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人的末日》是彼得?德鲁克的第一本书,也是他的成名作。
1933年,在希特勒上台前的几个星期,德鲁克开始动笔。1939年春,本书在美国出版,是第一本阐述极权主义起源的经典之作。
《经济人的末日》的出版,在美国和英国形成热烈回响,也被认为是一部惊世骇俗的异端之作。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为此写了一篇书评,称它是“唯一一本了解并解释两次大战间世界形势的书”。后来,丘吉尔下令,每位英国军官的背包里,都应该放一本《经济人的末日》。
正如德鲁克所言,“这是一本有关政治的书”。构成本书主线的是政治、经济与社会,它的主题是权力的崛起而非信仰的兴起。《经济人的末日》专注于一个特殊的历史事件:欧洲社会及政治结构的瓦解导致纳粹主义的兴起,并进而支配了整个欧洲。
在德鲁克眼中,《经济人的末日》是他所有作品中,与今天的年轻人关系最密切的一本书。它不仅有助于他们了解父辈们所经历的那场灾难,或许也有助于今天的这代人,避免在他们的人生中重蹈那场浩劫。
中文版序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1939年春天在评论《经济人的末日》第一版时,称它是“唯一一本了解并解释两次大战间世界形势的书”,让世人得以理解19世纪欧洲崩解与极权主义崛起的过程。后来,丘吉尔下令,要每位英国军官都放一本《经济人的末日》在背包里,促成本书问世。
此后,陆续有许多探讨极权主义,尤其是纳粹德国的书籍出版。但这些书基本上都是从德国历史和德国哲学的角度,来分析希特勒和纳粹德国。《经济人的末日》始终是唯一一本非叙述“历史”,而是从社会和政治层面来分析20世纪前二十五年之欧洲和欧洲社会的著作。
正因如此,《经济人的末日》对当今亚洲读者相当重要。若要了解身处的亚洲社会,必须先对掌控世界局势的西方社会有所认识。当然,现今西方社会和《经济人的末日》所描述的八十年前的西方社会截然不同。当今社会正迅速成为“知识社会”,也同样快速变成“世界社会”,不再是由西方主宰的社会。但这个新社会的根源,都稳固地深植于《经济人的末日》的社会和经济之中。
彼得?德鲁克
2005年1月于加州克莱蒙特市
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1909-2005)
生于维也纳,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37年移居美国,以教书和咨询为业,在管理界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思想大师。德鲁克一生笔耕不辍,著书三十多种,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三十余篇,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等人都深受其思想的影响。《纽约时报》称赞他为“当代最有启发性的思想家”,《经济学人》则盛赞道:“假如世界上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那个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鲁克。”
中文版序001
1994年版序001
1969年版序001前言001
第一章反法西斯主义的错觉001
第二章群众的绝望012
第三章恶魔再现030
第四章基督教教会的落败043
第五章极权主义奇迹?以意大利和德国作为实例057
第六章法西斯主义下的非经济社会066
第七章是奇迹,还是海市蜃楼096
第八章未来:东西对抗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