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对象:本书想全面学习Moldflow技术的人员阅读, 也适合各种使用Moldflow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对于经常使用Moldflow做注塑成型加工工艺和注塑模具设计的人员, 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Moldflow模流分析从入门到精通》由浅入深,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模流分析软件Moldflow的使用方法。书中提供了大量实例,供读者实战演练。另外,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本书专门提供了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视频,这些视频和本书所有的实例文件一起收录于本书的配书DVD光盘中。
Moldflow发布至今已有几十年了,随着软件版本的不断升级,Moldflow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开发设计人员希望使用Moldflow技术可以快速开发出各种产品。为了让读者快速学习掌握Moldflow 2010的知识,帮助读者掌握Moldflow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可通过实例练习具备一定的开发能力,开发低成本、高效率的产品。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应用Moldflow的经验和心得体会,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写作本书。希望各位读者能在本书的引领下学习Moldflow,并成为一名应用高手。本书结合大量操作技巧,全面、系统、深入地介绍了Moldflow的操作应用,并以大量实例贯穿于全书的讲解之中,最后还详细介绍了对电池后盖、管件接头、电话外壳、MP3外壳、手机外壳等实例的操作分析。学习完本书后,读者应该可以具备独立进行Moldflow操作应用的能力。
本书特色
1.内容全面、系统、深入
本书介绍了Moldflow的基础知识、操作界面、分析前处理、分析及其结果处理等内容,最后还详细介绍了5个实际案例的分析。
2.讲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适合各个层次的读者阅读
本书从Moldflow的基础开始讲解,逐步深入到Moldflow技术及应用,内容梯度从易到难,讲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适合各个层次的读者阅读,并均有所获。
3.贯穿大量的实例和技巧,迅速提升操作水平
本书在讲解知识点时贯穿了大量短小精悍的典型实例,并给出了大量的应用技巧,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各种概念和技术,体验实际应用,迅速提高操作应用水平。
4.详解案例分析,提高实战水平
本书详细介绍了对电池后盖、管件接头、电话外壳、MP3外壳、手机外壳等实例的操作分析。通过这五个案例,可以提高读者的对软件的操作应用水平,从而具备独立进行操作应用的能力。
5.提供技术支持,答疑解惑
读者阅读本书时若有任何疑问可发E-mail到gz_lidaixu@126.com获得帮助。
本书内容及体系结构
第1篇 基础知识篇(第1~3章)
本篇主要介绍模流分析方面的基本知识,其主要内容包括注塑成型基础知识、Autodesk Moldflow软件简介及安装、Moldflow一般分析流程等。通过本篇的学习,读者可以掌握模流分析的基本知识和Moldflow的分析流程。
第2篇 前处理操作篇(第4~9章)
本篇主要介绍Moldflow的前处理操作,其主要内容包括Moldflow软件的界面操作、网格的划分、网格的诊断、网格的处理、浇注系统的创建,以及冷却系统的创建等内容。通过本篇的学习,读者可以掌握Moldflow的前处理。
第3篇 分析与结果操作篇(第10~15章)
本篇主要介绍Moldflow常用的分析类型及其分析结果,其主要内容包括Moldflow的工艺参数分析与结果、填充分析与结果、流动分析与结果、冷却分析与结果、翘曲分析与结果等。通过本篇的学习,读者可以掌握Moldflow常用的分析类型及其分析结果。
第4篇 实战案例篇(第16~20章)
本篇主要介绍Moldflow的实例操作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对电池后盖、管件接头、电话外壳、MP3外壳、手机外壳等实例的操作分析。通过本篇的学习,读者可以全面应用前面章节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达到可以独立操作分析的水平。
本书读者对象
* Moldflow初学者;
* 想全面学习Moldflow技术的人员;
* 从事注塑成型加工工艺设计的人员;
* 从事注塑模具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
* 从事塑料结构件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
* 大中专院校的学生;
* 社会培训班学员。
本书作者
本书由李代叙编写。其他参与编写的人员有周静、陈世琼、陈欣、陈智敏、董加强、范礼、郭秋滟、郝红英、蒋春蕾、黎华、刘建准、刘霄、刘亚军、刘仲义、柳刚、罗永峰、马奎林、马味、欧阳昉、蒲军、齐凤莲、王海涛、魏来科、伍生全、谢平。在此表示感谢!
