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顿动物小说全集(11):吉尔达河畔的浣熊(彩绘版)(第2辑)》为西顿动物小说全集的彩绘本,《西顿动物小说全集(11):吉尔达河畔的浣熊(彩绘版)(第2辑)》一共由两个故事组成,《野鸭露丝》及《北极狐传奇》。露丝是一只野鸭妈妈,它们一家在去往池塘的路上碰到了一些危险,但却化险为夷:北极狐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北极,在那个寒冷的、不被众人所知的地方,北极狐在与严酷的大自然进行着斗争的同时,也会像其他动物一样,过着娶妻生子的生活。
西顿动物小说的人文思想和艺术审美价值
自然界里的动物世界充满了生命之谜。探索和揭示动物生命之谜主要有两类人——一类人是动物学方面的科学家:另一类人则是描写动物生活的文学家。后一类人写的文学作品叫做动物文学(包括动物小说和动物故事)。
我们知道不少描写动物形象的童话故事,比如《穿靴子的猫》《小红帽》《丑小鸭》《小熊温尼·菩》等等。但是,动物文学描写动物的生活与童话是不一样的。动物文学中的动物并不像童话里的动物那样像人一样思想、像人一样说话和行动,它们的习性和生活完全符合动物本来的生存方式。动物文学作家不仅熟知他所描写的动物的普遍的自然生活习性,而且能够抓住笔下动物的个性,把这个动物的性格或内心情感表现出来,以感染和打动读者。
动物的内心世界也是富有情感的,只是由于我们人类不懂动物们的语言,无法和它们沟通才忽略了这一重要事实。但是,动物文学作家是具有特异本领的人,他们对动物生活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体会,并且通过描写动物行为把动物的情感世界展示了出来。
加拿大的欧·汤·西顿被誉为动物小说之父,他开创了动物小说这一崭新的文体,并成为这种文体的经典性作家,在世界儿童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撼动的崇高地位。
作为一个杰出的动物学家,西顿一生的绝大部分岁月都在加拿大的林莽和大草原中跋涉奔走,他从观察动物所获得的大量素材中,精心选择最有文学价值的动物生活,写成了46篇动物小说。西顿对动物怀着深深的敬畏之情,他在动物的身上看到了我们人类的身影。阅读西顿的动物小说,我们会发现,动物像我们人类一样,有着爱情、亲情、友情,像我们人类一样,竭尽全力地生活着、奋斗着,直到走完自己的一生。
西顿的动物小说经过一百年时间的检验,已经被证明是世界动物小说中的经典作品。下面,我们列举西顿的两篇作品,他的动物小说的艺术魅力,从中可见一斑。
《春田狐》这篇小说主要描写了狐狸妈妈维克森的母爱。猎人捣毁了偷吃鸡的狐狸维克森的窝,俘虏了小狐狸,用铁链把它拴在院子里。夜里,维克森来救它的孩子了。它一次次叼起小狐狸往回拖,但是,当铁链拉直时,小狐狸就会被扯痛,于是,维克森便用牙齿去啃咬铁链,发现无济于事后又挖坑,把铁链收到坑里埋上(它以为这样铁链就不存在了),可结果小狐狸还是被铁链扯住了。连续三个晚上,维克森都冒着被猎人的子弹打中以及被猎狗追咬的危险送来食物并努力想救走它的孩子。到了第四天夜里——
维克森像个黑影儿似的跑来,待了一会儿,又无声无息地走掉了。小狐狸呢,一口咬住了它扔过来的一样东西,津津有味地大吃大嚼起来。可是,就在它吞咽的时候,一股刀扎似的剧痛刺透了它的全身,痛得它禁不住失声大叫起来。接着,小家伙又挣扎了一阵子,就躺在地上永远不动了。
维克森的母爱是很强烈的。它非常清楚毒药的效力,也懂得毒饵的性能。可是这次它扔给小家伙吃的是毒饵,结果小家伙死了。母狐狸为了能让它的孩子获得自由,不得不使用了最后的办法,那就是给小狐狸吃有毒的食物,把它从这个世界上长期的痛苦中解救出来。
《威尼佩格狼》描写的是一只狼对人类的忠诚的情感。这是一只从小在酒吧被养大的狼。顾客常常让狗们与小狼撕咬,有时会害得小狼几乎丧命。只有酒吧老板的小儿子吉姆关心、爱护、保护这只小狼,他俩的友谊变得越来越深厚。当小狼长到十分强壮的时候,小吉姆生病离开了人世。狼参加了吉姆的葬礼,当酒吧老板想重新用铁链把它拴在院子里时,它挣脱后逃走了。可是,它并未离开这个城镇,而且专门与酒鬼和所有的狗为敌,因为他们是它受苦受难的根源:而对几乎所有的小孩子,它却保持着一种感情,从来不去伤害他们(也不去伤害羊群)。当威尼佩格镇组织许多猎人与狗对它进行围剿时,它不仅不从镇子里逃走,而且在最后关头站在猎人与狗群面前,进行了殊死战斗,终于倒在了猎人的枪下。在小说的结尾,西顿满怀敬畏和深情地写道:
“世上有谁能知道威尼佩格狼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它要选择那样的生活方式呢?它为什么还要对这个充满苦难的镇子恋恋不舍,而漠视所有的危险呢?说实在的,它并不是不知道这个镇子以外的大千世界,大地一望无际,到处都可以找到食物,而且,在其他地方,有的人也曾见到过它。
“难道说它是为了报仇才留在这里的吗?绝对不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类动物是专门为了报仇而活着的,它们不可能拿自己的全部生活当赌注,即使是人类,也不会有这样变态的想法的,何况是野生动物,它们总是向往和平和自由的。
“威尼佩格狼死了以后,它的尸体被做成了标本,被一所中学收藏,可是一场大火,把所有关于它的痕迹都烧掉了。
“然而,直到今天,威尼佩格小镇的教堂里的神职人员还肯定地说,每当教堂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在距离墓地一百步以外长满树木的墓地里,总会听到那令人毛骨悚然的狼嚎。因为那里埋葬着那个唯一深爱威尼佩格狼的吉姆——那个也被威尼佩格狼深深热爱的少年。”
西顿的动物小说具有独特的人文思想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
在人类认识自身的心灵的历史过程中,对儿童和动物的发现,是两个极为重要的里程碑。儿童的发现,使人类得以克服成人本位观念:而动物的发现,则促使人类摆脱人类沙文主义思想。
在历史上,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致有三种模式——人是自然的奴隶:人是自然的征服者: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在人类持着自己是自然的征服者这一人类沙文主义思想的时代,动物被视为可以任凭人类生杀掠夺的劣等存在!就像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写到的:“《创世纪》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上帝创造了人,是为了让人去统治鱼、禽和其他一切上帝的造物。当然,《创世纪》是人写的,不是马写的。上帝是否真的赐人以统辖万物的威权,并不是确定无疑的。事实上,倒有点儿像这么回事——是人发明了上帝,神化了人侵夺来的威权,用来统治牛和马。”
而西顿早就敢于向人类沙文主义说“不”。他在文学领域,最早和真正发现了动物生命的尊贵性。在人类满不在乎地杀害动物的时代,西顿写下了动物小说,告诉人们:动物与人类一样,是尊贵的生物,动物的生命值得我们人类深深地敬畏和学习。他的自然观并不否定达尔文学说的基础:生存竞争,自然淘汰:野兽内部有规律的相互关系:对自然条件的适应能力支配着整个动物界,凭人的主观愿望无法改变这一切。不过,西顿的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广及于动物世界,他挖掘出了动物生命中的可贵品质,从而为人类检视自身立起了一面镜子。
西顿动物小说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他带我们走进他的作品——一个未知的、崭新而辽阔的艺术世界,使我们获得了描写人的文学所无法替代的独特的审美体验和艺术感动。我们被他的作品所描写和表现的富有灵性的动物的生命世界所吸引和迷醉,为动物生命的神秘而震惊,为动物生命的尊严而感动。我们抚怀感喟,唏嘘不已。我们的审美视野因那些作为自然的另一部分的动物形象而变得辽阔和深邃,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感受因来自动物的馈赠而变得更为丰富和完整。
