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贴近生活,具有易写易发的优势。因此,大量作品散见于全国数千种报刊中,作者也多来自民间,社会底层的生活使他们的创作左右逢源……这本《打工路上(渐行渐远的村庄)》(作者马国兴、吕双喜)收录了《渐行渐远的村庄》;《马圈与马圆(二题)》;《老家有多远》等小说作品。
《打工路上(渐行渐远的村庄)》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马国兴、吕双喜编选“小小说美文馆”丛书,是对人才资源和作品资源进行深加工,是新兴的小小说文体的集大成,意在进一步促进小小说文体自觉走向成熟,集中奉献出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兼优的精品佳构,继而走进书店、走进主流读者的书柜并历久弥新,积淀成独特的文化景观,为小小说的阅读、研究和珍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本《打工路上(渐行渐远的村庄)》是其中一册,收录了《民工的孩子》;《工地上的父亲》等作品。
谁先看见村庄
人样
老院公
蒲公英的歌唱
在这里不要叫我妈妈
农事
清明
毛驴
小麦
今晚的月光分外明
李楠
秦武
田小和高丽丽
田小的房子
城市的夜晚
朱小奇
小鞋店
红叶进城(二题)
心里很美很快乐
壮脸儿
大柱回家
三个异乡人
干洗店的女孩
黄河水鬼
算命村
那年中秋
朋友
被风吹过的夏天
爱情蜗牛
赤兔马
工地上的父亲
拜访
民工的孩子
恐惧
哦,白丝巾
酸豆
血杀
归途
山乡的五月
黑女子
想和大楼照张相
二月
麦香
辞行
农忙
赶场子
偶然事件
黄洋上树
磕头
渐行渐远的村庄
山妹你好
回家
父子约
喊
三瞎话
回忆是最温暖的东西
马圈与马圆(二题)
乡村夏夜火辣辣
民工张大力
美莲花
给点掌声
老家有多远
她们回来了。她们不久将会看见自己的村庄。几分钟以前,长途汽车“嘎”一声停下,她们从窗口扔下大包小包,匆匆挤出车门。汽车重新启动,拖着一股白烟,拐过沟岔不见了。一会儿,她们要跨过干涸的沟川,沿着对面那条蜿蜒的小径爬上去,然后,就能看到她们的村庄了。她们从南方赶回来过年,带着一大堆颜色鲜艳的包裹行李。 , 她们站在路边四下张望。才五点钟刚过,太阳就已经看不见了,只在东边的沟坡上残留一些余晖。沟川里静得很,雾气弥漫,既朦胧又透明,让人觉得恍若幻影神秘莫测。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这村庄、沟川、羊肠小道,曾经那么执拗地、记不清有多少次在她们遥远的异乡的梦里出现过。
她们不急于爬沟。她们需要平息一下心情,定一定神。再说,她们后头还要进行一场比赛,看谁先爬上沟坡,第一个看见村庄。这是她们的约定。
现在,她们走到了沟川的西边,抬头打量那条像被野风吹得弯弯曲曲的灰布带一样的路。就是它,那么亲切地通向坡顶,通向她们的村庄。
“我不知道为啥一点儿也不激动,”她们中的一个说,“我想,我们应该是激动的呀!你说这是为啥呀,二亚?” 二亚说:“你鬼迷心窍!我的心扑通扑通乱跳哩。你想想,为了省路费,咱们去年就没有回来,快两年了啊!我不知道我一走进家门会是啥情景,先叫爷还是先叫妈?” 不叫二亚的姑娘没有应声。她感到领口和袖口那儿有些冷。刚下车的时候,凉风扑面,怪舒服的;现在,这风突然间又凶又硬,冷飕飕的。内衣好像还沾了汗,贴在身上,风灌进来,说不出的难受。
她左右拧一拧身子,把脖子往下缩了一大截。
“你看你,”二亚说,“到家门口了反倒没个形了。” “我冷。”她说。
二亚也感到了冷。她伸出手去试一试风。她把双手举到面前,翻看自己的手心手背,然后往手心里呵了一口气儿。