编 者
第1篇 基础知识篇
第1章 注塑成型基础知识2
1.1 注塑成型基础知识2
1.1.1 注塑成型原理2
1.1.2 塑料的塑化3
1.2 注塑成型机3
1.3 注塑成型模具5
1.3.1 概述6
1.3.2 冷流道注塑成型模具6
1.3.3 热流道或绝流道注塑成型模具7
1.4 注塑成型过程及工艺条件7
1.4.1 注塑成型过程7
1.4.2 工艺条件8
1.5 注塑常用塑料的主要性质9
1.5.1 概述9
1.5.2 热塑性塑料10
1.5.3 热固性塑料14
1.6 常见制品缺陷及产生原因15
1.6.1 飞边15
1.6.2 气泡或真空泡16
1.6.3 凹陷及缩痕(Sink Mark)16
1.6.4 翘曲变形(Warping)17
1.6.5 裂纹及白化(Craze Crack)18
1.6.6 欠注(Short Shot)18
1.6.7 银纹(Silver Streaks)19
1.6.8 流痕(Flow Mark)19
1.6.9 熔接痕(Weld Lines)20
1.6.10 变色(Color Change)21
1.6.11 表面光泽不良(Lusterless)21
1.6.12 黑斑(Black Specks)22
1.6.13 脱模不良(Die Adhesion)22
1.6.14 尺寸不稳定(Unstable Gauge)23
1.6.15 喷射(Jetting)24
1.6.16 表面剥离(Delamination)24
1.6.17 鱼眼(Fish Eyes)25
1.7 本章小结25
第2章 Autodesk Moldflow软件简介及安装26
2.1 Autodesk Moldflow软件简介26
2.2 Autodesk Moldflow软件的安装27
2.2.1 安装Autodesk Moldflow Insight 2010模块27
2.2.2 安装Autodesk Moldflow Design Link 2010模块31
2.3 本章小结33
第3章 Moldflow一般分析流程34
3.1 新建一个工程项目34
3.2 导入或新建CAD模型34
3.3 划分网格35
3.4 检验及修改网格36
3.5 选择分析类型42
3.6 选择成型材料43
3.7 工艺参数44
3.8 选择浇口位置45
3.9 创建浇注和冷却系统46
3.10 分析48
3.11 分析结果48
3.12 本章小结53
第2篇 前处理操作篇
第4章 初识Moldflow56
4.1 有限元分析基础56
4.2 注塑成型模拟技术56
4.3 Moldflow的操作界面介绍57
4.3.1 文件操作58
4.3.2 编辑和视图操作62
4.3.3 建模操作62
4.3.4 网格操作75
4.3.5 分析操作75
4.3.6 结果操作77
4.3.7 工具操作78
4.3.8 帮助系统81
4.3.9 报告82
4.4 本章小结82
第5章 网格划分83
5.1 网格的类型83
5.1.1 中面网格83
5.1.2 实体网格84
5.1.3 表面网格84
5.2 网格的划分85
5.3 网格的状态统计88
5.4 本章小结90
第6章 网格诊断91
6.1 网格纵横比诊断91
6.2 重叠单元诊断93
6.3 网格配向诊断94
6.4 网格自由边诊断96
6.5 网格连通性诊断97
6.6 单元厚度诊断99
6.7 网格出现次数诊断100
6.8 双面层网格匹配诊断101
6.9 折叠面诊断103
6.10 零面积单元诊断104
6.11 本章小结106
第7章 网格处理107
7.1 网格自动修补107
7.2 纵横比处理108
7.3 网格整体合并108
7.4 删除单元工具109
7.5 边工具111
7.5.1 交换边工具111
7.5.2 缝合自由边工具112
7.5.3 填充孔工具114
7.6 重新划分网格115
7.7 节点工具117
7.7.1 合并节点117
7.7.2 插入节点119
7.7.3 对齐节点120
7.7.4 移动节点122
7.7.5 清除节点123
7.7.6 匹配节点124
7.8 平滑节点126
7.9 创建区域127
7.10 单元取向128
7.11 创建三角形网格130
7.12 网络缺陷处理131
7.13 本章小结133
第8章 浇注系统创建134
8.1 浇口设置与浇口网格划分134
8.1.1 概述134
8.1.2 一模多腔的布局135
8.1.3 浇口设置与网格划分137
8.2 流道设计与流道网格划分140
8.2.1 概述141
8.2.2 流道的创建141
8.2.3 流道网格划分145
8.3 向导创建浇注系统147
8.4 本章小结149
第9章 冷却系统创建150
9.1 冷却系统构件建模150
9.2 冷却系统网格划分154
9.3 设定冷却液入口156
9.4 向导创建冷却系统157
9.5 本章小结159
第3篇 分析与结果操作篇
第10章 分析类型与工艺设备选择162
10.1 浇口位置分析162
10.1.1 常见的浇口类型162
10.1.2 最佳浇口分析的设置163
