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达、豪放是属于境界高尚的诗风,无论其偏向于豪——壮阔、劲健,还是偏向于放——洒脱、纵恣,自古以来都为人们所激赏。本书以情牵线,以意写生,把上启两汉、魏晋,下至清末、民国的豪放派诗词一一整理出来,并辅以优美灵动的赏析文字,将古人的浩瀚风姿融入笔端,苏轼、辛弃疾、岳飞……一个个灿若星辰的名字,一篇篇热血写就的词章,无不让我们为之撼动。
千年后的我们,独坐尘嚣,遥想当年的那些风云际会,胸中自有磅礴之气。本书与你一同品味豪放诗词的“大江东去”,让心灵变得更加豁达,更加有力量。重温*美古诗词,回归自在大人生。千年后的我们,独坐尘嚣,透过这些千古流传的诗词,遥想当年的那些风云际会,胸中自有磅礴之气,让我们一同品味豪放诗词的“大江东去”,让心灵变得更加豁达,更加优雅,更加有力量。一首诗,一段情,一生回忆;一阕词,一段愁,一生滋味。无论是相识、相知、相思,还是情起、情落、情散,都凝聚着缱绻柔情、红尘万种。不读诗词,不足以知春秋历史;不读诗词,不足以品文化精粹;不读诗词,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灵;不读诗词,不足以见流彩华章之美。
夏若颜,一个凡尘女子,喜在唐诗中拈花微笑,浸在宋词里品味爱恨,喜诗喜文,读诗读文,每每为其中那些诗性满身的灵魂感怀,为空灵唯美的意境心驰荡漾。期望以最美的文笔,感性解读3000年来传唱不衰、脍炙人口的诗词佳品,带你重温古典精髓所在,找回心灵宁静之美。
第一辑
猛士恪守四方,视死如归
大风起,云飞扬
自信与自悲同在
我自傲然天地间
日在云间,志在胸
烈士壮心
你如果到来
若天命在吾
志在边野,视死如归
穷途之哭
悲从心中来
第二辑
春风得意万里行,侠骨正香
豪气万里
分别的岔路
深入骨髓的好豪迈
为自己呐喊
只恨遥遥夜晚
琵琶声声,号角阵阵
春风不过玉门关
归人未归
少年行,侠骨香
销去这万古深愁
侠客走江湖
终览众山小
夜射行乐
看尽长安花
山形依旧,故垒萧萧
别情萋萋
报国无门
第三辑
千古风流人物,铁马冰河
不寐
醉翁
只在笑谈中
五狂
古难全
千年穿越
人杰,鬼雄
莫等闲
白首为功名
空自许
铁马冰河入梦
空有一颗壮心
忧愁风雨
可怜白发生
凭谁问
梦中煮酒
留取丹心
仁义
哀痛
第四辑
留清白在人间,愁苦难消
清白
此身何属
但愿海波平
秋雁空转,好不悲凉
一抹斜阳
愁绪难消
觅封侯
人事竟如何
横天笑
万里雄行
真豪杰
遮难回首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歌》刘邦
司马迁在评价刘邦时说道:“匹夫崛起而有天下者,自高祖始。”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平民身份登上皇帝宝座的人,其中因缘,刘邦在自我总结时说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班固在总结刘邦的成功原因时也说得比较精辟:“初,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初顺民心作三章之约……”“知人善用”、“好谋”、“能听”、“顺民心”是刘邦夺取天下的最重要条件。然而,班固同时也提到:“高祖不修文学。”
的确,这首诗如果仅仅从字面了解,没有太大的艺术价值。作者无非看着天气,赶着路程,稍稍发了下感慨而已。但是,如果把这首诗和其创作背景联系起来,立刻就上升了一个高度。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山东定陶举行登基大典,建立汉朝。在即位初期,刘邦出于巩固政权等目的不得不分封很多异姓诸侯王,淮南王英布正是这些异姓诸侯王之一。刘邦坐稳江山后,开始着手铲除这些异姓王。淮南王英布眼见韩信、彭越等一个个异姓王被刘邦一一诛杀,心中非常不安,终于于公元前196年起兵造反。刘邦闻讯,亲自带兵平叛,并很快击败英布平定了这场叛乱。公元前195年,做了七年皇帝的刘邦已经是61岁高龄,也是这年他在平定了英布的叛乱,途经家乡时,邀请家乡父老饮酒。在席间,刘邦击筑高歌,做了这首《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唐代学者李善在解释这句诗时说:“风起云飞,以喻群雄竞逐,而天下乱也。”有一定的道理。不同的是,相对于那些秦末群雄的逐鹿,此时,再大的风也不足以卷走汉王朝的锦绣江山。当初在酒肆拖欠酒钱的小混混刘季也已经威加海内,无限尊贵。带着这份荣耀,也带着刚刚凯旋的愉悦,击筑而舞,这是多么豪迈的一种情怀?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然而,有谁知道,在这“威加海内”的尊贵之中有着怎样的艰涩与复杂?想当年,斩白蛇而起沛县的无奈、加入怀王阵营时的卑微、初进咸阳时的喜悦、鸿门宴上的恐惧、垓下争生死中的决绝,这都是常人难以理解的。经过重重磨难,这个起于阡陌的“匹夫”,用七年时间完成从平民到皇帝的角色转换,不仅如此,没人能冒犯乃至触碰他的尊贵,哪怕是他自己分封的诸侯!现在他带着这份不可冒犯和着大风回到了家乡,“匹夫还乡已为贵胄”,此时,英布的反叛已经成为一个注脚而已。在这个时候,刘邦应该高兴才对,可是,他在这首歌中,唱罢故乡的荣耀后,突然话锋一转,发出一句疑问:“哪儿去找勇士帮我守卫这无尽的边疆?”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此时,我们才真正理解这位看似豪迈,处事随意“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的“流氓皇帝”的真正内心。这位“性格粗糙”的皇帝在兴奋、踌躇满志的外表下,隐藏着深刻的恐惧和悲哀。想当年,有“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英布等人为他出生入死,夺取江山,可如今正是他自己亲手一个个地将这些开国重臣一一剪灭。人都说,“守业更比创业难”,创业时期有这么多的将军,守业时的人才从何而来?想到这儿,这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不禁“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因此,说《大风歌》生动地展现了刘邦矛盾的心情,是恰当的。但更准确地说,这首《大风歌》是对“狡兔死,走狗烹”历史定律的无奈。对开国重臣“用之有疑,杀之可悲”,刘邦没走出这条死胡同,后之来者,也没有“有感于斯文”,走出一条可行的出路,这才是这首诗的真正悲哀之处。尽管如此,不得不说,在中国古代所有的开国之君中,刘邦的这首《大风歌》的恢宏气势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