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错误,不是我们的包袱
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既然犯错的是别人,
我们又何苦与自己过不去呢?
人的心灵就像一个容器,生气的事情装得多了,快乐就少了。因此,要想活得快乐,就要先懂得放宽心,不生气。人之所以会生气,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气恼自己的错误,二是气恼别人的错误。
正所谓人生无常,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永远不犯错,犯错不要紧,重要的是懂得及时改正,当自己犯错的时候,与其浪费时间耿耿于怀,倒不如放开怀抱,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去改正错误,挽回失误。当别人犯错的时候,我们就更不应该生气,过错是别人的,你却难以释怀,这不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吗?对待别人的过错,应当见如不见,更不要把它放在心上。
生气就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不妨大度一些,心宽一些,学会为他人着想,从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这样一来,看待问题就能更加客观,思索问题也能更加冷静。如果每个人都能以大度的心态去对待别人,那么生活就会一片和谐,心情也会跟着爽朗起来。
不生气、不计较,并不意味着懦弱和胆怯,而是一种开怀处世的心态,也是一种智慧和情操。大度的人一定是健康乐观、笑口常开的人,这种人会用一颗博大的心胸原谅他人的过失,从而化解仇恨、解脱自己。
春秋战国时期,孟尝君曾为齐国的相国,受到齐国国君的宠爱,而他更以礼贤下士著称,因此各地有才能的人纷纷前来投奔他。孟尝君来者不拒,以礼相待,一时间他的门下聚集了三千门客。
后来,有人在齐王面前诋毁孟尝君,齐王便以“寡人不敢把先王的臣当作自己的臣”为借口罢掉了孟尝君的相位。无奈之下,孟尝君只好离开国都,回到自己的封地。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那几千个曾口口声声说仰慕他、忠于他的食客,竟一下子走了个精光,只有一个名叫冯谖的人愿意追随孟尝君回到封地。在回封地的路上,孟尝君看看自己形单影只的凄凉景象,不禁对这炎凉世态怨恨起来。
原来,冯谖早就料到孟尝君会遭此劫难,于是在冯谖的部署下,孟尝君很快就官复原职,一时间尊荣更胜从前。那些当初弃他而去的食客,如今又想回来跟随孟尝君。孟尝君听说这件事后,愤恨地对冯谖说:“他们当初弃我于不顾,现在还有脸回来?谁胆敢走在我面前,我一定要将唾沫吐在他的脸上!”
冯谖却不以为然,他劝孟尝君说:“事物本来有他的规律和道理,您又何必生气呢?您一定见过菜市场的情景吧!早上人们争先恐后挤进去,因为里面有他们需要的东西;傍晚,人们甩开大步走过去都不会多看它一眼,因为里面没有他们需要的东西了。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以前,大家争先恐后地前来投奔您,因为您能给他们提供他们需要的东西;后来,他们离您而去,也是因为您这儿已经没有他们需要的东西了。既然这样,您又有什么可生气的呢?”
孟尝君听后恍然大悟,心里的怨恨顿时消失。后来,那些食客陆续回来,孟尝君一如既往地对待他们,毫无芥蒂之心。几年后,他门下的食客又多达几千,而他的仁义之名更胜从前。
孟尝君如果没有听从冯谖的劝说,恐怕以后不会再有一人前来为孟尝君效力,这不成了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吗?正是孟尝君不计前嫌,既往不咎,才迎来了更多的门客为他效力,而他的仁义之名也更胜从前了。
当你在生活中受到无名的伤害后,你是选择生气怨恨还是选择宽容大度?生气就像个枷锁,会将你的痛楚永远锁住;怨恨就如同心灵的牢狱,让你无时无刻不在痛苦的火焰中折磨自己。要想解脱和拯救自己,就要学会宽容大度,当你的心灵选择宽容之时,你的身心便获得了永恒的自由。
一位中国妇人远离家乡来到美国,为了生计,她开了家卖水果的小店。由于她的水果十分新鲜,价钱又公道,所以生意十分红火。其他摊位的店主看到这幅情景,就心生不平,经常故意把垃圾扫到她的店门口。中国妇人看在眼里,却一点也不生气,她不但不计较,反而每次都会把别人的垃圾扫到自己家,然后打包丢掉。
有一个时常光顾她的客人知道事情原委后,忍不住问她说:“大家都把垃圾扫到你的门口,你为什么不生气呢?”中国妇人笑着说:“在我们国家,春节过年的时候大家都会争相把垃圾往自己家里扫。因为垃圾代表财富,垃圾越多就代表你来年会赚很多的钱。现在大家都把垃圾送给我,我感激还来不及呢,又怎么会生气呢?”
中国妇人的话很快传到其他摊主的耳朵里,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垃圾出现在中国妇人的门口。
中国妇人用她的智慧和大度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和善的环境,因为她明白和气生财的道理,于是她的生意越做越好。倘若她一时气不过,与当地人争斗起来,那必然吃亏的是自己,而且今后的生意也将会更加难做。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不妨大度一点,少一些计较,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人生本来就非常短暂,何必将这宝贵的时间浪费在生气与烦恼上呢?人生在世,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动怒,是自己的错误,便去改正;是别人的错误,便不该用来惩罚自己,只有彻底卸去内心的重负,才能尽情享受人间的欢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