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汉互译理论与实践/外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系列教材》是在尽量吸收上述著作的精华,并融入笔者多年从事翻译研究与教学心得的基础上写成的。《法汉互译理论与实践/外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系列教材》的编写,主要体现在翻译教学中必然遇到的以下几种关系的处理上:一是法译汉与汉译法的关系;二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三是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关系。
第一章 翻译概说
1.1 翻译的历史
1.2 翻译的历史作用
1.3 翻译的标准
1.4 翻译的方法
1.5 翻译理论的出发点
1.6 翻译中使用的工具
1.7 从培养职业译员的角度看对学生的要求
第二章 语言类型与翻译
2.1 形合和意合
2.1.1 词汇手段
2.1.2 形态手段
2.2 语序
2.3 词类的清晰性和模糊性
2.4 静态与动态
2.5 抽象与具体
2.6 替代与重复
2.6.1 法语代词的主要翻译方法
2.6.2 其他替换词的翻译方法
2.7 散行与对仗
第三章 法汉语义对比与翻译
3.1 彼此对应
3.2 此有彼无
3.3 貌合神离
3.4 此广彼狭
3.5 部分对应
第四章法汉互译中的词语处理
4.1 词语指称意义的翻译
4.1.1 意译
4.1.2 音译
4.1.3 象译
4.2 词语言内意义的翻译
4.3 词语语用意义的翻译
第五章 法汉互译的句子处理
5.1 语序与翻译
5.1.1 时间上的先后律
5.1.2 空间上的大小律
5.1.3 事理上的因果律
5.2 主谓语与翻译
5.2.1 施事主语句的翻译
5.2.2 受事主语句的翻译
5.2.3 形式主语句的翻译
5.2.4 主题主语句的翻译
5.3 肯定与否定的转换
5.3.1 肯定形式译成否定形式
5.3.2 否定形式译成肯定形式
5.3.3 双重否定句的翻译
5.4 句子成分的转换
5.4.1 主语的转换
5.4.2 状语的转换
5.4.3 宾语的转换
5.4.4 定语的转换
5.5 句子结构转换及句群组织的调整
5.5.1 转译
5.5.2 分译
5.5.3 合译
5.5.4 长句处理或句群组织的调整
第六章汉法互译中的篇章处理
6.1 功能翻译理论一
6.2 新闻类文本翻译例析
6.3 旅游类文本翻译例析
6.4 时政类文本翻译例析
6.5 法律类文本翻译例析
6.6 科技类文本翻译例析
6.7 文学类文本翻译例析
第七章语用与翻译
7.1 指示语与翻译
7.1.1 人称指示
7.1.2 时间指示
7.1.3 地点指示
7.1.4 社交指示
7.2 会话含义与翻译
7.3 预设与翻译
7.4 言语行为与翻译
第二种情形,由于社会文化的原因,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文化里可能有不同的联想,也就是说,有些词语的蕴含意义在两种语言中是不同的。比如,鹤在汉语中常常象征长寿,所以有“松鹤延年”、“鹤发童颜”等成语。法语的fgme的指称意义跟汉语的“鹤”是相同的,但其蕴含意义却是“不忠贞”,或指“荡妇”,“妓女”。再比如,猪(cochon)在汉文化和法文化中的蕴含意义也不尽相同,汉文化中,猪往往跟“脏”、“笨”联系在一起;硅法文化里,cochon(猪)也跟“脏”联系在一起,但它还使人联想起“倔犟”、“坏脾气”,如法语的这句话,人们很容易翻译成“他简直是个猪脑袋”,但其实应该是“他是个犟驴”。
与此刚好相反的是,法语和汉语有时会用指称意义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种语用意义,也就是说,不同的事物在不同的文化里也可能产生相同的联想。如汉语说“大海捞针”,法语里则说加;汉语里说“鸡蛋里挑骨头”,法语里则说;还有,汉语里说“杀鸡做猴”,法语则说,类似的例子很多,翻译时多采用替代法,即以译语文化中熟悉的意象替代原语文化中的意象,这也属于意译法的一种。例如:
分析:本例中,chicotin意为“芦荟汁”,味道很苦,这种对法国人来说熟悉的东西,中国人却不一定知道。这里,译者用“黄连”替代了原文中的chicotin(芦荟汁),为了对应,接着用另一中草药名“甘草”代替“蜜糖”,喻苦可以变成甜。这里使用的是意译中的替代法,保留了原文的语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