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妹妹即将过三十岁生日,她最想与妹妹分享的,就是这快三十年的共同经历。只是有些事情妹妹因为年纪小记不得了,作者就帮助妹妹补上这段记忆。这三十年从上个世纪70年代中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作者记录这段时间内一家人幸福的小事,尤其是与妹妹的趣事,还记录了所有同时代人的一些共同回忆。生于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的人看了之后一定会发出会心微笑。
作者还画了100幅左右的插图,生动而有趣。很多出生于70年代的人,看了作者的书,会觉得格外亲切,比如画丁老头、看过的春晚、张明敏、费翔、霍元甲、射雕英雄传等等,在那个年代,物质生活还有些匮乏,儿时的玩具很少,有些玩具还是父母做的,但是那个时候的孩子更无忧无虑,也更知道如何在身边的世界中得到更多的乐趣,而且跟小伙伴之间的交往更多。作者把这些都记在了书里。作者跟妹妹从小是在东北长大的,所以本书还有很多东北的味道。的灰的帖子在天涯社区贴出之后,引起了一片忆旧的风潮。
将三十年的记忆补齐,当作最珍贵的礼物,送给亲人,送给所有的人。作者用心记录三十年来一家人幸福的小事,尤其是与妹妹的趣事,还记录了所有同时代人的一些共同回忆。
百余幅精致插图,所有同龄人的回忆碎片。本书在天涯网络社区引发回忆往事的热潮!
1
我差不点儿就没有妹妹了。
现在让我重新选择的话,当然一定要有妹妹,金银财宝都可以不要,妹妹怎么能没有?不过小时候我一个人过得很开心,还真没想过弟弟妹妹是怎么回事。那时候计划生育还不是基本国策呢,国家提倡的是一对夫妻两个孩,老爸老妈也不是没想过再生一个孩子跟我作伴,可我爷爷说:“婉琳已经很完美了,我看要这一个就行啦。”
有些事情啊你特意想要的时候不一定来,不是特意想要的话,反而无心插柳地它就来了。一九七七年夏天,我四岁半那时候,老妈怀孕了。小两口当时都在县高中里当老师,革命的教学任务正紧,对要不要这孩子有点犹疑,问爷爷奶奶,说:“既然来了,就要了呗!”问姥姥姥爷,说:“婉琳一个人也挺孤单的,有个弟弟妹妹不错。”放眼看看邻居同事,不少都是两个孩,于是妹妹,就这样留了下来。那时候大家还不知道,她是新中国最后一代有亲哥哥亲姐姐的小孩,“一对夫妻一个孩”的口号就在她诞生之后诞生,我差不点儿就是独生子女,她也不知道会跑哪儿刮旋风去了。
那时候的我还只会疯玩,家里的事没我发言的余地,所以对妹妹的光临没起到什么作用。直到那年冬天,老妈才想起来征求我的意见,我现在还记得她穿着大棉袄,站在楼梯边上,俯下身来问我:“给你生个小弟弟好不好?”
我拍着手说:“好啊好啊!”
直到妹妹呱呱落地之前,老爸老妈都以为怀的是“小弟弟”。“因为怀她和怀你时的感觉太不同了,肚子里的宝宝一直上窜下跳,非常活跃,胎动特别的厉害,”我自己生宝宝的时候,老妈跟我回忆说,“而且我怀你的时候爱吃辣的,到怀她的时候,就只爱吃酸的,要你爸到处找话梅、山果子、酸菜、酸枣、酸萝卜什么的来吃;妊娠反应也不像怀你时那么严重,感觉完全都不一样……”
唯一相同的可能就是,这位“小弟弟”和我一样,都是过了预产期很久都不生。我是在老妈肚肚里蹲了十一个月才降临人世,所以取名叫“婉琳”(晚临);“弟弟”呢,预产期在二月十日,结果连三月十日都到了,仍然四平八稳地不肯生出来。
那时候老妈带我去了浙江金华,在我做护士长的大姨家里待产。南方水土好,物产丰富,老妈像吹气似的胖了几十斤,健康结实,心情愉快,就是迟迟不生,有点让人烦躁。我家住在金华第五中学附近,老妈经常挺着大肚子在校园里散步,希望“小弟弟”赶紧生出来。到后来她自创“剧烈运动催生法”,在操场上跳沙坑,玩双杠,绕着圈儿长跑!当然了,一个大肚子孕妇在操场上跑步有点搞笑,可我老妈动用了智慧的大脑,要我在前头跑,她假装捉我,气喘吁吁地在后头追!
