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结构经济学是林毅夫教授及其团队过去二十多年来研究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转型成败经验而总结出来,并逐步充实完善的一个新的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体系。2015年12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大学举办的首届新结构经济学专题研讨会上,近百名来自海内外的优秀华人经济学家和青年学子分别就“回顾与反思”“立意与重构”“议程与思路”“突破与革命”四个主题深入探讨了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学科体系构建、相关研究议程和研究思路,以及未来发展前景。《新结构经济学新在何处》选取其中的精彩发言整理成册,旨在向对发展问题感兴趣的一般读者及经济学人展示新结构经济学这一有潜力的发展理论的全貌,并鼓励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进来,共同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林毅夫,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1994 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并担任主任一职。2008 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成为担此要职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人。2012 年在世界银行的任期届满,返回北大,继续教学研究工作。林毅夫现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专职副主席,曾担任第七至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在国内外多个有关发展政策、农业、减贫的委员会、领导小组兼职。林毅夫于1986 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荣膺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原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并获得法国奥佛涅大学、美国福特汉姆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和香港科技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序幕
史晋川:新结构经济学对中国当代经济学发展的意义
鞠建东:经济结构与经济学的第五次革命
第1部分回顾与反思
1.1经济增长理论的回顾与反思
陈昆亭:一致增长理论的回顾与反思
评论与问答
1.2结构变迁理论的回顾与反思
张斌:从制造到服务
评论与问答
第2部分立意与重构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第三波发展思潮
评论与问答
王勇: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建模
陈斌开:新结构经济学的经验实证
评论与问答
黄凯南: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贡献和现实意义
第3部分视角与应用
3.1新结构经济学在经济增长领域的新视角与新应用
付才辉:在基本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引入新结构的思路
评论与问答
陈蒋辉:生产函数的替代弹性测度与讨论
评论与问答
林炜:最优创新结构的理论与实证讨论
评论与问答
3.2新结构经济学在产业经济领域的新视角与新应用
华秀萍:产业政策的旷世之争论
评论与问答
韩永辉:产业政策法规推动地方产业结构升级了吗?
评论与问答
赵秋运:基础设施、产业升级与超越凯恩斯主义
评论与问答
3.3新结构经济学在金融经济领域的新视角与新应用
张一林:最优金融结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思路
评论与问答
刘贯春:经济增长进程中金融结构的边际效应演化分析
评论与问答
3.4新结构经济学在劳动经济领域的新视角与新应用
林志帆:最优人力资本结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思路
评论与问答
张丹丹:中国的人力资源禀赋的问题
评论与问答
3.5新结构经济学在区域经济领域的新视角与新应用
茅锐:产业结构与中国区域经济收敛
评论与问答
申广军:经济开发区、地区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调整
评论与问答
李鲁:新结构经济学视野下中国园区经济绩效与转型
3.6新结构经济学在国际经济领域的新视角与新应用
金刻羽:产业结构与国际资本流动的相关研究讨论
评论与问答
苟琴: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
评论与问答
林楠: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
评论与问答
3.7新结构经济学在环境经济领域的新视角与新应用
王坤宇:新结构环境经济学理论与实证研究探讨
评论与问答
王冬:能源结构转型与经济结构变迁建模方法探讨
评论与问答
3.8新结构经济学在制度经济领域的新视角与新应用
张乾:产业政策实施的机制设计讨论
评论与问答
3.9新结构经济学在转型经济领域的新视角与新应用
徐朝阳:发展战略、休克疗法与经济转型
评论与问答
邢海鹏:政策设计中适应性序贯实验的逻辑
评论与问答
3.10新结构经济学在周期理论领域的新视角与新应用
朱军:技术结构冲击与经济波动的理论与实证讨论
评论与问答
3.11新结构经济学在国际发展领域的新视角与新应用
徐佳君: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探索国际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新动向
评论与问答
高蓓:新结构经济学对多边开发银行发展理念的影响
评论与问答
于佳: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中非合作案例
第4部分思索与前瞻
王勇:新结构经济学对一般均衡理论的新启示
陶勇:新结构经济学的数学基础:泛函微积分
评论与问答
付才辉: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原点:最优(总量)生产函数理论
评论与问答
结语
付才辉:新结构经济学学科建设的意义与建议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大道上后来者需要注意的事项
附录第一届新结构经济学冬令营参会者名录
新结构经济学与诺贝尔经济学奖
