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儒学史》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关于韩国儒学发展演变的学术专著,由三部分内容构成:“绪论”,通过对中韩儒学的比较,既阐释了韩国儒学“重气”、“重情”、“重实”的基本特点及韩国儒学的“义理”精神,集中探讨了韩国儒学在“理气”、“心性”、“礼仪”、“以图解说”等方面对中国儒学的细微发展;正文五章内容则是着重对韩国儒学发展演变历史的梳理和论述,依照韩国历史发展的顺序,对李穑、郑梦周、郑道传、权近、徐花潭、李退溪、奇高峰、李栗谷、成牛溪、曹植、金长生、宋时烈、魏岩、韩元震、郑霞谷、李瀷、洪大容、丁茶山、崔济愚、朴殷植等代表人物的儒学思想作了深入阐发,并探究了韩国儒学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性;“附录”中为了突出韩国儒学的特色,将韩国儒学史上两次著名论辩即“四端七情论辩”和“人性物性异同论”的论辩始末及论辩的主要原始珍贵资料刊于书中,以供人们研究和参考。
序
自序
绪论
第一节 韩国儒学的品格和精神
第二节 韩国儒学对中国儒学的发展
第三节 韩国儒学对日本儒学的贡献
第一章 统一新罗前后的儒学(前57-935年)
第一节 高句丽、百济、新罗儒学
第二节 统一新罗时代的儒学
第二章 高丽儒学(918—1392年)
第一节 高丽儒学大观
第二节 高丽太祖的《十训要》和崔承老《时务论》中的儒学
第三节 牧隐李穑和圃隐郑梦周的儒学
第四节 三峰郑道传排佛的儒学
第五节 阳村权近以图解说的儒学
第三章 朝鲜前期儒学(1393——1637年)
第一节 朝鲜儒学概观
第二节 花潭徐敬德唯气的儒学
第三节 退溪李混主理的儒学
第四节 高峰奇大升理气混沦的儒学
第五节 栗谷李珥主气的儒学
第六节 牛溪成浑折衷的儒学
第七节 南溟曹植敬义的儒学
第四章 朝鲜后期儒学(1638——1860年)
第一节 沙溪金长生重礼学的儒学
第二节 尤庵宋时烈直的儒学
第三节 湖洛学者关于性的儒学
第四节 霞谷郑齐斗的阳明学
第五节 星湖李瀷经世致用的实学
第六节 湛轩洪大容的实心实学
第七节 茶山丁若镛
第一章 统一新罗前后的儒学(前57~935年)
第一节 高句丽、百济、新罗儒学
中国儒学早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就已传入古朝鲜社会。例如韩国学者柳承国认为:“与燕昭王(公元前311年~前270年)同时的古朝鲜社会已习得中国儒教思想,并活用于解决国际间之难题。由此可见,孔孟思想于公元前4世纪左右,已经在韩国社会起了机能性的作用。”又如金忠烈认为:“将中国儒教之传来时期,换言之,儒教普及朝鲜半岛的渊源视为公元前4世纪顷,而儒学的受容则以三韩时代为起点”。他的意思就是说:“本人认为儒教传来期之后有儒学受容期。若是,儒教的传来至少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左右,儒学的受容则在汉四郡时代,即公元前100年左右。”可见,中国儒学传人古朝鲜以中国战国时代为发端期,以代为接受期。所以,统一新罗前的儒学直接吸取中国汉代儒学并发展成为当时社会的政治、学问、生活的基本内容,构成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