西顿,1860年出生于英国海边的一个小镇,他的曾祖父是苏格兰的伯爵,父亲是一个平凡的市民,西顿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排行第十。
西顿又名伊班,伊班是他祖先的名字,这位祖先是苏格兰的猎狼英雄,西顿的母亲希望小儿子能和他一样英勇并且名扬后世。后来,西顿果然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作家。
年幼的西顿对于他那猎狼英雄的祖先非常崇拜,时时铭记在心。成年后,在各种野生动物中,他特别喜欢狼,也曾花上大段时间去研究狼群的生态。所以,他的作品中有很多关于狼的故事。
西顿五岁的时候,全家离开了英国,迁到了加拿大,定居于加拿大南部的五大湖区,在那里买了一大片土地,开始了农牧生活。
当时,他们生活的地方一片荒凉,有很多野生动物生活在那里,而在这里长大的西顿,也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各种动物。
西顿一家并不富裕,他们必须亲自开垦土地、盖房子、饲养家畜、上山砍柴,过着贫苦的生活。西顿家的孩子们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生活中,逐渐地成长起来。
过了四年的拓荒生活,他们全家又迁到了多伦多市。西顿从小就喜欢绘画,所以搬到多伦多后,他进入了一所美术学校读书,十八岁时,以优良的成绩获得了美术学校颁发的金牌。
不久,西顿得到父亲的允许,前往伦敦学画。父亲每月给西顿二十五美金作为生活费。当时的伦敦物价昂贵,但西顿节省开支,努力学习绘画。
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是当时每一个爱好美术者的理想学府,虽然入学考试很难,但西顿考了两次就被录取了,顺利地进入了这所学院深造。
在美术学院里,西顿一方面埋头研究绘画,另一方面也开始了野生动物的生态研究。当他得知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内,珍藏了很多动物学的书籍,便想去借阅。可是他当时只有十八岁,还没有借书的资格,然而他并没有灰心,主动写信给王子和大主教,向他们请求准予借阅书籍。没多久,他便获得了图书馆的终生会员卡。
西顿一直住在这所“自然博物馆”里。1946年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享年86岁。
吉尔达河畔的浣熊
一 浣熊妈妈待产
二 顽皮的球球
三 学习本领
四 危险降临
五 争夺地盘
六 被猎人捕捉
七 球球的恶作剧
八 摆脱危险
九 重返故乡
自由的“栗色旋风”
一 漂亮的小公马
二 被践踏的菜园
三 趁机逃跑
四 获得自由
想去墨西哥湾的留鸟
一浣熊妈妈待产
每年到了三月的时候,乌鸦、啄木鸟还有许多鸟儿就三五成群地飞到森林里来,它们的歌声在森林里回荡着,到处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鸟儿们带来了春的生机,一扫冬季的寂静。
这天,太阳下山了,暮色中的雪地反射着柔和的星光。这星光虽然很微弱,却依然给森林里带来了些许的亮光。
不久,在微暗的夜色里,出现了两只动物的身影。它们的身躯要比狐狸大上一些。尾巴短而肥,身上的毛蓬松着,尾巴上还有几道黑色的环纹——它们就是浣熊。-,只见它们一跃就跳到了横卧在地上的一根圆木的顶部,然后顺着树干“扑通、扑通”地往前跑。
这两只浣熊是夫妻,它们一大一小,稍微大一点儿的是丈夫,而小一点儿的则是浣熊妻子。现在,母浣熊似乎有些急躁,它很不耐烦地跑在前面,并且一边跑,还一边回头去咬它的丈夫。而它的丈夫,那只大一点儿的浣熊则很.温顺,它紧挨着妻子走,看上去很有耐心。
为什么那只公浣熊甘心忍受着妻子的坏脾气呢?因为母浣熊快要生小浣熊了,它们是在迫不及待地寻找新居呢。在临产前,必须要找到一个安身之地。母浣熊朝前一直走着。依照浣熊的传统,由母亲决定把孩子生在哪里,所以理所当然它要跑在前面:而保护好母浣熊则是公浣熊的责任,它要紧跟在妻子的后面,以免妻儿受到敌人的侵袭。即使妻子特别烦躁,也要紧随在后面,谁让它是丈夫呢!
