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材料的焊接与胶接》共分10章,由牛济泰教授主持编著并统稿。其中第5章由何鹏教授执笔,第6章由牛济泰和闫久春教授共同执笔,第7章由张杰研究员执笔,第8章由孟令辉教授执笔,其余各章由牛济泰教授执笔。原航空二集团石家庄飞机制造厂工程师陈永同志参与了第2章的部分编写工作,航天科技集团航天材料工艺研究所刘志华研究员为第3章提供了部分资料。
本书在叙述目前常用的及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航空航天新材料焊接和胶接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最新工艺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复合材料、金属间化合物、陶瓷材料及有机非金属材料的比重。内容涵盖航空航天材料连接的主要前沿领域,全面系统地介绍近几年来国内外出现的新的焊接和胶接技术,特别是针对国防领域航空航天产品制造而出现的材料连接新方法与新工艺。本书力求达到内容的新颖性、实用性及国防针对性,并且特意增设了空间焊接技术一章。由于本书涉及许多高新技术和学科前沿,加之作者水平所限,书中不足甚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对本书参考文献中被引用资料的作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作者感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前机械工业部哈尔滨焊接研究所长、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宋天虎研究员,以及前中国焊接学会理事长、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及学科评议组成员吴林教授对本书的关心、指导和支持。
本书写作历时三年,特别感谢国防科技图书出版基金评审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以及唐应恒、程邦仁等责任编辑的辛勤工作。但愿本书的出版,能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牛济泰,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籍贯河南省焦作市。1959年7月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1964年7月哈工大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在哈工大曾长期担任中层领导职务。现兼任材料及热加工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国际联合会(筹)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一)新材料焊接性及其焊接新工艺;(二)材料热加工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在超高强钢、高强铝合金、钛合金、形状记忆合金的焊接,铝基复合材料的焊接性和超塑性研究,空间环境下航天器焊接接头安全可靠性评估,微合金钢控轧物理模拟组织性能预报等方面,做了大量有学术价值和工程意义的工作;开发了超高温物理模拟技术,完成了“碳/碳复合材料高温力学行为及性能预报”等高新技术研究成果,曾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7项,国家发明专利15项,国内外刊物或国际会议上发表科技论文200余篇,专著5本,主持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基金等多项,多次应邀到国外讲学或从事合作研究,培养国内外研究生数十名。
孟令辉,男,1963年1月出生,吉林省长春市人。现就职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黑龙江省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工程塑料学会理事。
承担过《高分子材料》、《塑料及其成型工艺》、《高分子与环境》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科研工作为:粘合剂的开发与应用、塑料改性研究、废旧塑料的分解回收以及超临界流体对纤维的表面改性研究等。获发明专利8项,发表与航空航天胶接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
张杰,1963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异种材料连接,特别是高性能陶瓷材料本身以及陶瓷与金属的连接研究。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航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励,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
何鹏,男,满族,1972年6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全国钎焊焊接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焊接学会钎焊及特种连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入选2005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发表学术论文105篇,其中SCI收录56篇,EI收录50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0项,已授权14项。
第1章 概论
1.1 航空航天环境及其对材料相容性的要求
1.1.1 航空环境
1.1.2 航天环境
1.1.3 航空航天环境对材料相容性的要求
1.2 航空航天常用结构材料
1.3 航空航天连接技术的发展概况
1.3.1 焊接技术的发展概况
1.3.2 胶接技术发展概况
参考文献
第2章 超高强钢的焊接
2.1 低合金超高强钢的焊接性
2.2 中合金、高合金超高强钢的焊接性
2.3 超高强钢焊接工艺要点
参考文献
第3章 轻合金的焊接
3.1 铝合金的焊接
3.1.1 高强铝合金的焊接性分析
3.1.2 铝合金的焊接工艺要点
3.1.3 铝合金的某些先进焊接技术
3.2 镁合金的焊接
3.2.1 镁合金的焊接性分析
3.2.2 镁合金的焊接工艺
3.3 钛合金的焊接
3.3.1 钛合金的焊接性分析
3.3.2 钛合金的焊接工艺
3.4 铍合金的焊接
3.4.1 铍合金的焊接性分析
3.4.2 铍合金的焊接工艺
参考文献
第4章 不锈钢、高合金耐热钢、高温合金及难熔金属的焊接
4.1 不锈钢及高合金耐热钢的焊接
4.1.1 Cr-Ni奥氏体钢的焊接性分析
4.1.2 不锈钢及高合金耐热钢的焊接工艺要点
4.2 高温合金的焊接
4.2.1 高温合金的焊接性
4.2.2 高温合金的焊接工艺
4.3 难熔金属及其合金的焊接
4.3.1 铌及铌合金的焊接
4.3.2 其他难熔金属的焊接
参考文献
第5章 金属间化合物的焊接
5.1 金属间化合物的类型和特征
5.1.1 金属间化合物概述
5.1.2 Ni-Al系金属间化合物
5.1.3 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
5.1.4 Fe-Al系金属间化合物
5.2 Ni-Al系金属间化合物的连接
5.2.1 Ni3Al金属间化合物的连接
5.2.2 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连接
5.3 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的连接
5.3.1 Ti3Al金属间化合物的连接
5.3.2 TiA1金属间化合物的连接
5.4 Fe-Al系金属间化合物的连接
参考文献
第6章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焊接
第7章 陶瓷及其与金属的连接
第8章 航空航天材料的胶接
第9章 航空航天异种材料的焊接
第10章 空间焊接技术
第3章 轻合金的焊接
航空航天飞行器中,常用的轻金属结构材料主要是铝、镁、钛、铍四种,以及以它们为基的复合材料或金属间化合物。本章主要针对上述四种轻合金的焊接性进行分析,并介绍其焊接新工艺。有关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金属间化合物的焊接将在本书第5章及第6章中分别论述。
3.1 铝合金的焊接
铝由于密度小(2.70g/cm3)、延性好、耐腐蚀、抗低温能力强、无磁性、抗射线辐照以及价格相对较低,而成为航空航天结构中最主要的金属材料。由于纯铝的强度太低,而作为航空航天领域的结构材料必须具备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所以航空航天飞行器所用的都是经过合金化或热/力处理的高强铝合金。3.1.1高强铝合金的焊接性分析相对而言,防锈铝等非热处理强化铝合金焊接性较好,而热处理强化铝合金,特别是硬铝、铝锂合金等高强铝合金焊接性较差。铝合金的焊接方法很多,但目前航空航天结构最主要的焊接方法还是熔化焊。铝合金熔焊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氧化、气孔、热裂缝、接头软化及接头抗腐蚀性能下降等五大问题。
1.氧化
铝与氧的亲和力很大,极易化合生成A1:03。在大气及浓硝酸中,铝表面生成一层牢固致密的氧化膜,对基体起保护作用,使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在焊接时,氧化膜的存在却会给焊接过程带来困难和危害,这是因为:
(1)氧化膜的熔点高(20500C),远高于铝(660℃),焊接时难以熔化,另外密度也大(3.95g/cm3~4.10g/cm3),因此易在焊缝中造成未熔合缺陷或氧化物夹渣,降低接头性能。
(2)氧化膜吸收水分能力强,焊接时易产生氢气孔。
(3)氧化膜逸出功低,易发射电子,使电弧为寻找氧化膜而飘动不稳;若氧化膜过厚,则电阻高,难导电,相当于一层绝缘膜,同样也使电弧不能稳定燃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