有天才之前
娜拉走后怎样
秋夜
我的失恋
论雷峰塔的倒掉
说胡须
复仇
希望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看镜有感
好的故事
狗的驳诘
灯下漫笔
杂感
杂忆
论睁了眼看
这样的战士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学界的三魂
送灶日漫笔
“死地”
淡淡的血痕中
记念刘和珍君
藤野先生
无声的中国
革命时代的文学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读书杂谈
略论中国人的脸
路
“友邦惊诧”论
今春的两种感想
从讽刺到幽默
从幽默到正经
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
为了忘却的记念
推背图
二丑艺术
偶成
经验
我谈“堕民”
沙
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
爬和撞
漫与
世故三昧
运命
拿来主义
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说“面子”
《传世励志经典·良药醒世笔为旗:鲁迅励志文选》:
我之节烈观发表于一九一八年八月《新青年》,署名唐俟。
“世道浇漓,人心日下,国将不国”这一类话,本是中国历来的叹声。不过时代不同,则所谓“日下”的事情,也有迁变:从前指的是甲事,现在叹的或是乙事。除了“进呈御览”的东西不敢妄说外,其余的文章议论里,一向就带这口吻。因为如此叹息,不但针砭世人,还可以从“日下”之中,除去自己。所以君子固然相对慨叹,连杀人放火嫖妓骗钱以及一切鬼混的人,也都乘作恶余暇,摇着头说道:“他们人心日下了。”
世风人心这件事,不但鼓吹坏事,可以“日下”;即使未曾鼓吹,只是旁观,只是赏玩,只是叹息,也可以叫他“日下”。所以近一年来,居然也有几个不肯徒托空言的人,叹息一番之后,还要想法子来挽救。第一个是康有为,指手画脚的说“虚君共和”才好,陈独秀便斥他不兴;其次是一班灵学派的人,不知何以起了极古奥的思想,要请“孟圣矣乎”的鬼来画策;陈百年钱玄同刘半农又道他胡说。
这几篇驳论,都是《新青年》里最可寒心的文章。时候已是二十世纪了;人类眼前,早已闪出曙光。假如《新青年》里,有一篇和别人辩地球方圆的文字,读者见了,怕一定要发怔。然而现今所辩,正和说地体不方相差无几。将时代和事实,对照起来,怎能不教人寒心而且害怕?
近来虚君共和是不提了,灵学似乎还在那里捣鬼,此时却又有一群人,不能满足;仍然摇头说道,“人心日下”了。于是又想出一种挽救的方法,他们叫作“表彰节烈”!
这类妙法,自从君政复古时代以来,上上下下,已经提倡多年;此刻不过是竖起旗帜的时候。文章议论里,也照例时常出现,都嚷道“表彰节烈”!要不说这件事,也不能将自己提拔,出于“人心日下”之中。
节烈这两个字,从前也算是男子的美德,所以有过“节士”,“烈士”的名称。然而现在的“表彰节烈”,却是专指女子,并无男子在内。据时下道德家的意见,来定界说,大约节是丈夫死了,决不再嫁,也不私奔,丈夫死得愈早,家里愈穷,他便节得愈好。烈可是有两种:一种是无论已嫁未嫁,只要丈夫死了,他也跟着自尽;一种是有强暴来污辱他的时候,设法自戕,或者抗拒被杀,都无不可。这也是死得愈惨愈苦,他便烈得愈好,倘若不及抵御,竟受了污辱,然后自戕,便免不了议论。万一幸而遇着宽厚的道德家,有时也可以略迹原情,许他一个烈字。可是文人学士,已经不甚愿意替他作传;就令勉强动笔,临了也不免加上几个“惜夫惜夫”了。
总而言之:女子死了丈夫,便守着,或者死掉;遇了强暴,便死掉;将这类人物,称赞一通,世道人心便好,中国便得救了。大意只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