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研楼杂忆》分三辑,辑一是回忆往事,有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对故乡的眷恋,也有在人生困厄之际的斗争与思索;辑二是对恩师、益友的追忆,其中对其师章太炎先生从“有革命业绩的学问家”之角度进行了缅怀与追思;辑三是序跋文章,可见其学术道路上的探索与追求。
《渊研楼杂忆》可以说是把汤炳正先生“那布满荆棘的人生道路,饱经风霜的清癯面孔”,“勾画出了一个大致的轮廓”。
失落的童心
海滨拾趣
关于“书”的故事
我写《彩云曲》的前后
“孤岛”三五事
海岳烟尘记
重过双石铺
追记“花溪小憩”
狮子山的最初一瞥——为纪念四川师大建校四十周年而作
“劳改犯”的自白
万里桥畔养疴记
屈里寻踪
无名书屋话沧桑
龙泉驿看花所想到的
忆太炎先生
从鲁迅先生的“像”说起
伍非百先生传并附记
记姜亮夫教授
艺术与友谊——刘伯骏先生绘画记
学术与友谊——记我与竹治贞夫教授
《东庐诗钞》序
旧校本《顾亭林诗文集》跋
《自在》序
《千家诗新编》序
《渊研楼文录》自序
《剑南忆旧》自序
编后记
《渊研楼杂忆》:
三、大鱼 我小时,亲友都夸我温文尔雅,个性“内向”,但却不知我个性的另一面是:峻急锐进而又喜欢探索新奇事物的奥秘。因此,我对整天稳坐的钓鱼生活,既无耐心,也无兴趣。但对老辈谈到有关大鱼的故事,则听得津津有味。
据我母亲讲,在老早以前,她家附近的海边上,曾由浪潮推上了一条巨大的死鱼,长十多丈,口腔直径一丈多,没有眼球,只剩下两个空眼眶。村民说,此鱼是犯了罪孽,为龙王处死,并挖了眼睛。它的眼眶极大,能容两人对坐下棋,两人观棋。鱼皮坚硬如石,刀斧不能人。村民用丈长大木撑开口腔,才进入腹内,进行割剖。在它胃里曾发现有铁船钉和银手镯等物。当时村民们都益信“犯罪”之说不诬。最后,鱼的脊骨每节都被人利用,大的当做水缸的底座,小者做圆凳用;又将嘴巴骨做成一个长桌,送龙王庙做祭台用;至于鱼鳞,家家都用它代替了窗上的玻璃(当时乡下的窗格不过两三寸宽)。我母亲所说“老早以前”,大概也不会是很早。因我小时到外婆家,还从邻家的窗上看到这种鱼鳞,只是没有剩下几片。还看到几个鱼脊骨小圆凳,坐得红润光滑,煞是可爱。
“耳闻不如目见”,母亲的话,一定是真实的。
我的邻居老廖头,他一生的职业是远海钓大鱼。
所谓“大鱼”即指鲨鱼而言。他曾说:“猪大几百斤,鱼大没秤称。”“我所能钓到的,最大不过千斤以内。如果碰上真正的‘大鱼’,不仅不敢钓,还要烧香磕头哩。”他说:“有一次,在远海里,我们突然发现一个过去没有见过的小海岛;不久,翻起一股冲天的巨浪,这小岛又隐没了。原来是个大鱼的脊背露出了水面。”他又说:“这种大鱼的出现,有时是成群,而不是一个;像是群岛,而不是孤岛。”我小时每读到《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总认为他是在“吹牛”。自从听了老廖头的谈话,知道庄子虽善寓言,但不能说是毫无现实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