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家族史诗性的文学作品,在典型的鲁中地理环境与浓重的民俗民风的氛围中,叙述清末至当代陈胡两家四代人的恩怨情仇;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革与改革开放的宏大背景下,展示出四代人的生存状况与人性的自然形成、扭曲变幻、顽强向善的发展轨迹,揭示出仁义礼智信乃是人性的光明与生存发展的大道。
《汶水汤汤》编辑手记 泰山脚下的大汶河离我的家乡不是很远,对我来说,大汶口文化并不陌生。《诗经》云“汶水汤汤,行人彭彭”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 即是汶水风情的较早描述,也是华夏先民在这片丰腴沃土上繁衍生息,孕育悠久灿烂文明的真实写照。 作为一名编辑,我有时想,什么时候能出版一部专门描述大汶口的作品,是一件幸事。没等待多久,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胡永生。他告诉我,他是汶河岸边的人,曾创作过多部文学作品,即将完成的一部小说作品就是以汶水两岸为地理背景和大汶口文化为历史背景创作的反映家族往事的长篇小说。我喜出望外,即刻要来书稿,匆匆读完几页,立刻被书稿中浓浓的乡土气息,流畅的文笔,深厚的笔力折服。书稿30多万字,对于一部想描述几代人的生活,反映家族变迁的作品来说,篇幅不算长。我担心人物和故事都是粗线条的,情节不够曲折,不吸引人。读完书稿,我才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胡大正、吉昌、陈千、继芳、李大等个个性格鲜明,或恨或爱,让人印象深刻。但是,作品的最初书名叫《大汶口》,这个名字有点具象,且无法涵盖一个家族的百年历程,尤其是社会的变迁过程。经与作者多次沟通,最终定为《汶水汤汤》。这样,作品一下就生动起来,汶水流动的声音跟时代变迁的声音一起奏响那部古老的琴弦。《汶水汤汤》的构思比较宽阔,结构也比较巧妙,结合了《诗经》《史记》等经典文化元素,作品能够把这些表层的东西融入现实生活,直抵人性深处,其价值恰在这方面让我动心。主人公胡大正是一个医生,可是在面对生活的诸多磨难后,终于悟到,作为一个外乡人,要想在汶河岸边的新甫镇扎根,必须真正把自己融入这片土地,融入周围的人心中。就如作者在后记里坦言,一个人或一个族群一般要经历一个“扎根、生长、流变、癫狂和更生”的生命过程,在经历洋鬼子染指大汶口后陈胡公祠的劫难,以及后来拆文庙、砸祠堂、掘古坟、翻老账等荒唐事件后,胡大正看清了这个世界就跟一个人似的,一直是疾病缠身!他还懂得要治好病人的病,首先要治好自己的心病。话不多,但道出了人生的真谛。所以,他在苦苦寻找治病良方,认识到治疗这个社会“病人”,需要让跳动的内心安静下来。最后决定把自己的传世秘方公之于众,让人们学会自我治疗。《汶水汤汤》不仅仅是一部描写汶河历史文化、考古成果和民俗民风内容的乡土作品,其对典型人物及人性复杂性的探索,也超越了普通的家族小说,因此它是厚重的深刻的。虽然作品在描述的细处还不够周延,在人性的挖掘上还有待深入,但是,作品所涵盖的信息量,所表达的主题,足以支撑起一部史诗!
