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收录蔡伟强近年来创作的散文,是作者在宁波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悟,作为“兼职”的旅行者,以“走马观花”的角度记录了旅途中一些不同的“风景”。其中有对宁波大学的见闻记录,也有对宁波市的见闻记录。还有对宁波与厦门的比较。
总序
代序
一个厦门人在宁波的浮光掠影
初会宁波——宁大
再会宁波——善缘
再会宁波(二)——水岸
再会宁波(三)——食性
再会宁波(四)——溪口
再会宁波(五)——灵桥
再会宁波(六)——奢想
再会宁波(七)——胎哥
再会宁波(八)——南塘
再会宁波(九)——鱼鲞
再会宁波(十)——天一
再会宁波(十一)——慈城
收获阳光的果实
南澳日出
游杜甫草堂
十一月二日乘动车去温州
冬在青岛
厦门企业家们快去义乌“浪莎袜业”看看
观第十四届“青歌赛”
翻越冈巴拉
龙虎三清赣中行福建江西两相牵
爱的抉择: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
日月潭与玄光寺
游台记趣
行走在二〇一一艺考季
九华凝露
八千里路云和月
人生三件事
水的情怀
再游崇武
北戴河杂记
热河老事
最后的宁波
宁波在浙江省的地位类似于厦门在福建的地位。
宁波的优势在于港口和华侨,但这宁波怎么与厦门这么相似呢。
邓小平同志为宁波大学题写了校名,还号召“宁波帮,帮亍波”。人只要财大了,就有气量,振臂一呼,应者如云。我个人认为宁波的包玉刚就是当代的陈嘉庚。包氏家族和一大批宁波籍的大小老板纷纷慷慨捐资,同时利用个人的名望和人脉为宁波大学牵线搭桥,使宁波大学与海内外的许多知名学府建立了合作关系,从而快速地提高了办学质量和知名度,为学校的建设注入了活力,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建立了“ 造血”机制。
浙江省自古以来就是诗书之乡,古明州开埠自唐宋,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据说在1 984年全国就有36所高校的校长是宁波人。宁波人早就有建一所综合性大学的尝试,民国时期筹办四明大学,因抗战爆发而搁置,直至包玉刚先生向邓小平提出带头捐资,得到最高领导人的首肯和推动。因此我个人的理解是,宁波大学纪念创校,必须把邓先生浓浓地记上一笔。
学校的建筑序号很是有趣,不以数字排列,而是冠以捐资人的姓名,比如包玉书楼、魏绍相馆、林杏琴会堂,既体现学校对捐资人的尊重,又表达了捐资人的爱心。
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人说建一所学校胜建十座工厂,因为知识能够改变命运,教养能够提高文明。
在城区里逛,感觉到宁波的主要城区街道都比较宽敞,很干净,最重要的是市民很友善,最可贵的是人人遵守交通秩序。在“车让人”这一点上,宁波可比厦门好得多,在咱们厦门,经常有行人在斑马线上被车撞飞的报道。以我自身的经验,过斑马线都得瞅准时间点小跑而过。来到宁波后还是按老经验一路小跑,引来“路人甲”的侧目之后才发现其实不必这样。有一次我逛街站在马路边上接电话,不知不觉间走到斑马线旁,嘴里忘情地说着话,冷不丁被自家的小子拽了一把,原来一长溜的公交车、出租车都规矩地等候在斑马线外,但听不见一声喇叭声。可见人家宁波人已经能够自觉遵守交通秩序,而自己糗(qiu)了一把却“变相”享受了人家的文明。真高兴自己的孩子能够来到这个文化底蕴深厚、市民文明素质良好的城市进行深造,能够让宁波的文明气质浸润进心田。
文明的修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文化教导的积累,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教导影响文明程度。只有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类比劝导方能养成高素质的文明。
但是有些人行动慢条斯理、有意无意地“逼停” 车辆也不好。“车让人”是交通文明的表现,行人也不要恣意妄为,只有互相谦让道路才能更加通畅。
文明需要学习,文明需要引导。
连接宁波主城区与镇海区的宁镇公路是宁波市很重要的交通干道,是宁波去往舟山的必经之路。宁镇公路风华路段北侧分布有宁波纺织学院、工程学院、宁大科技学院等院校,南侧则有宁大本部(东校区)和西校区。每天几万名的教职员工、莘莘学子在这里进出,却没有一条可避免交通危险的人行天桥。横穿公路,人人自危,真为孩子们担心。
虽然宁波有“车让人”的习惯,可是在这条路上行驶的车辆并不一定都是宁波车,也不是人人都有“ 车让人”的修养,不能保证人人都能遵守这一规定,而且镇海区是石化工业区,大型车辆往往由于车速快、载重大而不易刹车,学生们在这里横穿公路是有危险的,这是个交通安全隐患点。
这种道路状况在厦门也有,但是厦门的政府还是比较乐于倾听群众的呼声,群众有建议,政府有动作,而且还很快。在风华路段这种高校密集的地方,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建几座天桥,既快又省钱,还能解决交通安全问题,这是民心工程,也是政绩工程,为什么宁波市的同志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呢?难道宁波市政府缺这点钱吗(7据说这一带的老师、同学多年来向有关部门提过不少的建议,在这个问题上,厦门比宁波做得好一些。
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