一九七八年三月十六日,不知是不是“剧烈运动催生法”生效,“小弟弟”终于有了新动向,老妈进医院了。第二天,大姨回家告诉我:“给你生了个小妹妹!”我疑惑地想:“小弟弟是怎么变成小妹妹的?妈妈在医院跟人交换了?”
妹妹出生第三天,我跟着大姨到医院,看到了襁褓中的小婴儿。她比我想象中的丑多了。我原以为“妹妹”,这么好听的称呼,怎么也该像我喜欢的那个大洋娃娃,黑头发,白皮肤,大眼睛,长睫毛;可是我看到的妹妹,极小极小的一团,全身粉红色,脸上皱皱巴巴,脏不出溜,而且还不肯睁眼睛。
妈妈说:“你可以抱一抱。”将小婴儿交到我手里。我小心地抱着她。直到现在我都记得她在我臂弯里的重量。很重。微微地动。
时光,真是不能解释的东西,一下子,就过去了三十年。
2
妹妹还未满月,因为妈妈产假即将到期,就和我一起随着妈妈,北上回家啦。那时候还不兴坐飞机,我们在舅舅的护送下,乘火车乘汽车从浙江杀回辽宁,一路没忘了游山玩水,游览了杭州、苏州、无锡、上海……直到我自己也生了宝宝,遥想当年,才明白刚刚坐完月子的老妈,抱着一个小婴儿,牵着一个五岁小孩,居然还能游山玩水,是何等可歌可泣的事情!
回到家里,与一直驻守家园的老爸团聚,合家兴奋。大家商量着赶紧给妹妹取名字。——因为事先以为是男孩,预备的都是男孩名字,全都用不上。在金华,大姨一家都呼妹妹为“小二傻”,说她憨厚,爱笑,傻头傻脑地招人疼爱。老妈说:“不行,以后不许叫了!时间长了变成外号,小姑娘家,怎么可以!”
我郑重地向老爸老妈献计,建议给妹妹取名叫“秀兰”。那时候我们做游戏有段儿歌:“编,编,编花篮,有个小孩叫秀兰……”在我心里头,“秀兰”就是最好听的女孩名字。没想到我当宝贝似的给爸妈讲,他俩连听都不要听。
他俩都不知道,我小时候曾经梦想改名叫“秀兰”来着,觉得比“婉琳”这个名字好听得多。其实老爸老妈最早给我取的名字是“姚歌”,老妈怀了宝宝还不知道是男是女的时候,就给自己买了个洋娃娃,取名叫“姚歌”,和老爸共同想象是自己将来的宝宝。他俩还有个动议取名叫“姚命”,以后谁一喊我名字,都像在求饶一样,多威风。后来又决定取三个字的名字,遂改名叫“姚浅舒”,字面好看,字意温馨,字音同“摇钱树”,大吉大利。我差不点儿就叫了这个危险的名字,直到有一天老爸说:“万一咱闺女将来做了国家主席,跟外宾一介绍‘国家主席摇钱树’,比较地不严肃。”所以后来又改了。
按家谱排的话,我这一辈应该从“天”字,所以奶奶给我取名叫“姚天娇”,若是男孩,就叫“姚天骄”。但是爷爷说:无论男孩女孩,都不必从家谱,喜欢什么就叫什么好了。所以我最后还是“姚婉琳”。
到现在很多朋友都说我的名字好听,好看,“像琼瑶小说里的人物”,小时候真是完全没觉得。琼瑶小说里还果真有“婉琳”这个人,在《浪花》那一本里。《浪花》讲的是第三者的爱情,所有的人包括第三者在内都是无懈可击的好人,唯一一个反面人物就是男主角的原配婉琳女士。
现在混迹网络世界,终于可以给自己乱起名字了,可惜我已经不想改名叫“秀兰”了。先后叫过“林琅”、“快活林”、“人比黄瓜瘦”,都没什么创意。一度自命名为“大钱包”,因为在聊天室里叫“林琅”没人理睬,改名叫“大钱包”之后,前来搭话的人就比较多。
至于我现在的网名“的灰”,纯是一个玩笑。因为妹妹喜欢电影《东邪西毒》,拿它的英文名《Ashes of Time》做了自己的名字,“时间的灰”。我和她混同一个论坛,一度使用同一个名字,后来自立门户,偷懒,就取了“时间的灰”的下半截。叫上半截“时间”的那位,就是我老妈。