胡永生,山东新泰人,作家,编剧,著有长篇小说《基层法官》、电影文学剧本《最后的宣判》、散文集《从鲁地出发》等。
《汶水汤汤》目录
引 子……………………………………………………………………………
甲卷 破土而萌
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第一章 鸟盘旋…………………………………………………………………
第二章 阴差阳错………………………………………………………………
第三章 小桂香…………………………………………………………………
第四章 冲喜……………………………………………………………………
乙卷 草木初生
草木初生,枝叶柔软而屈曲。
第五章 喜丧……………………………………………………………………
第六章 诊所……………………………………………………………………
第七章 后院起火………………………………………………………………
丙卷 万物皆燃
万物皆然也,而见光明,如赫赫太阳。
第八章 书院……………………………………………………………………
第九章 家徒四壁………………………………………………………………
第十章 县衙当差………………………………………………………………
第十一章 税乱…………………………………………………………………
丁卷 壮实成丁
成长而壮实,如人大成丁。
第十二章 销案……………………………………………………………
第十三章 奇遇…………………………………………………………………
戊卷 茂祥初彰
大地草木茂盛,如乾坤岁月繁荣。
第十四章 山庙鬼影……………………………………………………………
第十五章 埋假尸………………………………………………………………
第十六章 匪事…………………………………………………………………
己卷 物大随形
宇宙万物仰屈而起,且有形可循。
第十七章 城破………………………………………………………………
第十八章 祠堂洒血…………………………………………………………
第十九章 老桑泪……………………………………………………………
庚卷 望秋怀春
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第二十章 窃取县城…………………………………………………………
第二十一章 喜面……………………………………………………………
第二十二章 均地…………………………………………………………
辛卷 物干后味
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
第二十三章 外调………………………………………………………………
第二十四章 捞人………………………………………………………………
第二十五章 清泉倒影…………………………………………………………
壬卷 物成怀妊
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第二十六章 神秘的《史记》…………………………………………………
第二十七章 再见雪狼…………………………………………………………
第二十八章 归来兮……………………………………………………………
癸卷 众物闭藏
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第二十九章 凤求凰……………………………………………………………
第三十章 群燕飞舞…………………………………………………………
尾 声……………………………………………………………………………
跋…………………………………………………………………………………
第一章 鸟盘旋
1
汶水拖蓝,浩浩汤汤;长河落日,凤鸟朝阳。
夏初,暴雨过后的新甫镇显得清爽而幽静,棉絮状的雾气萦绕于青砖绿瓦间,一丝一缕,似剪不断的愁绪。一只大鸟口衔桑枝站在陈氏祠堂的屋脊上,悠闲小步。它绕过青瓦间晃动着的几株墙草一年蓬,不时偏头下瞧,似跟陈家后生们诉说祠堂的古旧与坚韧。吉昌不想惊动它,他想让这只俊俏的鸟儿在屋脊上多待一会儿。突然,大鸟一声鸣叫,朝浓密的桑枝丛盘旋而去……这叫声似从祠堂的瓦楞间传出来的,它撕开云雾,尖厉,凄美。这时,一支羽翎从挂满桑叶的树杈上飘下来,撞入吉昌敞开的怀里。吉昌抬头,一撮湿漉漉的东西掉在微黑的方脸上。用手一抹,是撮鸟粪。吉昌骂道:“你是一个啥鸟呀!”
啥鸟?或者傻鸟,在汶河地界是骂人的话。吉昌后悔不该在祠堂里守着祖宗们口无遮拦。他心中激灵了一下,肌肉不自觉地抖动,就几秒钟。几秒钟后,他忙用手捂住颤动忐忑的胸口,眼前一黑,心中虚晃。紧接着,空中闪过一道蓝色的亮光,一个似曾相识的孩子跑过来,散着眼光。吉昌心里又咯噔一下,这不是丢失多年的儿子嘛!?吉昌紧走几步,一把拽住儿子头顶上的那撮黄毛,说孩子,你可回来了!孩子回道,爹,俺在那边见着老爷爷哩!吉昌忙问,那边,咋样?孩子又回,挺好的,老爷爷天天给俺讲故事哩!吉昌又问,啥故事?那孩子的眼光突然发亮,神色庄重地学着吉昌爷爷口腔说,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叫陈完的人,他言语有失,得罪了国君。国君大怒,想杀陈完。这时候,一只凤凰在陈完的头顶上盘旋三周,落下。陈完会意,就乘凤凰鸟飞奔齐国避难。来到齐地,凤凰鸟落地生火,其骨骼形成坚硬的岩石,皮肉化为广袤的沃土。齐桓公见有如此吉兆,便想重用陈完为卿。陈完却甘做凤尾,选做了工正。若干年后,咱陈氏家族根深叶茂,人财两旺,子孙蔓延散居于沟沟壑壑的鲁中山脉……
又是一道蓝色的亮光闪过,不,那是一只大鸟在飞翔。吉昌想起安氏给自己生的这个儿子早年被狼叼走,只有魂在心头惦记着。这样,传说中那只驮着陈完的神鸟也渐渐成了自己的魂,融入了一思一想一念之中。这时,那只大鸟又从浓密的桑叶里飞出,在头顶上盘旋着,吉昌才知道这是白日做梦。回头看了看破旧的祠堂,是不是那个早年不慎掉进了狼窝的儿子也想来祠堂占个牌位?不,这孩子没死,还活着!吉昌一直有这样的直觉。他朝空中的大鸟喊:“你爷爷还健在呢!你爹还精神着呢!你飞得远远的,去听老爷爷讲故事吧!”
