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分析了我国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的发展现状,总结了主要国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经验,提出了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的概念、功能、原则、规范和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科研机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知识产权组织机构与人才队伍建设、知识产权教育培训管理的思路。研究了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的原则、任务、流程和考核指标体系,提出了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分析报告撰写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提出了专利质量测度指标体系和提升专利质量与效益的政策措施,提出了促进科研机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加强技术标准知识产权管理的政策措施。从提升创新效率和单位与职务发明人积极性角度研究了职务发明知识产权的权属制度,研究了科研机构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和对策。最后,从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出发研究了我国的知识产权政策和问题,提出了我国科研机构知识产权政策的发展方向。
《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将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政策实践相结合,突出知识性、理论性以及政策措施的可操作性。可作为科研机构知识产权培训的教材,也可作为创新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适合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阅读,也适合科技管理人员与政策研究人员阅读。
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全球化发展迅猛,各国竞争的核心是知识产权的竞争,知识产权已成为一个国家的核心战略资源。科研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科技创新贡献的重任。加强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高水平创造和有效运用知识产权,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提升科技创新效率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20世纪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制定和发布知识产权战略,将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国际贸易紧密结合,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协调保护,世界知识产权保护呈日益强化和一体化发展趋势。知识产权不仅成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也成为国际经济政治博弈的重要内容。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不仅成为许多国家科技和创新政策发展的热点,也成为许多国家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关注的重点。
目前,我国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而科技创新能力仍然较弱的国家,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2006年1月,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配套政策,确立了我国今后15年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自主创新、重点突破、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确立了我国2020年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特别强调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2008年6月,我国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8-2020年)》,提出了“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制定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的目标。
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一次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党的十八大报告还特别要求,“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明确提出了知识产权的改革任务:“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近年来,许多国家发布了一系列促进科技发展和创新的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新的知识产权政策。2009年9月,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经济顾问委员会和科技政策办公室发布了《美国创新战略-确保经济增长和繁荣》,重点加强基础设施投资,促进市场导向的创新,激励优先领域的突破。美国创新战略特别提出要通过有效的知识产权政策促进支持创造和有效保护知识产权。2011年1月,美国总统签署了《美国2010竞争复兴法》,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成立创新咨询委员会。2011年1月,美国通过了新修订的专利法(美国法典第35部分)并正式实施,将先发明制改为先申请制。日本2003年提出知识产权立国战略之后,不断优化支持创新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专利申请的政策优惠,重视知识产权政策与创新政策的结合,每年推出新的知识产权推进计划。欧盟积极协调各成员国调整创新政策和知识产权政策,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利用和保护,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2010年,欧盟发布《欧洲2020:创新、绿色增长和就业》报告,提出用“创新、绿色增长和就业”战略替代“里斯本战略”,把知识、创新和绿色增长作为欧盟竞争力的核心,促进欧州知识产权制度的现代化,制定欧洲专利协定,还提出制定专利许可转让的知识市场政策。
近年来,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美国、欧盟不断发布报告,批评我国的自主创新政策和知识产权政策,针对我国的知识产权指责和诉讼也越来越多,我国面临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我国2006年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配套政策发布以后,美国驻华使馆就开始开展了中国自主创新政策和知识产权侵权对美国企业影响的调查,调查涉及美国在华5000多家企业。2009年,美国美中贸易委员会发布《中国知识产权侵权、自主创新政策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报告,对中国自主创新政策进行了批评。2010年5月,美中贸易委员会又公开发布了《关于开展2010年度自主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修改建议,建议取消中国自主创新产品认定中“自主知识产权”以及“进口替代”、“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等政策和提法。欧盟中国商会2011年5月发布了《创新迷途:中国的专利政策如何阻碍了中国创新的脚步》,批评了中国的知识产权政策和扭曲的创新政策。在发达国家的压力下,我国财政部2011年6月宣布废止自主创新政府采购的四个文件,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对自主创新产品认定政策进行了全面清理。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已成为世界知识产权大国。我国内居民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商标申请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国内居民发明申请量2011年已开始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我国还不是真正的知识产权强国,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等指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专利转化实施率还较低,世界知名品牌还很少。目前,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时间已经过半,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已进入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但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依然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状况依然突出,知识产权对提升我国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激励、保障和服务作用还远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知识产权高水平国家,对知识产权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
科研机构是指有明确研究方向和任务,有一定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一定数量与质量的研究人员,有开展研究工作的基本条件,长期有组织地从事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机构(成思危,2000)。科研机构一般分为社会公益类研究机构、技术开发类研究机构和社会科学类研究机构三类,其中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是指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技术基础和农业科学研究的科研机构的统称(陈静、冯国境,2003)。1986年3月原国家科委颁布的《关于科研单位分类的暂行规定》将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分为三类:(1)社会公益事业,如医药卫生、劳动保护、计划生育、灾害防治、环境科学等;(2)技术基础工作,如情报、标准、计量、观测等;(3)农业科学研究工作。我国科研机构主要包括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国立科研机构、提供共性技术的行业或部门科研机构,以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的地方科研机构三大类。
科研机构也可划分为公共科研机构和非公共科研机构两类。公共科研机构的公共性取决于科研活动服务对象的属性,属于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的科技程序问题的科研机构都应当纳入公共科研机构的范畴。公共科研机构是我国科技机构的主体,是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科研机构。公共科研机构主要面向社会提供公共科研服务,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和公共品性质。社会公益科研机构是公共科研机构,部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部分面向产业共性技术和竞争前技术研发的、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也是公共科研机构。
目前,研究所是有组织从事科研活动的基本单元,我国研究所主要包括五大类型:一是公共基础性科技研究和服务组织;二是重大全局或局部性社会问题研究和科技服务组织;三是利用现有资源和资质从事公共技术咨询服务和社会事务的监测与评价等业务组织;四是区域农林牧副渔业及生态环境领域的基础性、突发性科学研究与技术支持服务组织;五是接受政府委托或具有半官方性质的政策宣传与执行组织(刘亚非,2006)。研究所具有与企业和营利性科研机构不同的特点,它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从事研究开发活动,其产出具有显著的外溢性,科研活动具有市场的非竞争性。
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是科研机构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支撑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开发活动的基础工作和重要保障。科研机构知识产权战略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基础。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必须从战略上重视和加强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必须从根本上增强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支撑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在当前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与知识产权高水平国家建设目标,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开展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完善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的制度和组织体系,知识产权管理的机制和方法,提升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效率和科技创新活动效率,是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是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知识产权高水平国家的需要,也是有效应对国际激烈知识产权竞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保障和促进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宋河发,博士,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知识产权与科技法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科院知识产权研究与培训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知识产权和创新政策。1993年获得专利代理人资格。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北京市知识产权和创新政策研究项目20余项。参与完成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组织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及配套政策与实施细则、“十二五”专项规划等会多项研究编写工作。出版《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与知识产权发展-以高技术产业为视角》1部,发表《自主创新和创新自主性研究》等学术论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