名字只是一个符号,不过故事总是很多。想这一两个汉字经历种种周折,可能就此伴你一生,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妹妹取名字没经历什么周折。因为已经有“婉琳”在前,老爸老妈很快就给取了名字叫“佳琳”,“又加上一个琳”的意思。
3
加上一个琳之后,老爸老妈面临着新生活的挑战。最紧迫的一个挑战是老妈要上班了,刚刚满月不久的妹妹就得丢在家里。老妈说:“婉琳,你要在家好好照顾妹妹呀。”
我现在回想:五岁的小孩,懂得照顾什么呢?天底下可能有许多早熟的孩子自小就学会了做家务,但那孩子绝对不是我。我那时候除了疯玩,真是什么都不知道。可是老爸老妈也没有别的办法,上班时间一到,哐当,我就和一个小婴儿一起给关在家里了。
妹妹那时候还不会坐,整日躺在摇车里。竹制的摇车是我小时候睡过的,虽然过了这么多年,仍然很结实,老骥伏枥,坚守岗位。我一边看小人书,一边慢慢地推动那个摇车,好在妹妹很乖,一般不哭不闹。
很多事情,我一直都没有跟爸妈说。他俩以为我在家里照顾妹妹四海升平无风无浪,其实不是的。有一次我试图给妹妹换尿布,结果拿下来之后就装不上去了。眼看着妹妹又开始嘘嘘,水漫金山,我一慌,随手捞过爸爸的帽子塞在她屁股底下。那帽子后来我在水盆里蘸了蘸,放到太阳底下晒了,也不知道爸爸发现没有。
还有一次爸爸妈妈临上班的时候给我留了两块酥糖。这可是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我一边推着摇车,一边有滋有味地慢慢享受。低头向摇车里一瞧,妹妹正瞪着圆溜溜的两只小眼看着我呢。“怎么,馋啦?”做姐姐的当然要发挥大公无私的精神,何况爸爸妈妈反复叮咛要精心照顾妹妹呢,于是我将一块酥糖捏碎了,慢慢喂给她吃。——我还知道捏碎了喂,真是谢天谢地!
现在我自己生宝宝,半年的产假都嫌不够,不明白老妈当年为什么只给休五十四天。或许是因为抓革命促生产的精神要求着每一个人,必须无私无畏地投身革命工作吧。妹妹还算有我照顾,我小时候更惨,很长时间里是自己一个人躺在家里的。妈妈早晨上班前喂一次奶,学生课间操的时候跑回来喂一次奶,晚上下班回来再喂奶。奶水不够的时候,要掺一些粮食喂,当时老爸老妈配给的粮食是高梁米,叫“晋杂五号”,极其糙硬,要煮很久很久。他俩早上上班的时候用炉子煮上一小锅,下班回来才能给我兑米汤喝。——只能喝米汤,吃米粒的话,大人都觉得扎嗓子。
……
1
我差不点儿就没有妹妹了。
现在让我重新选择的话,当然一定要有妹妹,金银财宝都可以不要,妹妹怎么能没有?不过小时候我一个人过得很开心,还真没想过弟弟妹妹是怎么回事。那时候计划生育还不是基本国策呢,国家提倡的是一对夫妻两个孩,老爸老妈也不是没想过再生一个孩子跟我作伴,可我爷爷说:“婉琳已经很完美了,我看要这一个就行啦。”
有些事情啊你特意想要的时候不一定来,不是特意想要的话,反而无心插柳地它就来了。一九七七年夏天,我四岁半那时候,老妈怀孕了。小两口当时都在县高中里当老师,革命的教学任务正紧,对要不要这孩子有点犹疑,问爷爷奶奶,说:“既然来了,就要了呗!”问姥姥姥爷,说:“婉琳一个人也挺孤单的,有个弟弟妹妹不错。”放眼看看邻居同事,不少都是两个孩,于是妹妹,就这样留了下来。那时候大家还不知道,她是新中国最后一代有亲哥哥亲姐姐的小孩,“一对夫妻一个孩”的口号就在她诞生之后诞生,我差不点儿就是独生子女,她也不知道会跑哪儿刮旋风去了。
那时候的我还只会疯玩,家里的事没我发言的余地,所以对妹妹的光临没起到什么作用。直到那年冬天,老妈才想起来征求我的意见,我现在还记得她穿着大棉袄,站在楼梯边上,俯下身来问我:“给你生个小弟弟好不好?”
我拍着手说:“好啊好啊!”
