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书为《走近经典 高中文化读本》的修订本,为学生读物,向高中生提供古今中外人文学科、自然学科各类经典著作(或片断),开阔学生视野,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养。
《走近经典(语文阅读新视野4)》为《走近经典高中文化读本4》的修订本,为高中生读物,向高中生提供古今中外人文学科、自然学科各类经典著作(或片断),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高中生的文化素养。由著名特级教师老师于漪主编。原版本广受广大读者学生好评。
**单元 对岸歌声
一、咏一朵枯萎的紫罗兰/雪莱
二、挖掘/西默斯·希尼
三、忧郁病/波德莱尔
四、镜/维森特·阿莱桑德雷
五、拿破仑/米洛斯拉夫·赫鲁伯
第二单元 男人哲学
六、哈姆莱特(节选)/莎士比亚
七、海明威的男人哲学(节选)/马原
八、“人类的敌人存在于人的内心”——威廉·戈尔丁《蝇王》/黄铁池 杨国华
第三单元 灵魂城堡
九、城堡(节选)/卡夫卡
十、致父亲(节选)/卡夫卡
十一、卡夫卡生平和作品中的爱情关系(节选)/叶廷芳
第四单元 伤情故事
十二、伤逝——涓生的手记/鲁迅
十三、金锁记(节选)/张爱玲
十四、回头是岸/诸荣会
第五单元 伤痕年代
十五、对号入座/季羡林
十六、未来(说真话之五)——随想录八十三/巴金
十七、飘逝的花头巾/陈建功
第六单元 世纪之梦
十八、平等/伏尔泰
十九、天堑变通途(节选)/李木生/王昌尧
二十、理念是天堂的花朵(节选)/韩小蕙
第七单元 第三视角
二十一、给我一个中国娃娃/龙应台
二十二、古巴,那些我没有想到的/刘上洋
二十三、“他有才能但不热爱生活”/柳延延
第八单元 智者之辩
二十四、人无有不善/孟子
二十五、种族隔离制度绝无前途/纳尔逊·曼德拉
二十六、谁能说出事件的真相(节选)/王族
第九单元 元曲之旅
二十七、诗人的自画像/李元洛
二十八、元曲五首
二十九、货郎旦(节选)/无名氏
第十单元 文化超越
三十、说不尽的大国兴衰/资中筠
三十一、比“世纪”更久远的文学/李锐
三十二、莫言获奖与我们的文化心态/王蒙
十六、未来(说真话之五)——随想录八十三巴金客人来访,闲谈中我说明自己的主张:“鼓舞人前进的是希望,而不是失望。”客人就说:“那么我们是不是把一切不愉快的事情都深深埋葬,多谈谈美满的未来?!”于是我们畅谈美满的未来,谈了一个晚上。客人告辞,我回到寝室,一进门便看见壁炉架上萧珊的照片,她的骨灰盒在床前五斗柜上面。它们告诉我曾经发生过的那些不愉快的事情。
萧珊逝世整整十年了。说实话,我想到她的时候并不多,但要我忘记我在《怀念萧珊》中讲过的那些事,恐怕也难办到。有人以为做一两次报告,做一点思想工作,就可以使人忘记一些事情,我不大相信。
我记得南宋诗人陆游的几首诗,《钗头凤》的故事知道的人很多,诗人在四十年以后“犹吊遗踪一泫然”,而且想起了四十三年前的往事,还要“断肠”。那么我偶尔怀念亡妻写短文说断肠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吧。我不是在散布失望的情绪,我的文章不是“伤痕文学”。也没有人说陆游的诗是“伤痕文学”。陆游不但有伤痕,而且他的伤痕一直在流血,他有一些好诗就是用这血写成的。七百多年以后,我在法国一位学哲学的中国同学那里读了这些诗②,过了五十几年还没有忘记,不用翻书就可以默写出来。我默念这些诗,诗人的痛苦和悲伤打动我的心,我难过,我同情,我思索,但是我从未感到绝望或者失望。人们的幸福生活给破坏了,就应当保卫它。看见人们受苦,就会感到助人为乐。生活的安排不合理,就要改变它。看够了人间的苦难,我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光明。
从伤痕里滴下来的血一直是给我点燃希望的火种。通过我长期的生活经验和创作实践,我认为即使不写满园春色的美景,也能鼓舞人心;反过来说,纵然成天大做一切都好的美梦,也产生不了良好的效果。
据我看,*好是讲真话。有病治病;无病就不要吃药。
要谈未来,当然可以。谈美满的未来,也可以。
把未来设想得十分美满,谁也干涉不了,因为每个人都有未来,而且都可以为自己的未来作各种的努力。
未来就像一件有可塑性的东西,可以由自己努力把它塑成不同的形状。当然这也不那么容易。不过努力总会产生效果,好的方面的努力就有可能产生好的效果。产生希望的是努力,是向上、向前的努力,而不是豪言壮语。
客人不同意我这种“说法”。他说:“多讲些豪言壮语有什么不好?至少可以鼓舞士气嘛。”我听过数不清的豪言壮语,我看过数不清的万紫千红的画图。初听初看时我感到精神振奋,可是多了,久了,我也就无动于衷了。我看,别人也是如此。
谁也不稀罕不兑现的支票。我不久前编自己的选集,翻看了大部分的旧作,使我感到惊奇的是从一九五。
到一九六六年十六年中间,我也写了那么多的豪言壮语,我也绘了那么多的美丽图画,可是它们却迎来十年的浩劫,弄得我遍体鳞伤。我更加惊奇的是大家都在豪言壮语和万紫千红中生活过来,怎么那么多的人一夜之间就由人变为兽,抓住自己的同胞“食肉寝皮”。我不明白,但是我想把问题弄清楚。*近遇见几位朋友,谈起来他们都显得惊惶不安,承认“心有余悸”。不能怪他们,给蛇咬伤的人看见绳子会心惊肉跳。难道我就没有恐惧?我在《随想录》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正因为我有恐惧。不用说大家都不愿意看见十年的悲剧再次上演,但是不弄清楚它的来龙去脉,不把它的来路堵死,单靠念念咒语,签发支票,谁也保证不了已经发生过的事不再发生。难道对于我们的未来中可能存在的这个阴影就可以撒手不管?我既然害怕见到第二次的兽性大发作,那么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恐惧埋葬在心底?为什么不敢把心里话老实地讲出来?埋葬!忘记!有一个短时期我的确想忘记十年的悲剧,但是偏偏忘记不了,即使求神念咒,也不管用。于是我又念起陆游的诗。像陆游那样朝夕盼望“王师北定中原”的爱国大诗人,对于奉母命离婚的“凡人小事”一辈子也不曾忘记,那么对于长达十年使几亿人受害的大灾难,谁又能够轻易忘记呢?不忘记浩劫,不是为了折磨别人,而是为了保护自己,为了保护我们的下一代。保护下一代,人人有责任。保护自己呢,我经不起更大的折腾了。过去我常想保护自己,却不理解“保护”的意义。保护自己并非所谓明哲保身,见风转舵。保护自己应当是严格要求自己,面对现实,认真思考。不要把真话隐藏起来,随风向变来变去,变得连自己的面目也认不清楚,我这个惨痛的教训是够大的了。
十年的灾难,给我留下一身的伤痕。不管我如何衰老,这创伤至今还像一根鞭子鞭策我带着分明的爱憎奔赴未来。纵然是年近八旬的老人,我也还有未来,而且我还有雄心壮志塑造自己的未来。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的年代早已过去,人们要听的是真话。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不是想说真话?是不是敢说真话?无论如何,我不能躲避读者们的炯炯目光。
P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