2
人昂首,鸟飞远。
一连几日,吉昌跟着老爹陈世安来祠堂祭拜,求祖宗们保佑自己再鼓捣出一个带鸡巴的孩子来。
事儿就是这么巧,等你想多了,想够了,想腻了,准备打死都不再去想的时候,那东西就似挥之不去的阴魂,无时无刻不在你的眼前晃荡。吉昌眼看着大鸟矫健的飞姿落入一片林子里,他心急如焚,恨不能在自己的腋下也插上一对翅膀,扑棱棱一头扎入密林,逮住那只大鸟,找到那个儿子说:“看,这就是当年驮着陈完飞奔齐国的凤凰呀!”
一日,吉昌见爹陈世安依偎在陈氏祠堂的门框上,就把这景况说了。陈世安大喜,说祖宗托梦哩!好兆头呀!这几天就别来祠堂了,你再去凤凰山上转转,好好找找,顺便看看桑葚让小毛贼掠光了没?
桑叶跟桑葚是陈家的主要营生,大大小小十几座桑园散落汶河两岸,一年下来陈世安的算珠一拨拉也是一笔不可小窥的收入。陈世安挂念着凤凰山下最大的那片园子,是因为有一片汶河水相阻。吉昌嘴里应着,心里却在犯愁,为了寻找这个孩子,自己不止一次往山间密林里钻,时不时地听见狼嚎,心里头发憷,腿儿打软。好不容易挨到农历六月初六,镇上的人都卷了纸香去凤凰山敬山神,吉昌才随着人流懒洋洋地走出巷子。众人乘船掠过一片平静的河面,来到山下一座方形土台。这座土台高十几米,拾级而上,台面平整开阔,多樟树。人们就在土台上摆香案,祈福神灵保佑平安。这座巨型土台在汶河地界稀罕,有人工夯土的夯痕。从古至今,年年都有人来此炷香火。吉昌吃力地爬上土台,举目西望,整个山体像一只欲飞的燕子,惟妙惟肖。吉昌问正在炷香的陈世安,爹,你看那山,多像一只玄燕呀!陈世安头也没回,说祖宗们年年都来敬凤凰,这点事,你看不出来?此时,山腰丛林处隐隐约约有鸟在飞翔。吉昌顾不上磕头,三步并作两步,跃下土台,拨开荆棘,窜入密林。那只大鸟在密林里时隐时现,吉昌越发好奇,不顾路险坡陡,跟着大鸟来到一个陡坡,坡上发现一处山洞。难道,大鸟藏身山洞?吉昌探头看了看,洞里边黑黑的,往里走了几步,伸手不见五指,心里发憷,便急忙退回。他借着洞口的光亮,看见洞口顶部有些古怪的文字。他仔细看了看,不解,感觉神秘,上面隐隐约约有银光闪烁,再往里走,进不去了。难道这洞顶上的字符,就是通往山洞里头的密码?琢磨了半天,也没弄懂。便想返回土台找个懂古字的人来看看。来到土台上,见众人已经祈福完毕,姚家长者一手端着酒杯,一手举着羊排,叫吉昌喝上一碗酒,啃一条羊腿。吉昌神色匆匆,打了个手势,了事。李家后生蹭到吉昌跟前,伸出沾满油污的手,拉吉昌坐下,问吉昌大哥你咋跟个羊羔子似的乱窜个啥?吉昌本想把发现山洞的事说说,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这个当年的同窗,跟着林先生学了几句《论语》,也只是蜻蜓点水而已。这些人都不妥当。想来想去,还是去求林先生吧!
林先生自称是孔子的学生。起初,大伙不信,问孔子生活在哪朝哪代呀?林先生说,孔子欲登泰山,从曲阜北上,途径大汶口,观汶河古渡奇观,作“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之感慨。俺祖上林放曾经向孔子问“礼之本”,是地地道道的孔子的学生,俺是林放的第七十代玄孙,读孔子的书,也算是孔子的学生嘛!果不然,林先生学识渊博,博采众长,笔力扎实,让人信服。吉昌自小在林先生的教鞭下长大,学了不少见识,林先生见了陈世安,就夸这孩子识字多。可是后来,吉昌做了一件令林先生头疼的要死的事。
在土台上没有找到林先生,吉昌就往镇上急返。来到镇上,吉昌直奔林先生住处,走到半道,却把身子一拐,朝自家老宅子走。他想起那件让林先生头疼的要死的事,自己心里头发憷,人家正在气头上,去了,还不是白费口舌?转念一想,求人的事,还是让老爹出面,妥当!
又去老宅子,见大门紧闭。朝陈氏祠堂看看,门半掩着。吉昌三步并作两步,来到祠堂门外,朝里边喊:“爹,爹,您在吗!”
