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环境科学导论(第2版)》从地球科学的基本原理出发,从太阳系和宇宙背景谈起,探讨了地球内外圈层的结构、化学组成和物理特征,阐述了地球的内、外动力作用的发生、发展过程,论述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干预及其后果,重点考察了在地球科学与环境科学交叉点上的问题,大量介绍了当代地球与环境科学的研究动态和最新成果。
《地球环境科学导论(第2版)》可作为高等学校地质、地球化学与环境等专业的基础教材,可供环境科研和环境保护工作者参考,也适合于高等学校理科专业的学生阅读。
总序
修订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绪论——当代的地球与环境科学
1.1 地球与环境科学的研究框架
1.2 当代地球科学的研究领域
1.3 地球科学发展的方向
1.4 世界环境保护战略的转变与现代环境科学的研究方向
第2章 地球的字宙背景
2.1 太阳系的基本事实
2.1.1 太阳
2.1.2 八大行星
2.1.3 太阳系中的小天体
2.1.4 行星的距离分布规律
2.1.5 行星公转轨道的特点
2.1.6 行星的自转方向
2.1.7 太阳系的角动量分配异常
2.2 太阳系起源假说及其发展
2.2.1 康德一拉普拉斯天体演化说——星云说
2.2.2 灾变说和爆发说
2.2.3 新星云说
2.3 宇宙模式
2.3.1 宇宙概念
2.3.2 几个实测的天文事实
2.3.3 大爆炸宇宙学
第3章 固体地球的物理概念
3.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2 地球的重力
3.3 地球内部的放射性
3.4 地球的温度
3.5 地球的磁性
3.5.1 磁场和地磁三要素
3.5.2 地磁场变化和地磁异常
3.5.3 古地磁
3.6 地球的电性
3.6.1 地电的属性
3.6.2 地电异常
3.7 地球的弹性
3.7.1 地球的弹塑性性质
3.7.2 地球内部的弹性和塑性
3.8 地球的结构
3.8.1 内地圈的划分
3.8.2 内地圈的性质
3.8.3 关于壳幔结构的新认识
3.8.4 地壳均衡
3.8.5 内部圈层的运动
第4章 地球的物质组成
4.1 地球的化学组成
4.1.1 克拉克值与丰度的概念
4.2 矿物
4.2.1 矿物的物理性质
4.2.2 矿物的形态
4.2.3 矿物的分类
4.2.4 关于矿物类质同像的概念
4.3 岩石
4.3.1 岩浆岩
4.3.2 沉积岩
4.3.3 变质岩
……
第5章 地球演化的时代概念
第6章 地球的内部活动力学过程
第7章 岩石圈的活动模式
第8章 地球的外部动力学过程
第9章 土壤圈物质循环及环境效应
第10章 水圈物质循环及环境记录
第11章 大气环境
第12章 生物圈环境
第13章 地球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
第14章 古生物演化与古气候变迁
参考文献
日地空间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活动场所,空间天气的灾变常造成卫星失效、通讯中断、导航系统失灵、飞行物跟踪识别困难、核电站变压器、电网烧毁等等,给人类活动带来巨大损失。日地空间领域关注的前沿是:太阳磁场的产生、结构及其能量的转换和释放;探究电离层-热层-中层系统中的电动力学过程;探测研究磁尾及其与磁层整体变化间的关系;研究空间等离子体基本问题,如磁重联、粒子加速等;研究极区中层大气云与极区中层气象之间的联系,极区中层气候的长期变化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关系等等,它们都是日地环境和空间天气研究的重要内容。关键科学问题是:认识日地空间环境;探索灾害性空间天气的发生机理、变化规律;空间天气灾害预报以及空间天气灾害的影响。
(9)地球系统模式与模拟
地球系统探测、观测与信息处理的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等正在地球系统的框架下为地球科学的发展进入整体研究的时代提供了特别重要的契机。
“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与纲要中提出了地球科学的前沿问题在于: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主要研究方向:地球系统各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