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3版)》围绕教育部新近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及《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及大纲(试行)》,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第2版《心理学》的内容做出了较大的调整。在内容上为适应大纲要求,增加了如发展心理学、教师心理与班级管理的内容,加强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等,而对普通心理学的内容作大量的精简。在编写形式上保持了原有的风格,把心理学理论的系统性与应用性有机结合起来,并突出地表现其趣味性、可读性和应用操作性。在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时,一般以经典的实验与典型的实例和问题引出,原理的阐述与实例的说明紧密结合,尽可能联系儿童、青少年的教育实践。
《心理学(第3版)》可作为大学心理学公共课教材,可作为教师资格考试辅导和备考用书,可作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岗前培训教材,还可供所有对心理学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感兴趣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阅读参考。
绪论
第一篇 心理学基础
第一章 认知心理学
第一节 感觉
一、感觉的定义
二、感觉的分类
三、感觉的一般规律
四、感觉的功用
五、感觉规律的应用
第二节 知觉
一、什么是知觉
二、知觉中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三、知觉的分类
四、知觉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五、知觉规律的应用
第三节 记忆
一、什么是记忆
二、记忆表象
三、记忆的种类
四、记忆过程
五、运用记忆规律组织学生复习或练习
第四节 思维
一、思维概述
二、思维的一般过程
三、思维的分类
四、问题解决
第五节 想象
一、想象的概念
二、想象的分类
三、想象的作用
第六节 注意
一、什么是注意
二、注意的分类
三、注意的品质
四、注意的功能
第二章 情感和意志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二、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三、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的调节
一、情绪和情感对个体的影响
二、情绪和情感的调节
第三节 意志、意志过程与意志品质
一、意志概述
二、意志行动的过程
三、意志品质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个性
第一节 个性概述
一、个性及其特点
二、个性的心理结构
三、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四、个性的评鉴
第二节 个性倾向性
一、需要
二、动机
三、兴趣
四、信念
五、自我意识
第三节 能力
一、能力概述
二、能力的发展趋势与个体差异
三、能力的培养
四、智力测验
第四节 气质
一、气质概述
二、关于气质的学说
三、气质在教育工作中的意义
第五节 性格
一、性格概述
二、性格的结构与类型
三、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四、青少年良好性格的培养
第二篇 心理发展与培养
第三篇 学习、教学与管理
第四篇 品德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
后记
《心理学(第3版)》: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
情绪是个人心理状态的晴雨表,诗人歌德说过: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子谁个不善怀春。其实岂止青年男女感情丰富,就是三岁的小孩、白发老人,也都有丰富的情感。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充满各种情绪,时而兴高采烈,时而焦虑彷徨,时而怒发冲冠,时而恐惧悲伤,有喜有怒,有爱有恨,有恩有怨,形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心理世界。那么究竟什么是情绪、情感?情绪与情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人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动物有没有情感?带着对问题的思考,我们一起进入本节的学习。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指个体因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个体要不断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人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时,总是会伴随着愉悦、愤怒、悲伤、厌恶、恐惧等情绪体验。人具有自己的主观世界,当外界的事物作用于人时,人对事物的不同的态度会引发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当客观的事物或情境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时,个体就会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和情感,例如欣赏优美如画的景色,感到身心愉悦;久别的知己重逢,则欣喜若狂。当客观的事物或情境不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时,个体就会产生消极的、否定的情绪和情感,例如遇到无理取闹的挑衅让人愤怒;陷入危险的境地让人惊恐;亲人过世让人悲痛万分。美好的事物会使人产生喜爱之情,丑恶的事物会引发憎恶之感,这些情绪和情感的体验并不反映事物本身的属性,而是反映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所以,情绪和情感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
一般认为,情绪和情感是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构成的。
首先,情绪和情感是通过体验和感受来反映事物的,这种体验和感受具有主观性。一方面,个体产生的情绪和情感只有自己才能体验到,同时对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例如高兴或恐惧,其体验的形式也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例如,都是对秋天的描写,毛泽东感叹“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而秋瑾却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笔诗句,这反映出两个人截然不同的主观体验。
其次,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称为表情。表情可分为三种:①面部表情,这是情绪在脸部肌肉活动上的表现,如欢喜时,颜面的肌肉舒展,嘴角上翘,眉梢上扬;悲哀时,嘴角下弯,眉梢低垂;困惑与怀疑时,双眉紧蹙,等等。②身体姿势或动作表情,这是情绪在身体姿势和四肢动作上的表现,如高兴时手舞足蹈,愤怒时摩拳擦掌;失望时垂头丧气,不耐烦时坐立不安等。③声音和语言表情的变化,这是情绪在说话的声调或语句上的表现,如愤怒时,声音粗大而且语句短促;悲哀时,声音低沉而且说话不成句子;忧郁时,声音微弱而且不愿说话等。所有情绪的外部表现,都是与有机体内部的一系列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相一致的。当然,人也可以努力控制自己的外部表现,即所谓的“喜怒不形于色”。
**后,情绪和情感发生时机体内部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被称为生理唤醒,如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等。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其对应的生理变化模式也是不同的,例如,愉快、舒适时心跳节律正常;紧张、恐惧或愤怒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甚至出现间歇或停顿;悲伤痛苦时血管容积缩小。
二、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历史上曾经把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个体的感情非常复杂,既包括感情发生的过程,又包含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体验。为了更全面地解释和表达这种心理现象的全部特征,在当代心理学中,人们分别采用情绪和情感来更确切地表达感情的不同方面。因此,情绪和情感是两种不同层次的主观体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情绪是与有机体的生理需要(如安全、饮食、性活动等)相联系的内心体验,例如,由于饮食的需求是否满足而引起的惬意或愁怀,由于安全是否受到威胁而引起的恐惧感或安全感等。而那些与社会需要(如交往、文娱、教育、道德、劳动等)相联系的内心体验,称为情感,例如爱情、友谊、荣誉感、责任感、热爱集体、爱国主义,等等。
情绪主要是感性的过程,可以由对事物单纯的感觉或者知觉所直接引起,如幽香的气味使人舒畅,腐臭的气味使人感到窒息,红色使人感到热烈,灰色使人感到阴沉等。情感则是由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的,经常用于描述那些稳定的、深刻的、具有社会意义的感情,如明确了自己工作的重大意义后所产生的责任感,了解了某人的高尚品质后而产生的深厚友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