“我不想看见我妈的手裂的口子,”二亚说,“我妈每年冬天两只手都裂成了锯齿,她整天痛得吸溜吸溜的。” 不叫二亚的姑娘也张开自己的手指看。
二“我想哭。”二亚说。她佯装成哭的样子,啊呜了一声,但她马上又嘲笑自己说:“我这是干吗呀?神经兮兮的。”这时候她担心起另外一些问题来:“咱们寄的钱,家里会不会没收到?” “不会,”不叫二亚的姑娘说,“咱们回去后翻开本子一笔一笔查对。” “会不会有人认为咱们不干净?” “你真能瞎操心。谁干净不干净在脸上会写着字?” “众人口里有毒哩,硬把白的能说成黑的。” 不叫二亚的姑娘有些不耐烦,她哼了一句歌词作为回答:“白天不懂夜的黑。”然后她说:“我要唱歌。”接着她扭动屁股,怪声怪调地唱起来:“回到拉萨,回到了布达拉……” “我也唱,”二亚说,“唱完咱们爬坡。”她看见太阳在东沟坡顶上只剩一点儿蜡烛光的颜色了。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她们唱着歌。她们的歌声一高一低,在沟川里被凌厉的风撕扯得七零八落,实在不成个什么调子。
“呀,”二亚突然住了声说,“我们的脸!” 不叫二亚的姑娘愣着。
二亚顿了一下脚:“我是说咱们嘴唇上的口红,还有描的眼影!” 不叫二亚的姑娘说:“你多漂亮啊!” 二亚说:“我给你说正经的呢!我这个样子怕我妈认不出我来,说我是个妖怪。” 不叫二亚的姑娘哑了声。她看着二亚。她们互相看着。她们以前没想到这会是个问题。她们每天都要化化妆的,包括在拥挤的火车上和颠簸的汽车上。
“一定得擦掉。”二亚说。
她们开始找纸巾。但翻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和小包,也没有找出一片软一点儿的纸。她们带的纸巾一路上大手大脚地用光了。她们甚至用纸巾擦拭火车的茶几和汽车的窗玻璃,还擦了几次皮鞋,唯独没想到最后会用它来清除嘴上的口红。她们低头四处探望,希望能看见一汪水。但是,没有。
沟川是干的。她们盯住自己的衣服,可她们舍不得橘黄色和天蓝色的外套染上不同颜色的斑迹。她们快要恨死自己了。
“我说,咱们吃了它。” 她们用唾沫把嘴润湿,拿牙齿啃上唇,再啃下唇,让舌头转一圈儿,又转一圈儿。她们把唾沫吞下去,又“呸呸”吐出来,沾在手指上擦拭眼影。
不叫二亚的姑娘说:“呀,咱们的口红不高档,吃下去怕有毒。” “不管它,”二亚说,“这个不重要,毒不死人。” 她们擦啊,抹啊,脸上已麻麻的,只是不知道此时自己脸的样子。她们互相看也看不清,因为太阳早已经熄灭了。她们想着这么一弄她们的脸就很本色了呢。
“呀!天都黑了,”她们说,“咱们快爬吧,看谁先看见村庄。” 黑夜像汹涌的黑水淹没了她们。P1-3
序言
书来到我们手上,就好像我们去了远方。
阅读的神妙之处,在于我们能够经由文字,在现实生活之外,构筑属于自己的精神生活。透过每篇文章,读者看到的不仅是故事与人物,也能读出作者的阅历,触摸一个人的心灵世界。就像恋爱,选择一本书也需要缘分,心性相投至关重要,阅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他与自己的不同,而你非常喜欢,也会发现他与自己的相同,以致十分感动。阅读让我们超越了世俗意义上的羁绊,人生也渐渐丰厚起来。
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网络时代,面对浩若烟海的读物,读者难免无所适从,而阅读选本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诗经》到《唐诗三百首》再到《唐诗别裁》,从《昭明文选》到“三言二拍”再到《古文观止》,历代学者一直注重编辑诗文选本,千淘万漉,吹沙见金。鲁迅先生说过:“凡选本,往往能比所选各家的全集更流行,更有作用。册数不多,而包罗诸作。”为承续前人的优秀传统,我们编选了“小小说美文馆”丛书。
