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诗歌浅白平易,开一时之风气;散文亲切温厚;论文逻辑严明,切中要害。《胡适精选集:惟适之安》精选了胡适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散文、文论、政论、演说词等,以飨读者。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早年考上庚子赔款留学生,留美七载,师从杜威学习实用主义哲学。后以《文学改良刍议》成为新文化运动核心人物。他倡导白话文,提倡健*的个人主义,主张以渐进式的改良实现自由和民主。除了对20世纪中国的意识形态产生了*大影响,他还广泛涉猎文学、西方哲学、佛学、考据学等。
文论
丈学改良刍议
此京的平民文学
五十午来中国之丈学(节选)
逼上梁山——文学革命的开始
新文学运动之意义
散杂文
归国杂感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少午中国之精神
新恩潮的意义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
差不多先生传
爱国运动与求学
胡适致陈独秀
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五四运动纪念
名教
人权与约法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
我们走那条路
信心与反省
再论信心与反省
——论信心与反省
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
赠与今午的大学毕业生
智识的准备
我们要我们的自由
自由主义
中国文化里的自由传统
陈独秀最后对于民主政治的见解序
“宁呜而死,不默而生”
——九百年前范仲淹争自由的名言
容忍与自由
自述
不朽——我的宗教
日记二则
我的歧路
我的信仰
九午的家乡教育
《四十自述》自序
诗歌
蝴蝶
病中得冬秀书
鸽子
老鸦
新婚杂诗
老洛伯
关不住了
“应该”
一颗星儿
“威权”
一颗遭劫的星
一笑
湖上
梦与诗
十一月二十四夜
双十节的鬼歌
希望
回向
秘魔崖月夜
也是微云
十月九夜在西山
题在自己的照片上,送给陈光甫
怀人
吴敬梓传
追悼志摩
记辜鸿铭
追忆曾孟朴先生
丁在君这个人
高梦旦先生小传
张伯芩
《胡适作品精选》:
5.古事之实有所指,不可移用者,今往乱用作普通事实。如古人灞桥折柳,以送行者,本是一种特别土风。阳关渭城亦皆实有所指。今之懒人不能状别离之情,于是虽身在滇越,亦言灞桥;虽不解阳关、渭城为何物,亦皆言“阳关三叠”,“渭城离歌”。
又如,张翰因秋风起而思故乡之莼羹鲈脍,今则虽非吴人,不知莼鲈为何味者,亦皆自称有“莼鲈之思”。此则不仅懒不可救,直是自欺欺人耳!由此种种,皆文人之下下工夫,一受其毒,便不可救。此吾所以有“不用典”之说也。
排偶乃人类言语之一种特性,故虽古代文字,如老子、孔子之文,亦间有骈句。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三排句也。“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此皆排句也。然此皆近于语言之自然,而无牵强刻削之迹;尤未有定其字之多寡,声之平仄,词之虚实者也。至于后世文学末流,言之无物,乃以文胜;文胜之极,而骈文律诗兴焉,而长律兴焉。骈文律诗之中非无佳作,然佳作终鲜。所以然者何?岂不以其束缚人之自由过甚之故耶?(长律之中,上下古今,无一首佳作可言也)今日而言文学改良,当“先立乎其大者”,不当枉废有用之精力于微细纤巧之末:此吾所以有废骈废律之说也。即不能废此两者,亦但当视为文学末技而已,非讲求之急务也。
今人犹有鄙夷白话小说为文学小道者,不知施耐庵、曹雪芹、吴趼人,皆文学正宗,而骈文律诗乃真小道耳。吾知必有闻此言而却走者矣。
八日不避俗字俗语吾惟以施耐庵、曹雪芹、吴趼人,为文学正宗,故有“不避俗字俗语”之论也(参看上文第二条下)。
盖吾国言文之背驰久矣。自佛书之输入,译者以文言不足以达意,故以浅近之文译之,其体巳近白话。其后佛氏讲义语录尤多用白话为之者,是为语录体之原始。及宋人讲学以白话为语录,此体遂成讲学正体(明人因之)。当是时,白话已久入韵文,观唐宋人白话之诗词可见也。及至元时,中国北部已在异族之下,三百余年矣(辽、金、元)。此三百年中,中国乃发生一种通俗行远之文学。文则有《水浒》、《西游》、《三国》……之类,戏曲则尤不可胜计(关汉卿诸人,人各著剧数十种之多。吾国文人著作之富,未有过于此时者也)。以今世眼光观之,则中国文学当以元代为最盛;可传世不朽之作,当以元代为最多:此可无疑也。当是时,中国之文学最近言文合一,白话几成文学的语言矣。使此趋势不受阻遏,则中国几有一“活文学出现”,而但丁、路得之伟业(欧洲中古时,各国皆有俚语,而以拉丁文为文言,凡著作书籍皆用之,如吾国之以文言著书也。其后意大利有但丁[Dante]诸文豪,始以其国俚语著作。诸国踵兴,国语亦代起。路得[Luther]创新教始以德文译《旧约》《新约》,遂开德文学之先。英法诸国亦复如是。今世通用之英文《新旧约》乃1611年译本,距今才三百年耳。故今日欧洲诸国之文学,在当日皆为俚语。迨诸文豪兴,始以“活文学”代拉丁之死文学;有活文学而后有言文合一之国语也),几发生于神州。不意此趋势骤为明代所阻,政府既以八股取士,而当时文人如何李七子之徒,又争以复古为高,于是此千年难遇言文合一之机会,遂中道夭折矣。然以今世历史进化的眼光观之,则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此“断言”乃自作者言之,赞成此说者今日未必甚多也)。以此之故,吾主张今日作文作诗,宜采用俗语俗字。与其用三千年前之死字(如“于铄国会,遵晦时休”之类),不如用二十世纪之活字;与其作不能行远不能普及之秦、汉、六朝文字,不如作家喻户晓之《水浒》、《西游》文字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