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快速发展促使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搜寻自然资源。与中国的持续发展最直接相关的自然资源就是能源。中国对资源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中国城市的用电量急剧上升,导致断电情况时有发生,中国对能源安全问题的焦虑也日渐加深。由于中国80%的进口化石燃料需走水路经马六甲海峡入境,因此,中国所担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所谓的“马六甲困境”。
《海洋战略与海洋强国论丛:通往太空的街道工厂》汇集了美国在经济、能源、中国问题研究以及海军战略等领域里最优秀的专家们撰写的多篇论文,旨在探究中国的“马六甲困境”及其对全球海上安全的潜在影响。
尽管《海洋战略与海洋强国论丛:通往太空的街道工厂》所汇集的这些论文包含多种观点,但其首要论点是:中国正在大肆利用世界现存的石油储量,美国需对此感到忧虑。石油储量的不断缩减引起各国对这一自然资源的争夺,导致能源危机,并有可能加剧其他对抗趋势的形成,而这反过来又可能引发各方均不愿看到的海军军备竞赛。
《海洋战略与海洋强国论丛:通往太空的街道工厂》的一个主要结论是:实际上,中美能源对话及海洋领域合作的空间广阔,而且对子像石油这样有限能源的竞争不必导致冲突。
《海洋战略与海洋强国论丛:通往太空的街道工厂》的各位作者加布里埃尔·B.柯林斯、安德鲁·S.埃里克森、莱尔·J.戈尔茨坦、威廉·S.默里均为其各自领域里的权威人士,其中许多人经常为主要石油公司、航运公司和其他跨国公司以及政府部门提供咨询。
因此,《海洋战略与海洋强国论丛:通往太空的街道工厂》所探讨的这种重大而复杂题材应产生的影响之广,应包含的要素之多,都将是前所未见的。
《海洋战略与海洋强国论丛:通往太空的街道工厂》一书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中国的能源未来与国家安全战略”,通过审视北京的经济与军事发展以及因而产生的能源需求和面临的政策挑战为《海洋战略与海洋强国论丛:通往太空的街道工厂》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讲述“中国在全球的能源通道”,对中国为在全世界获取能源而做出的努力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三部分,讲述“中国针对能源通道遭受封锁所进行的海军发展与关切”,研究了美中两国高度关切的状况。最后一部分,讲述“中国的能源安全与美中关系”,探讨了更宏观的战略和政策意义,尤其是这些意义可能涉及美国海军的未来。
绪言
第一部分 中国的能源未来与国家安全战略
中国军队建设与中国战略能源的依赖性:尴尬困境与当务之急
能源——中国的致命弱点
中国经济态势
中国能源产业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中国液化天然气开发中的地缘政治
中国创建国家油船队的努力
第二部分 中国的全球能源获取
中国在印度洋的海上雄心
中国对中东的能源战略:沙特阿拉伯
中国与伊朗关系的演变
中国的非洲能源战略
中国的欧亚大陆能源战略:俄罗斯和中亚
中国东海的主权纷争
中国、南海和美国战略
第三部分 中国海军与能源通道相关的发展和重要问题
中国海军分析家关注的能源问题
中国海洋战略中的能源因素
中国的水面作战单位和推动新型海上交通线防御的必要性
封锁战略的比较历史学研究
中国无油可用
第四部分 中国能源安全与美中关系
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对美国海军必备能力的潜在影响
关注中国能源政策
具有中国和美国特色的能源不安全感:现实与可能
索引
《海洋战略与海洋强国论丛:通往太空的街道工厂》:
不过,天然气工业以及全球液化天然气贸易和市场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表明,它们的的确确在将重要的战略考量引入液化天然气市场与投资。有种观点认为液化天然气贸易比石油贸易要“垂直”得多(即,液化天然气贸易价值链条的所有环节在大型综合性项目中都是紧密相连的,需要有政府的强力支持)。与石油不同,液化天然气与天然气相比运输成本相对来说非常高,这大大增加了液化天然气资本投资的风险,并且成为国家介入以及国与国之间进行交易的强大动力。即使用资本高度密集型的全球能源工业的标准来衡量,液化天然气项目上的投资是巨大的,并且要求下列各项行动同步进行:投资、进行巨额跨国融资、向多国借贷机构贷款以及签订通常长达25年的期限非常长的合同。从生产阶段的气门驱动链条,到油轮运送至再气化的工厂,再到天然气终端消费者,液化天然气的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这就要求政府战略性地参与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中。绝大多数合同包括繁多的“照付不议”条款,因此无论液化天然气买家们是否需要天然气,他们都被要求承诺在灵活处理购买量方面的苛刻的限制条件。在一个阶段受到削减的采购被要求在后续的阶段以更大的采购量来弥补。此外,天然气终端消费者市场的发展以及处于上游的项目所在国政府的介入使得液化天然气生意非常“受制于政治”(例如,严重地依赖一个可靠的、延续性的和透明的政府在终端用户市场中改进天然气需求的政策)。所有这些特点汇合在一起就给液化天然气行业增添了强有力的政治和政府因素,这个行业使得中国从长远来看不断增长的对液化天然气的依赖不仅仅限于市场这一个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