一直有很多人提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问题,我相信新结构经济学应该得诺奖。我相信不仅是新结构经济学应该得诺奖,新结构经济学衍生出来的很多领域也该得诺奖。首先,最优金融结构理论,这是在现有的金融理论里面没有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可以解决发展中国家广大的农户、微小中型企业的金融问题。过去的金融理论都建议发展中国家按发达国家的金融安排来发展其金融体系,解决不了发展中国家广大的农户、微小中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导致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不好,贫困问题不能解决。虽然孟加拉国出现了小额贷款,但是小额贷款是出于人道主义,贷款金额太小,不能解决发展问题。金融存在的目的是为实体经济服务,不同发展阶段的实体经济,它的资本需求和风险特性不一样,合适的金融安排当然也不一样。我觉得这是一个诺奖的题目。其次,潮涌理论,它对现有的宏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有很多新的思考,是对现有的主流宏观理论的扩展,使宏观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现象能够进行比较好的结合,这样的理论能够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这也是诺奖的题目。接下来是超越凯恩斯主义,目前的宏观经济理论是周期理论,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可以把应对周期和促进增长的政策结合在一起考虑,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有新的洞见。这也是诺奖的题目。
我们要努力,不要醒得早,起得晚。这些题目都是我常讲的,从要素禀赋及其结构出发,内生决定产业、技术结构和基础设施及制度结构,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这些结构都会变化;在结构演变过程中,都会对人力资本、金融、宏观的作用有许多新的认识和政策思考,这些题目都能够有严谨的数学模型和实证检验。在第2部分的报告中,我总结了十几个目前国际经济学界争论不清的问题,从新结构经济学来看,这些问题都是一清二楚的,都可以用严谨的数理模型来回答,以及用数据做检验。我希望大家可以尽快把这些研究做出来,不管是做理论模型还是做实证。
我相信沿着新结构经济学的方向去做研究,可能得到的不是一个诺奖,而是三个五个,甚至是十个诺奖。但是我知道不会是我得到,肯定是在你们这一代或是在你们下一代。如果你们努力的话就是在你们这一代,要不然就是在下一代。这是很显然的,因为我知道诺奖的评审过程。每年诺奖的评审过程都是由诺奖委员会邀请大约1500名著名的经济学家做推荐人,这1500个人包括北欧四国经济相关院系的正教授、先前诺奖的获得者,再加上国际主流经济学界有影响的经济学家。我了解到这1500名经济学家中有一半的人会推荐自己,因为有名的经济学家通常都觉得自己的贡献很大,有一半会推荐其他人,被推荐的人中相对比较集中的也就只能得到十几二十个人的推荐。被别人推荐的,推荐他的通常是自己的学生。即使得到十几二十票,进入了前五名,也不是第一次进去就可以获奖,通常要连续几年才有机会。
那么,中国经济学家要得诺奖,前提条件是什么?我们不是北欧四国,我们现在也没有人得诺奖,所以,中国经济学家要得到诺奖,必须先教出50名能进入国际排名前1500名的经济学家来。这不容易,因为现在所有杂志都是由西方主流经济学家所控制。我们现在关心的问题——以JME那篇文章为例——为什么难发表?因为目前的主流经济学家不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现象,所以就要花很多时间去解释。如果我们写的论文是沿着他们的话语体系,按照他们的思路去写他们关心的问题,这样就相对容易发表。沿着新结构经济学的新的理论体系写,他们老是半信半疑,而且也不认为这些问题有多重要。所以,即使现在有100个、200个经济学家沿着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来做研究,要有50人进入国际前1500名大概也很难,而且等你们进去了以后,也有可能推荐自己嘛。王勇也可能觉得我对这篇文章的贡献最大,因为数学部分大多是他写的啊。
既然不可能得诺奖,我为什么那么努力呢?
作为一名学者,首先,我希望给经济学界引进一个新的视角,就是结构的视角。因为现代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基本上没有结构,最近开始有人关注结构问题,但是还是很少。绝大多数的主流经济理论和模型还是没有结构,所以无法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我希望经济学界在研究经济问题时,大家先天地就会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结构差异。我希望给经济学界带进这个新的视角。
有了这个视角品牌后,我希望为经济学家研究结构时带进一个切入点。我刚才讲了,很多带有结构的模型是以更根本的因所决定的果作为研究的前提的,这样的结构模型并不能帮助我们真正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希望经济学家在研究结构问题时能够以要素禀赋及其结构作为切入点。我很确信要素禀赋及其结构是各种结构的最根本的决定因素。马克思主义所说的经济基础已经够根本的了,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讲生产方式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其决定的机制如何,也就是没有把生产方式内生化,只说是生产力演化的自然结果。以要素禀赋及其结构作为切入点可以把生产方法、方式内生化,而且,要素禀赋及其结构自身的变化机制也是清楚的。
接下来,我希望给经济学理论体系留下一个概念——企业的自生能力。企业自生能力指的是一个正常管理的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获得社会可接受的利润率的能力。我希望企业的自生能力能够变成经济学家讨论问题时的一个通用概念。我从出版《中国的奇迹》一书以后,讨论的发展和转型问题很多,之所以能够自成体系、一以贯之,而且讨论问题时很快能够抓住问题的核心,是因为我脑子里有一个企业自生能力的概念。有了这一概念,就容易找到现实世界中许多现象的微观基础,知道那些制度或扭曲是不是内生的,那些政策变动是不是会有预期的效果。企业的自生能力实际上是整个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微观基础。
最后,我有一个愿望。我希望经济学的理论能够帮助所有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实现共享和繁荣。以现有的主流的经济学理论来说明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似乎头头是道,但是,二战以来尚无根据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制定政策而取得成功的发展中国家,少数几个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国家和经济体的主要政策在推行时,从现有的主流理论来看都是错误的。我希望经济学理论有一天不仅能够作为批评的利器来说明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也能够作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繁荣、共享的指南针。
我希望一个视角、一个切入点、一个概念、一个愿望能够成为经济学界的共识和共同努力的目标,如果这个目标能实现,我就心满意足。
非常感谢大家花了至少四天时间,有人如果参加了前两天的国际会议就是六天时间,在这里交流切磋新结构经济学。这么密集的智力交流是非常辛苦的。早上8点多开始,晚上9点多结束。我相信这样密集的讨论对大家会有很多帮助,包括对我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