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65 元
丛书名: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 作者:李志华主编
- 出版时间:2016/5/19 5:09:00
- ISBN:9787030472564
-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R18
- 页码:440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概述1
第二节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5
第三节 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9
第四节 流行病学研究特征12
第五节 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4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17
第一节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18
第二节 疾病的流行强度23
第三节 疾病的分布形式24
第三章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概论33
第一节 非实验研究类型33
第二节 实验研究类型43
第三节 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与实施47
第四节 自然科学类项目标书的撰写51
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57
第一节 概述58
第二节 个案调查与病例报告59
第三节 现况调查63
第四节 生态学研究72
第五章 队列研究76
第一节 概述79
第二节 研究设计与实施82
第三节 队列研究的资料整理与分析86
第四节 队列研究的偏倚及其控制91
第五节 优点与局限性93
第六章 病例对照研究94
第一节 概述97
第二节 研究设计与实施99
第三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分析105
第四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偏倚及其控制114
第五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116
第七章 实验流行病学118
第一节 概述118
第二节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类型120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实施122
第四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132
第五节 常见偏倚的控制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35
第六节 优点与局限性137
第八章 病因与因果关系推断139
第一节 概述139
第二节 病因研究方法144
第三节 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145
第四节 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148
第九章 筛检与筛检试验的评价154
第一节 概述156
第二节 筛检试验的评价160
第三节 提高筛检试验效率的方法167
第十章 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170
第一节 概述170
第二节 选择偏倚及其控制173
第三节 信息偏倚及其控制176
第四节 混杂偏倚及其控制技术178
第十一章 公共卫生监测和疾病暴发调查185
第一节 公共卫生监测概述185
第二节 疾病监测192
第三节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198
第四节 医院感染监测205
第五节 疾病暴发调查209
第十二章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216
第一节 概述216
第二节 我国公共卫生面临的形势与任务217
第三节 全球公共卫生形势与应对策略222
第四节 疾病的三级预防226
第十三章 临床疗效的评价和疾病预后研究229
第一节 概述229
第二节 临床疗效研究230
第三节 疾病预后研究244
第十四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252
第一节 概述252
第二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260
第三节 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策略与措施268
第四节 主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273
第五节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276
第十五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283
第一节 概述284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与风险评估289
第三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291
第四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292
第十六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管理296
第一节 概述296
第二节 慢性病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301
第三节 慢性病的防制策略与措施306
第十七章 分子流行病学313
第一节 概述314
第二节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内容317
第三节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322
第四节 分子流行病学进展与前景325
第十八章 医院感染327
第一节 概述328
第二节 医院感染的流行特征331
第三节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335
第十九章 药物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研究343
第一节 概述345
第二节 流行特征与影响因素348
第三节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352
第四节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控制357
第二十章 循证医学361
第一节 概述363
第二节 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与方法367
第三节 系统综述376
第四节 Meta分析380
第二十一章 流行病学研究的顶层设计394
第一节 概述394
第二节 顶层设计的特点396
第三节 顶层设计的主要内容397
第四节 科研设计的创新途径与模式400
第五节 顶层设计的要点和难点402
第二十二章 地方病流行病学405
第一节 概述405
第二节 地方性碘缺乏病407
第三节 地方性氟中毒413
第四节 大骨节病416
第五节 地方性砷中毒418
第六节 地方病的预防策略和措施421
参考文献423
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表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