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耕地地力评价与利用丛书:河北省赞皇县耕地地力评价与利用》依据赞皇县耕地立地条件、土壤类型、土壤养分状况等对耕地地力的综合评价,是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内容之一。全书共九章,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概况、耕地立地条件、耕地土壤属性、耕地地力评价、中低产改造、耕地地力与配方施肥等内容。书中系统阐述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养分现状与变化,氮、磷、钾在主栽作物上的产量效应,土壤供氮、磷、钾的能力以及作物持续高产下的推荐施肥量。第八章中将赞皇县土壤养分现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壤养分结果做了详细对比,便于读者了解三十年来赞皇县土壤养分时空变化以及长期施肥对耕地地力的影响。
《河北省耕地地力评价与利用丛书:河北省赞皇县耕地地力评价与利用》主要涉及土壤、肥料、植物营养等学科内容,可供土壤、肥料、农学、植保、农业管理部门以及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土壤是指覆盖于地球表面、具有肥力特征且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土壤由固、液、气三相组成,这三相物质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土壤肥力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五大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发育的肥力;人为肥力是指耕种熟化过程中发育的肥力,是耕作、施肥、灌溉及其他技术措施等人为因素作用的结果。土壤生产力是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的,因此土壤肥力只是生产力的基础而不是生产力的全部。
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旱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耕种3年以上的滩涂和海涂,含沟、渠、路和田埂(南方地区,宽小于1m;北方地区,宽小于2m),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土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耕地地力受气候、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土壤理化性状、农田基础设施及培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是耕地内在基本素质的综合反映,耕地地力体现的是土壤生产力。
耕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资源,耕地地力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耕地地力评价是本次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摸清我国耕地资源状况、提高耕地利用效率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县域耕地地力评价是以耕地利用方式为目的,评估耕地生产潜力和土地适宜性,主要揭示耕地生物生产力和潜在生产力。本书是对河北省赞皇县县域耕地地力评价,由于县域气候因素相对一致,因此县域耕地地力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县域地形和地貌、成土母质、土壤理化性状、农田基础设施等因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以反映耕地潜在生物生产力的高低。
河北省赞皇县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始于2010年,2012年12月完成了全部的野外取样和土壤样品分析化验工作。按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要求,GPS定位取土样点3480个,每个土壤样品分别测定了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等。同时,2010~2012年每年分别在高、中、低肥力的土壤上完成冬玉米、夏玉米“3414”试验。本次耕地地力评价的主要数据来自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土壤养分测试结果和“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结果。
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涉及土壤取样、分析化验、“3414”试验等工作均由赞皇县农业畜牧局完成。项目实施中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项目顺利完成提供各项保障。
刘建玲,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庆海赞皇县农牧局副局长。
第一章 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
第一节 自然概况
第二节 农业经济概况
第三节 农业生产概况
第二章 耕地地力调查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 准备工作
第二节 调查方法与内容
第三节 样品分析与质量控制
第四节 耕地地力评价原理与方法
第五节 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第三章 耕地土壤的立地条件与农田基础设施
第一节 耕地土壤的立地条件
第二节 农田基础设施
第四章 耕地土壤属性
第一节 有机质
第二节 全氮
第三节 有效磷
第四节 速效钾
第五节 碱解氮
第六节 有效铜
第七节 有效铁
第八节 有效锰
第九节 有效锌
第五章 耕地地力评价
第一节 耕地地力分级
第二节 耕地地力等级分述
第六章 中低产田类型及改良利用
第一节 灌溉改良型中低产田及改良措施
第二节 瘠薄培肥型中低产田及改良措施
第三节 坡地改梯形中低产田及改良措施
第四节 瘠薄培肥与障碍层次混合型中低产田及改良措施
第七章 耕地资源合理配置与种植业布局
第一节 耕地资源合理配置
第二节 种植业合理布局
第八章 耕地地力与配方施肥
第一节 耕地养分缺素状况
第二节 施肥状况分析
第三节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结果
第四节 肥料配方设计
第五节 配方肥料合理施用
第六节 主要作物配方施肥技术
第九章 耕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耕地资源数量与质量变化的趋势分析
第二节 耕地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 耕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第四节 耕地资源区划管理与持续利用
附图
图一 赞皇县耕地地力评价图
图二 赞皇县土壤有机质图
图三 赞皇县土壤全氮图
图四 赞皇县土壤有效磷图
图五 赞皇县土壤速效钾图
图六 赞皇县有效铜图
图七 赞皇县有效铁图
图八 赞皇县有效锰图
图九 赞皇县有效锌图
图十 赞皇县耕层土壤取土点位
图十一 赞皇县耕层土壤pH值等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