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故事书系:志趣》选取了中华文明史上的经典故事,对价值观的各个方面做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故事中蕴含着高尚的民族情感、崇高的民族气节、良好的民族品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基本价值观。既高度概括,简洁明快,又深入浅出,喜闻乐见;既亲切入理,凝聚共识,又符合历史,合乎实践。
愚公移山
造父习御
孔子学琴
孔子因材施教
鲁班学艺
墨子兼爱非攻
楚庄王一鸣惊人
扁鹊见微知著
李离以死护法
弦高智退秦军
晏子挫楚王
勾践卧薪尝胆
“兵圣”孙武
庖丁解牛
屈原投江
商鞅徒木取信
苏秦合纵联六国
完璧归赵
毛遂自荐
信陵君尊礼侯赢
张良拾履
苏武不辱使命
司马迁忍辱著《史记》
昭君出塞为和平
节俭的皇帝
王充“驳鬼”
蔡伦造纸
蔡邕救琴
华佗和麻沸散
诸葛亮七擒盂获
管宁割席断交
花木兰替父从军
裴秀的科学制图
闻鸡起舞
……
造父习御
西周时期,有一个名叫作造父的人,他对驾驶马车非常感兴趣,于是就拜当时的驾车高手泰豆学习驾车的技术。
造父跟着师傅泰豆学习的时候,态度十分恭敬,行为举止也非常谦卑,但是三年过去了,不知什么缘故,泰豆什么技术也没有教给造父。造父百思不得其解,便用更加谦虚谨慎的礼节侍奉老师。终于有一天,泰豆把造父叫到跟前,告诉他说:“老前辈们说过,擅长于造弓的工匠,一定要先学习编簸箕;擅长于冶炼金属的能工巧匠,一定要先学会缝皮衣。你先看我快步走路,注意观察我的姿势,等你的姿势练得跟我一样了,走路也跟我一样快了,就可以掌握六匹马的缰绳,驾驭六匹马的大车了,好好练习吧!”造父非常高兴,马上坚定地回答说:“我一定按师傅的教导认真练习。”
为了让造父练习,泰豆带着造父到大山里砍来许多木头,又将这些木头做成一根根的木桩,然后把这些木桩埋在地上,每根木桩仅仅只能容下一只脚站立,每隔一步的距离就设置一根木桩,最后将一根根木桩排成一条路。泰豆给造父做示范,他在木桩上快步行走,又快又稳,从来没有从木桩上面跌下来。看得造父顿时傻了眼,他没有想到师傅原来有这么厉害的本领。这时,泰斗对造父说:“你每天都要练习在木桩上面行走,还要快步来回走,不能够跌下来。”造父牢牢记住了师傅的话,每天天没亮,造父就起床练习,晚上也要练习到很晚才睡,每一步都走得一丝不苟。南于造父的刻苦,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就把泰豆的行走技巧全部学会了。
泰豆看到造父的进步非常惊讶,高兴地对他说:“你真的是聪明敏捷,这么快就都学会了,一般的驾驭马车的人也就相当于你现在的水平吧。”造父对师傅问道:“可是,师傅,我虽然学会了走木桩,但还没有学会驾车啊,这走木桩与我学驾车有什么关系呢?”泰豆语重心长地对造父说:“刚才你走木桩走得这样好,是得力于你的脚,但你体会其中的技巧却是在用心,因为脚是受到心支配的,是与心相适应的。同样的道理也可以运用到驾车上来,要使马走得步伐整齐、步调协调,那就要掌握好马的缰绳和嚼口,不能将缰绳勒得过急或者过松,一定要恰到好处,这样才能使马走得不慢不快,符合你的需要.而这些技巧都要你去用心体会。车马的进退快慢都有节奏,只有适度才行,只有你在内心真正懂得和领会了这个道理,驾驶马车才会得心应手。这样用心去驾驭马,才会合乎马的脾性,操控起来才能让马心领神会。因此,前进后退都有标准,旋转拐弯也都有规矩,掌握了这些规律,跑再远的路程也不会觉得累。”造父听着师傅的讲解几乎人了迷,泰豆接着说道:“真正掌握驾车的技术,应该是马的嚼口与缰绳一致;缰绳与手一致;手与你的心一致。如果达到这种境界,那么驾驶就不必用眼睛来看,更不必用鞭子抽马,而是心中悠闲自在,身体端端正正坐着,马的缰绳不乱,马蹄跨出去也不会有差错;旋转进退,都符合自然规律。这样,即使车轮外再没有路可走,马蹄外再也没有空地可踏,你也不会觉得山谷有多危险,原野是如何平坦,因为这些对于驾车的人来说都已经一样了,是没有任何区别的。现在,我的技术已经全部都传授给你了,你天资聪颖,只要勤学苦练,掌握规律,你就能够得心应手,把车驾好。驾车的道理是这样,做其他的事情也是如此,你一定要牢记在心。”从此,造父谨遵师傅的教导,每天刻苦练习,终于练成了能日行千里的驾车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