当代中国,在生活节奏加快与高科技发展的影响下,传统的阅读与写作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小小说应运而生,成为当下生活中的时尚性文体。
小小说注重思想内涵的深刻和艺术品质的锻造,小中见大、纸短情长,在写作和阅读上从者甚众,无不加速文学(文化)的中产阶级的形成,不断被更大层面的受众吸纳和消化,春雨润物般地为社会进步提供着最活跃的大众智力资本的支持。由此可见,小小说的文化意义大于它的文学意义,教育意义大于它的文化意义,社会意义又大于它的教育意义。
因为小小说文体的简约通脱、雅俗共赏的特征,就决定了它是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我曾提出,小小说是平民艺术,那是指小小说是大多数人都能阅读(单纯通脱)、大多数人都能参与创作(贴近生活)、大多数人都能从中直接受益(微言大义)的艺术形式。小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创新,自有其相对规范的字数限定(一千五百字左右)、审美态势(质量精度)和结构特征(小说要素)等艺术规律上的界定。我提出的小小说是平民艺术,除了上述的三种功效和三个基本标准外,着重强调两层意思:一是指小小说应该是一种有较高品位的大众文化,能不断提升读者的审美情趣和认知能力;二是指它在文学造诣上有不可或缺的质量要求。
小小说贴近生活,具有易写易发的优势。因此,大量作品散见于全国数千种报刊中,作者也多来自民间,社会底层的生活使他们的创作左右逢源。
一种文体的兴盛繁荣,需要有一批批脍炙人口的经典性作品奠基支撑,需要有一茬茬代表性的作家脱颖而出。所以,仅靠文学期刊,是无法垒砌高标准的巍巍文学大厦的。我们编选“小小说美文馆”丛书,是对人才资源和作品资源进行深加工,是新兴的小小说文体的集大成,意在进一步促进小小说文体自觉走向成熟,集中奉献出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兼优的精品佳构,继而走进书店、走进主流读者的书柜并历久弥新,积淀成独特的文化景观,为小小说的阅读、研究和珍藏,起到推动促进的作用。
编选“小小说美文馆”丛书,我们选择作品的标准是思想内涵、艺术品位和智慧含量的综合体现。所谓思想内涵,是指作者赋予作品的“立意”,它反映着作者提出(观察)问题的角度、深度和批判意识,深刻或者平庸,一眼可判高下。艺术品位,是指作品在塑造人物性格,设置故事情节,营造特定环境中,通过语言、文采、技巧的有效使用,所折射出来的创意、情怀和境界。
而智慧含量,则属于精密判断后的“临门一脚”,是简洁明晰的“临床一刀”,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和质量,见此一斑。
好书像一座灯塔,可以使我们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不迷失自己的方向,并能在人生旅途中执着地守护心中的明灯。读书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情趣,一个对未来的承诺。读书,可以使我们在人事已非的时候,自己的怀中还有一份让人感动的故事情节,静静地荡涤人世的风尘。当岁月像东去的逝水,不再有可供挥霍的青春,我们还有在书海中渐次沉淀和饱经洗练的智慧,当我们拈花微笑,于喧嚣红尘中自在地坐看云起的时候,不经意地挥一挥手,袖间,会有隐隐浮动的书香。
(杨晓敏。河南省作协副主席。郑州小小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编辑,《小小说选刊》《百花园》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