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第二版)》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化学实验基本要求与常用仪器使用方法和实验两大部分,有基本操作、制备、分光光度技术、荧光光谱技术、层析技术、电泳技术、离心技术荧光,还有糖、蛋白质、酶、维生素、核酸、体内代谢、生物化学综合实验等和三个附录等。《生物化学实验(第二版)》涵盖了基本的实验,内容适中,针对性强,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第一部分 生物化学实验基本要求与常用仪器使用方法
第一章 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第二章 生物活性成分的制备
第三章 分光光度技术
第四章 荧光光谱技术
第五章 层析技术
第六章 电泳技术
第七章 离心技术
第二部分 实验
第八章 糖
实验一 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法)
实验二 蒽酮比色定糖法
实验三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Folin-Wu法)
第九章 蛋白质
实验四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I.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Ⅱ.紫外吸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Ⅲ.双缩脲(Biuret)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Ⅳ.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V.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实验五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
实验六 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预染的血清脂蛋白
实验七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
实验八 凝胶层析法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
实验九 植物组织中游离氨基酸的分离鉴定
实验十 蛋白质两性解离及等电点的测定
第十章 酶
实验十一 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实验十二 过氧化氢酶活力的测定
实验十三 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实验十四 植酸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十五 蛋白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十六 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十七 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测定
实验十八 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养麦胰蛋白酶抑制剂
实验十九 亲和层析法纯化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
实验二十 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测定(pNPG法)
实验二十一 苦荞重组PAL的活性鉴定
第十一章 维生素
实验二十二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实验二十三 维生素B1的定量测定
第十二章 核酸
实验二十四 植物组织中DNA的提取和纯度鉴定
实验二十五 肝脏DNA的提取及纯度鉴定
实验二十六 质粒DNA的小量提取(碱裂解法)
实验二十七 纳米磁性粒子法小量提取细菌质粒DNA
实验二十八 植物叶片总RNA小量制备(Trizol法)
实验二十九 紫外吸收法测定核酸含量
实验三十 二苯胺法测定DNA含量
实验三十一 定磷法测定RNA含量
实验三十二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鉴定:DNA
第十三章 体内代谢
实验三十三 酶促转氨基作用及其鉴定
实验三十四 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实验三十五 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活力测定
实验三十六 植物总黄酮的提取与测定
第十四章 生物化学综合实验
实验三十七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蛋白印迹
实验三十八 猪血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分离纯化、活性测定及同工酶鉴定
实验三十九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
附录
附录A 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附录B 硫酸铵饱和度的常用表
附录C 常用指示剂的配制
参考文献
《生物化学实验(第二版)》:
2.定量测定
在溶液中,当荧光物质的浓度较低时,其荧光强度与该物质的浓度通常有良好的正比关系,即IF=Kc,利用这种关系可以进行荧光物质的定量分析,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类似,荧光分析通常也采用标准曲线法进行。该法常用于测定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的含量。荧光定量测定的一个优点是灵敏度高,例如维生素B2的测定限量可达0.001μg/mL,这一优点使测定时所需要样品量大大减少。该法还可应用于酶的含量及酶反应的速率测定等。
3.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分子结构和构象
荧光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量子产率和荧光寿命等参数不仅和分子内荧光发色基团的本身结构有关,而且还强烈地依赖于发色团周围的环境,即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利用此特点可通过测定上述有关荧光参数的变化来研究荧光发色团所在部位的微环境的特征及其变化。在此研究中,除了利用生物大分子本身具有的荧光发色团(如色氨酸、酪氨酸、鸟苷酸等,此类荧光称为内源荧光)以外,可将一些特殊的荧光染料分子共价地结合或吸附到生物大分子上,通过测定该染料分子的荧光变化来研究生物大分子(这种染料分子被称为“荧光探针”),它们发出的荧光一般称为外源荧光。荧光探针的应用,大大地开拓了荧光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范围。
4.通过对荧光寿命、量子产率等参数研究生物分子间的能量转移
如果两种不同的荧光生色团离得较近,且其中一种生色团的荧光发射谱与另一种生色团的激发谱有相当程度的重叠。则当第一种荧光团被激发时,另一种荧光团却因第一种生色团激发能的转移而被激发,这种现象称为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产生FRET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D和A都能发光;D的反射谱和A的激发谱必须有部分重叠;D和A之间的距离必须小于10 nm。Forster由此推出E=R06/(R6+R06)。R0称为临界距离,定义为能量转移效率为50%时两个生色团之间的距离,对于每个供体一受体时,R0是常数。R0可以根据受体的吸收谱和供体的发射谱、介质的折射系数、供体和受体跃迁电偶极矩的朝向因子、供体在没有受体存在时的量子产率等参数估算出来。根据转移效率和R0,即可求出两个生色团之间的距离。
近年来人们趋于用荧光偏振随时间的衰减来研究生物大分子动力学。在这种方法中,激发光不是一连续的面偏振光,而是一偏振的光脉冲,因此测得的F//和F是在两个不同方向上偏振的荧光随时间的衰减,它既和荧光寿命T有关,又与分子在溶液中的运动有关,因此常表示为F//(f)和F□—(t)。由它们可得一相当重要的物理量——各向异性参数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