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态道德教育丛书: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指导》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我们的目标,阐述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思考如何为儿童生态教育活动设立长远的道德培养目标。
第二章行动的理念,了解什么是儿童参与,理解和思考有效的儿童参与的特征和水平。
第三章行动的途径,学习“行动研究”在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实践中的路径方法。
第四章我们的行动,以开展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活动常用形式和主题,介绍典型活动案例。帮助大家在实践中运用和借鉴。
第一章 我们的目标——儿童道德的发展
一、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是什么
二、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第二章 行动的理念——儿童参与
一、什么是儿童参与
二、什么是有效的儿童参与
第三章 行动的途径——儿童生态道德教育中的“行动研究”
一、什么是“行动研究”
二、什么是儿童生态道德教育中的“行动研究”
三、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活动中的“行动研究”怎么做
第四章 我们的行动——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活动设计组织实务
专题一:我的绿色伙伴
专题二:我的绿色生活
专题三:我的绿色责任
附录 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活动实践案例
第一部分与自然有关的活动
第二部分与家庭和社区生活有关的活动
第三部分与学校有关的活动
后记
【活动引导提示】
1.体现生态道德品质和相关的价值取向之处
本活动所体现的道德品质是培养儿童对于其他生物的“仁爱、尊重、同情”。用小白兔做活体实验并且为了研究康复情况处死小白兔,显然没有怀着仁爱之心去对生态进行研究。在研究生态之前,首先要尊重生态,才能保证在研究的过程真正对生态自然和人类都有益。通过对这个材料的思考,引申到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其他类似的事例。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首先传达的就是每一个生命都有生存下去的权利。我们不应该出于自身的欲望就草率地威胁他们的生命。我们应该将其他生物当做地球这个大家庭里的好邻居。尊重它们,对于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生物应该有同情和仁爱之心。
在讨论中,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就是:为了生态研究或者科研,我们是否就可以无限制地对其他生物进行实验甚至是夺取它们的生命。在科研的旗号下是否要掩盖对于自然的关怀和仁爱?
2.对于活动方法的解读
本活动用一个身边的事例作为引入,但论点并不应该只是这个事例。引导儿童从这个事例出发,扩展到整个可能出现这种问题的领域,进行思考、讨论和分享。经历“发现问题一审视问题一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这样三个阶段,使儿童不但对于存在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道德的层面上也得到了升华。
由于主要采取讨论和分享等方式,教师的引导就变得尤为重要。既要将话题控制在话题本身,也不能在引导的过程中将自己作为主体,要关注儿童自己的讨论和思考,说不定还可以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3.强化儿童参与,灵活运用本活动的建议
由于本活动存在比较有争议的论据,在大型的活动中比较适合做成一个辩论会的形式。指定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比如以“采集标本应不应该?”作为论题。可能我们采集标本对于整个生态并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但是作为一个人,我们首先是要有自己的道德准则的,“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样才能在以后的科研和考察中做到真正地为自然服务。
4.这个活动所涉及的生态保护的知识和技能点
本活动所涉及的生态保护问题也是现在最热门的问题。从20世纪的捕猎热潮导致众多生物灭绝,到工业革命将动物的栖息地破坏;从国际上众多的环保组织所提倡的素食和反皮革,到那个充斥着血腥和危险拍摄而成的伟大纪录片“海豚湾”。这是一个全人类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而作为面向儿童的讨论,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他们身边的事例。虽然这些事例没有那么触目惊心,甚至还可以因为基于关乎人类发展和生态探索的目的而得以开脱。但是可以传达的道德准则是一样的,就是每个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我们应该对其他生命给予仁爱、尊重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