半天没人吱声,吉昌把头探进门,见爹正在给祖先牌位清理灰尘。陈世安扭头训道:“你嚷嚷个啥,你嫌爹不早死呀!”
“爹,您想哪去了?守着这么多祖宗,他们还让您在阳间多上几年香火哩!你出来一下,俺跟您商量个事!”
“啥事?见不得祖宗?”
“您出来嘛!”
陈世安收起鸡毛掸子,走出陈氏祠堂,把门关了。吉昌惊恐地说:“俺今儿在凤凰山上看见了一个洞,里边有铜锈气味,洞口还有字符,可能是通往山洞的密码,您找林先生去看看吧?”
陈世安手里的鸡毛掸子抖动了一下,沉思片刻,回头白了一眼吉昌,说凤凰山离咱新甫镇老远哩!还隔了一条大汶河,你好意思让老先生折腾呀?再说,你早先惹了事,让老子去给你摸锅底灰呀!你有本事,自己跟林先生说去!吉昌说,爹,您去看看,就知道值!还有,俺梦见凤凰哩,还有您盼的孙子……听了“孙子”俩字,陈世安长吸了一口气。吉昌见爹心动,接着说,您当面给林先生赔个不是,他那心头火也许会消些。再说,看字,是学问。论学问,只能求林先生。陈世安瞅了眼吉昌,没再言语。
3
第二天一早,陈世安走进林先生住的书房,见清瘦儒雅的林先生手捧一本《史记》,摇头晃脑在吟。陈世安故意干咳了一声,林先生也没有反应。陈世安又大声干咳了一声,林先生才把书往桌子上一放,起身相迎。落座,陈世安道明了原委,说:“凭着咱几十年的交情,俺想,先生不会推辞的。”
林先生听得仔细,回道,只要不跟吉昌那孩子牵扯,就中!陈世安忙说,就咱两个人,不让那狗东西跟着就是了。林先生点头,说洞里果真有值钱的东西,也不能让吉昌沾边。陈世安点头,说咱提前去拾掇拾掇,省的吉昌跟着。
说罢,林先生来到私塾,把学生撵回家,拿了火把和纸砚,带了干粮,跟着陈世安离开新甫镇。
两人顺河而上,来到山下密林,费了好大周折,才发现一个三角形洞口。林先生见洞口顶处刻着一排字,惊讶地说:“这字写得早哩,像是甲骨文,要比齐国时代早千年……”
陈世安心动,举着火把继续往洞里钻,可是进不去,心想,怪不得儿子要林先生来看看哩!这时候,林先生惊叹道:“陈老爷,慢慢走,俺看仔细了,再进。”
林先生仔细看了看洞口的字符,心里明白了入洞的走势,对陈世安说:“这洞,是有走势的!”
“啥走势,咱往里走走?”
“好,你跟着!”
林先生斜身拐弯进去,陈世安惊叹不已,举着火把朝里照了照说,林先生,你看,里边有个大石床哩!林先生拿火把朝里举了举说,真乃神洞呀,床头上还有一只大鸟哩!听见大鸟俩字,陈世安张着大嘴,惊叫道:“大鸟?”
“是只大鸟,眼睛发光哩!”
“神鸟!神鸟呀!”
陈世安的心突然紧张起来,难道吉昌梦中盘旋的大鸟真的落入此洞,化为永恒的山石?难道……两人走出洞,见洞口立着一座方形石碑,平卧着,没有文字。陈世安拉着林先生坐在石碑上举目远眺,眼前翠柏青青,林先生吟道:“丹穴山上鸟飞翔,五彩成文是凤凰。一彩仁,二彩义,三彩礼,四彩智,五彩信,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你唱的是凤凰?”
“是凤凰!”
“这山,真像一只大凤凰哩!”
这时,太阳已经爬到松树的高枝上,陈世安把干粮平摊在石碑上,又从旁边的石臼里挖了一碗水,让林先生喝:“喝了,吃点干粮,帮俺把洞里的石鸟搬回去。”
“不可,不可的!”
“为啥不可?”
“传说,这跟凤凰涅槃有关。有鸟,山洞才有灵气,没了鸟,山洞就没了魂。”
“那,咱找找,洞里还有啥东西?”
陈世安不死心,他想山洞里头一定隐藏着好多金器银器之类的东西,就在探进头去的那一瞬间,一种锈味直钻鼻孔,那是铜钱或者银元埋在土里的味道。难道,传说中的五只金猪也藏在洞里?他不敢把这个想法告诉林先生,试探着问林先生:“咱,再进去寻寻?”
“要寻,你,你自己进吧!”
