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磊编著的《决死天空(二战末期德国昼间空战)》讲述了:1944年,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德国空军并没有放弃最后的垂死挣扎,他们与盟国空军的昼间殊死角力直到战争的最后阶段依然规模浩大而又异常惨烈。 1945年初,当被称为“最后的王牌”的德军Me262喷气战斗机第一次成规模地出现在天空,以其惊人的速度向盟军飞行员发起攻击时,曾在盟军空军中引起不小的惊慌。但制空权已无可换回地丧失,在铺人盖地的盟军战机团团围剿之下,喷气战机也无力回天。 《决死天空(二战末期德国昼间空战)》作者历经多年时间,广泛收集了有关这场夺战最后阶段的各种文献及当事人的回忆录,在占有丰富的德文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生动而具体地描述、刻画了德军普通昼间战斗机部队,以及当时最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部队抵抗盟国空军实施昼间空中绞杀战这个生死大搏斗的最后过程。
1943年,随着美国陆航的加入,盟军对德战略空袭力量变得更加庞大,可以昼夜不停地对德国本土进行猛烈空袭,卡萨布兰卡会议确定的盟军战略空袭打击目标首要为德军潜艇基地和生产厂,其后依次为飞机工业、交通、燃料工业、轴承以及军事工业。
美军驻欧重型轰炸机部队从此开始茁壮成长,不久他们的护航战斗机部队也开始组建壮大,随着作战范围的不断扩大,这股力量对德国空军构成了巨大威胁。而德国本土防空力量在1943年初期还很薄弱,除了JG2“里希特霍芬”和JG26“施拉格特”这两个常驻西线的“海峡联队”之外,成规模的本土防空部队只有卡姆胡贝尔将军指挥的主要由夜间战斗机部队组成的第12航空军以及相应的高炮部队。此后一些重要的昼间战斗机部队才陆续调回德国本土,到1943年9、10月间施密特少将(很快便晋升为中将)接替卡姆胡贝尔指挥第12航空军,并把航空军改名为第1战斗机军。1943年底至1944年初,帝国航空队正式成立,指挥官施图姆普夫上将,全面负责德国本土防空,指挥部署在本土的所有昼/夜间战斗机部队。在盟军方面,虽然轰炸机部队遭受了一些惨重损失(例如著名的施威因福特上空之战等),但是他们的作战规模和强度依然持续上升。
进入1944年后,盟军对德国本土的昼夜不间断空袭更为猛烈,尤其重要的一点是美军护航战斗机的航程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昼间轰炸机部队开始得到战斗机部队的全程护航。美军方面在1944年初任命斯巴兹将军为“驻欧美国陆航战略空袭力量”最高指挥官,指挥部署在英格兰(第8航空队)和意大利(第15航空队)的战略轰炸机部队。到2月底盟军开始了被称为“伟大一周”(也称为大礼拜空袭)的空袭计划,猛烈攻击了德国的航空军工企业。从德军军工生产状况来看,大礼拜作战起到了降低德国飞机产量增加率的作用,而此次作战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美国陆航消耗了德国大量有经验的飞行员,开始动摇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的基础。根据美国陆航的记录,在2月份,德国空军损失了33%的单引擎战斗机,以及20%的战斗机飞行员。
此后到4月份,陆航的一系列空袭行动虽然没有彻底摧毁德国的工业,但是继续消灭了德国大量有经验的飞行员,单单在1944年头4个月德国就损失了1600余名战斗机飞行员。对于德国空军更为致命的是:他们得到补充的飞行员素质大大低于美国补充的飞行员。
从此开始,德军战斗机部队愈发无力阻挡满天的盟军重型轰炸机;夜间战斗机部队的情况相对好于昼间部队,他们在3月31日纽伦堡上空还创造了最佳战绩——击落将近100架英军轰炸机。而面对美国陆航白天的凶猛攻势,赢弱的昼间战斗机部队几乎招架不住。到5月份,情况依然未见好转,德军战斗机飞行员甚至被评价为“胆怯无用”,事实上根据第1战斗机军的记录,他们在这个月击落了530架美军轰炸机,自己付出了384架战斗机的代价,而根据出击次数计算的战损率则达到了10.7%。6月伊始,德国本土突然一下子变得寂静很多,原因很简单,盟军空前的诺曼底登陆就在这个月上演,其空中力量的主要注意力自然都聚焦到了法国空域,但是处于调整状态的德国空军在盟军优势空中力量的打击下仍然付出了惨重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