10.1.3 最佳浇口分析的结果165
10.2 成型工艺窗口分析165
10.2.1 成型工艺窗口分析设置165
10.2.2 成型工艺窗口分析的结果168
10.3 DOE分析170
10.3.1 对填充的优化170
10.3.2 对流动的优化175
10.4 工艺优化分析180
10.4.1 工艺优化(充填)分析180
10.4.2 工艺优化(流动)分析185
10.5 其他分析189
10.6 本章小结190
第11章 充填分析191
11.1 充填分析工艺参数设置191
11.1.1 建立充填分析工艺参数191
11.1.2 充填分析的工艺参数196
11.2 充填分析结果198
11.3 本章小结201
第12章 流动分析202
12.1 流动分析工艺参数设置202
12.1.1 建立流动分析工艺参数202
12.1.2 流动分析的工艺参数206
12.2 流动分析结果207
12.3 本章小结211
第13章 冷却分析212
13.1 冷却分析工艺参数设置212
13.1.1 建立冷却分析工艺参数212
13.1.2 冷却分析的工艺参数214
13.2 冷却分析结果215
13.2.1 冷却分析结果的判定和分析过程215
13.2.2 分析冷却结果217
13.3 本章小结220
第14章 翘曲分析221
14.1 翘曲分析工艺参数设置221
14.1.1 翘曲分析序列221
14.1.2 翘曲分析实例222
14.1.3 翘曲分析的工艺参数228
14.2 翘曲分析结果229
14.2.1 翘曲分析过程229
14.2.2 所有因素引起变形230
14.2.3 冷热不均引起变形232
14.2.4 收缩不均引起变形233
14.2.5 取向和角效果引起变形235
14.3 本章小结235
第15章 分析报告输出236
15.1 分析报告输出应用示例236
15.2 编辑分析报告240
15.3 本章小结242
第4篇 实战案例篇
第16章 电池后盖——工艺参数调整244
16.1 概述244
16.2 最佳浇口位置分析244
16.2.1 分析前处理244
16.2.2 分析计算251
16.2.3 结果分析252
16.3 产品的初步成型分析253
16.3.1 分析前处理253
16.3.2 分析计算258
16.3.3 结果分析260
16.3.4 模具设计和工艺设计的调整266
16.4 产品设计方案调整后的分析266
16.4.1 分析前处理266
16.4.2 分析计算270
16.4.3 结果分析271
16.5 本章小结277
第17章 管件接头——充填分析278
17.1 概述278
17.2 最佳浇口位置分析278
17.2.1 分析前处理278
17.2.2 分析计算与结果284
17.3 产品的初步成型分析285
17.3.1 分析前处理285
17.3.2 分析计算295
17.3.3 结果分析295
17.3.4 产品及模具设计调整297
17.4 产品设计方案调整后的分析298
17.4.1 分析前处理298
17.4.2 分析计算311
17.3.3 结果分析312
17.5 本章小结314
第18章 电话外壳——流动分析315
18.1 概述315
18.2 最佳浇口位置分析315
18.2.1 分析前处理315
18.2.2 分析计算321
18.2.3 结果分析321
18.3 产品的初步成型分析322
18.3.1 分析前处理322
18.3.2 分析计算332
18.3.3 结果分析334
18.3.4 工艺设计调整338
18.4 产品设计方案调整后的分析338
18.4.1 分析前处理338
18.4.2 分析计算343
18.4.3 结果分析345
18.5 本章小结348
第19章 MP3外壳——冷却分析349
19.1 概述349
19.2 最佳浇口位置分析349
19.2.1 分析前处理349
19.2.2 分析计算354
19.2.3 结果分析355
19.3 产品的初步成型分析356
19.3.1 分析前处理356
19.3.2 分析计算361
19.3.3 结果分析363
19.3.4 模具设计和工艺设计的调整367
19.4 产品设计方案调整后的分析367
19.4.1 分析前处理367
19.4.2 分析计算374
19.4.3 结果分析376
19.5 本章小结380
第20章 手机外壳——翘曲分析381
20.1 概述381
20.2 最佳浇口位置分析381
20.2.1 分析前处理381
20.2.2 分析计算386
20.2.3 结果分析388
20.3 产品的初步成型分析389
20.3.1 分析前处理389
20.3.2 分析计算393
20.3.3 结果分析393
20.3.4 模具设计和工艺设计的调整401
20.4 产品设计方案调整后的分析401
20.4.1 分析前处理401
20.4.2 分析计算405
20.4.3 结果分析405
20.5 本章小结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