陈世安见林先生不想挪步,就自己举着火把往里走,刚进洞口,又走不动了。忙返回头跟林先生商量:“进洞的字符,天知,地知,你知……”
林先生摇了摇头,会心一笑,指了指山下那片茂密的森林,爬在陈世安脸上耳语了一番。陈世安叹了口气,说俺依你,回去绝不会跟那个不争气的东西漏半个字!随后,俩人搬了些石块,又找了些树枝,把洞口拾弄停当。陈世安退后几步,前后左右照量了一番,洞口隐蔽,不仔细看,很难察觉。两人会心一笑,开始往回走。
走出山林,又过那座土台子,回头再看,翠柏森森,不见山洞踪影。这时,林先生突然惊叫道:“来狼啦!快跑呀!”
陈世安头也没敢回,跃下土台子,跟着林先生,撒腿就跑。
两人顺河而下,返回镇上,都已气喘吁吁。众人疑惑,问缘由?林先生就把遇见雪狼的情形说了。问陈世安?陈世安只会张嘴,惊异。
在新甫镇上住的人大都知道陈世安不会撒谎,更相信知书达理的林先生,便信了山岭上住着一群狼。有谁家的孩子闹着上山,大人就说山上有长着六只眼睛的雪狼,雪白雪白的。顿时,镇上谈狼色变,连林先生在私塾里授课,也避讳那个“狼”字。
一时间,没有人再敢进山,恐慌的气氛让陈世安和林先生很宽心。
4
夕阳西下,渐渐接近了绵延的远山,晚霞映红了河面,形成长河落日圆古渡奇观。吉昌心里失落一阵,踏实一阵,自发现了神洞,心里头牵挂那只盘旋的大鸟。屈指算来,已经有日子没看见它了!也许大鸟怕生,躲到山洞里头去了?这几天,发现陈世安老是坐在陈氏祠堂的台阶上抬头看太阳。天长日久,陈世安的眼神突然变暗,看东西模糊起来。吉昌问,爹,您啥时候找林先生到山上去看看?陈世安低头不语,朝街巷西头走。吉昌紧随其后,跟着陈世安走到巷口石牌坊,眼前是一片开阔的河面,远山和红圈圈的影子在波光里起伏着,世界也慢慢地静寂了下来。
陈世安回头瞅了一眼吉昌:“俺拉屎,你也跟着呀?”
吉昌只好停步,叹了口气。
陈世安继续朝前走,又回头看了眼吉昌:“明天是你娘祭日,该筹备的,回去筹备筹备!”
“好吧!”吉昌应了一声,朝自己宅院里走。
傍晚时分,陈世安回家,瞥了一眼饭桌,一点饿意也没有,干脆到床上眯一会吧!一个人孤单地躺在洋溢着大漆幽香的木床上,早先女人身上的那种特殊的怪怪体味已经嗅不到了,迷迷糊糊挨到深夜,梦就来了。陈世安梦见一位白胡子的老者,手拿竹筒,悬于梁上,告知曰:“筒内藏密语,传男不传女,自古一家人,陈胡均可授。”此时,有人来抢夺老者手里的竹筒,老者护之,与强盗搏斗。陈世安被搏杀声惊醒,点上灯,见梁上悬着一个竹筒,竹筒里装着林先生破解的通往山洞的密码。
日头还没跳上树梢,窗外的小鸟就把陈世安吵醒了。他抬头看看梁上,光秃秃的,哪有什么竹筒?心里暗自笑了笑。他起床,用湿毛巾擦了把脸,就去了私塾。
私塾是过世的老爹建起来的,林先生是自己后来请来的。走进私塾,见林先生正在翻弄一本《史记》,不时在扉页上画画。陈世安探头,瞥见了“甲乙……”俩字。林先生忙合上《史记》,给陈世安让座。陈世安摆摆手,说昨夜一梦,古古怪怪。梦里有竹筒一物,这是否预示着什么?林先生说,人上了年纪,大多心事重,你心里悬着事哩,是不是对俺不放心呀?还是对吉昌不放心?陈世安说,可能是吉昌吧?他让俺放不下心呀!林先生说,只要吉昌那东西不再纠缠俺的兰兰,早晚有一天,俺会把窝在心口的密语说给他的……你把心放回肚子里吧!
陈世安听了劝,朝林先生点了点头,便往回走。来到家里,见饭桌上摆了早点,就匆匆吃了几口。他朝门外看了看,那个给他温暖和光明的红圈圈已经爬上了树梢,鸟儿在树丛里钻来钻去的,似在喊他……
陈世安倒背着手,走出老宅子,朝祖坟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