这两只浣熊穿过河边的赤杨树,又钻到草丛中继续前行。过了一会儿,就来到了一片更广阔的森林。森林附近的土地,地势低且贫瘠,所以人们就让它荒芜着。浣熊夫妻在林中不停地寻找可以栖身的树洞。
母浣熊在一棵又一棵大树前停下来,仰起头逐个儿地打量着,看看不行,就又朝临近的一棵大树跑去。
松树很少有树洞:枫树有的有洞而有的却没有:枯木是有树洞的,但却未必适合居住。浣熊的洞一定要建立在高处,树高处的树洞,是要爬上去看一看才行的。但这对浣熊夫妻却对自己的判断力充满自信,它们不用攀到树顶上,只是在下面看一眼树根,好像就能知道哪棵树上有适合它们安家的树洞了。微暗中,母浣熊越过一棵棵粗大的树干,朝两条河流交汇后的转弯处走去,接着,它爬上了一棵已经枯干了的大枫树。停下脚步四处看了看,觉得很满意,就在公浣熊前面爬到了树上。
大枫树耸立在满是泥泞的沼泽间,附近还有可以觅食的河流。树的高处有一个大树洞,树洞的底部沉积着一层软软的木屑:树洞的入口小而坚固,旁边还有很多大树枝,既可以用来掩护洞口,还可以躺在上面晒太阳。洞里很宽敞,是浣熊理想的安家场所。洞里面还不潮湿。经过了这么一番考察,母浣熊决定在这里安家生产了。
二顽皮的球球
四月份的时候,母浣熊在枫树上的洞穴里生下了它的五个宝宝。这五个孩子长得都跟它们的爸爸妈妈一样,有着黑色环纹的尾巴,脸上也带有同样颜色的条纹。
刚出生的小浣熊每天除了吃就是睡,生活简单得很。而母浣熊相对就要比以前忙多了,它要给孩子们喂奶,还要把它们收拾得干干净净。母浣熊对它的孩子们真是疼爱至极。到了六月份,小浣熊们已经长大些了,天晴的时候,它们就都跑到洞穴外面去,横躺在大树干上,充分享受着日光浴。
随着五只小浣熊渐渐长大,它们的性格也有了越来越明显的不同。其中有一只胖乎乎的,它的动作是最慢的,干什么都要比别的小浣熊慢半拍,它最后一个出洞,也是最后一个进洞。
而有一只小浣熊的胆子却特别小,它的尾巴上只有一条环纹,而且还特别短。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到一只小浣熊,它的个头儿很大,但做事却不稳重,总是慌慌张张地,闹得浣熊妈妈片刻不得安宁,它就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球球。
随着小浣熊们渐渐长大,浣熊妈妈有了新的烦恼,孩子们会跑会跳了,它要时刻注意孩子们的安全。所以,每当小家伙们从树洞里走出来的时候,浣熊妈妈总是特意叮嘱它们,可以在家门口玩,也可以到大树高处的小树枝上去玩,但是不可以到下面去,因为树洞下面的树皮已经脱落了,很滑,非常危险,所以谁都不可以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