直到妹妹呱呱落地之前,老爸老妈都以为怀的是“小弟弟”。“因为怀她和怀你时的感觉太不同了,肚子里的宝宝一直上窜下跳,非常活跃,胎动特别的厉害,”我自己生宝宝的时候,老妈跟我回忆说,“而且我怀你的时候爱吃辣的,到怀她的时候,就只爱吃酸的,要你爸到处找话梅、山果子、酸菜、酸枣、酸萝卜什么的来吃;妊娠反应也不像怀你时那么严重,感觉完全都不一样……”
唯一相同的可能就是,这位“小弟弟”和我一样,都是过了预产期很久都不生。我是在老妈肚肚里蹲了十一个月才降临人世,所以取名叫“婉琳”(晚临);“弟弟”呢,预产期在二月十日,结果连三月十日都到了,仍然四平八稳地不肯生出来。
那时候老妈带我去了浙江金华,在我做护士长的大姨家里待产。南方水土好,物产丰富,老妈像吹气似的胖了几十斤,健康结实,心情愉快,就是迟迟不生,有点让人烦躁。我家住在金华第五中学附近,老妈经常挺着大肚子在校园里散步,希望“小弟弟”赶紧生出来。到后来她自创“剧烈运动催生法”,在操场上跳沙坑,玩双杠,绕着圈儿长跑!当然了,一个大肚子孕妇在操场上跑步有点搞笑,可我老妈动用了智慧的大脑,要我在前头跑,她假装捉我,气喘吁吁地在后头追!
一九七八年三月十六日,不知是不是“剧烈运动催生法”生效,“小弟弟”终于有了新动向,老妈进医院了。第二天,大姨回家告诉我:“给你生了个小妹妹!”我疑惑地想:“小弟弟是怎么变成小妹妹的?妈妈在医院跟人交换了?”
妹妹出生第三天,我跟着大姨到医院,看到了襁褓中的小婴儿。她比我想象中的丑多了。我原以为“妹妹”,这么好听的称呼,怎么也该像我喜欢的那个大洋娃娃,黑头发,白皮肤,大眼睛,长睫毛;可是我看到的妹妹,极小极小的一团,全身粉红色,脸上皱皱巴巴,脏不出溜,而且还不肯睁眼睛。
妈妈说:“你可以抱一抱。”将小婴儿交到我手里。我小心地抱着她。直到现在我都记得她在我臂弯里的重量。很重。微微地动。
时光,真是不能解释的东西,一下子,就过去了三十年。
2
妹妹还未满月,因为妈妈产假即将到期,就和我一起随着妈妈,北上回家啦。那时候还不兴坐飞机,我们在舅舅的护送下,乘火车乘汽车从浙江杀回辽宁,一路没忘了游山玩水,游览了杭州、苏州、无锡、上海……直到我自己也生了宝宝,遥想当年,才明白刚刚坐完月子的老妈,抱着一个小婴儿,牵着一个五岁小孩,居然还能游山玩水,是何等可歌可泣的事情!
回到家里,与一直驻守家园的老爸团聚,合家兴奋。大家商量着赶紧给妹妹取名字。——因为事先以为是男孩,预备的都是男孩名字,全都用不上。在金华,大姨一家都呼妹妹为“小二傻”,说她憨厚,爱笑,傻头傻脑地招人疼爱。老妈说:“不行,以后不许叫了!时间长了变成外号,小姑娘家,怎么可以!”
我郑重地向老爸老妈献计,建议给妹妹取名叫“秀兰”。那时候我们做游戏有段儿歌:“编,编,编花篮,有个小孩叫秀兰……”在我心里头,“秀兰”就是最好听的女孩名字。没想到我当宝贝似的给爸妈讲,他俩连听都不要听。
他俩都不知道,我小时候曾经梦想改名叫“秀兰”来着,觉得比“婉琳”这个名字好听得多。其实老爸老妈最早给我取的名字是“姚歌”,老妈怀了宝宝还不知道是男是女的时候,就给自己买了个洋娃娃,取名叫“姚歌”,和老爸共同想象是自己将来的宝宝。他俩还有个动议取名叫“姚命”,以后谁一喊我名字,都像在求饶一样,多威风。后来又决定取三个字的名字,遂改名叫“姚浅舒”,字面好看,字意温馨,字音同“摇钱树”,大吉大利。我差不点儿就叫了这个危险的名字,直到有一天老爸说:“万一咱闺女将来做了国家主席,跟外宾一介绍‘国家主席摇钱树’,比较地不严肃。”所以后来又改了。
按家谱排的话,我这一辈应该从“天”字,所以奶奶给我取名叫“姚天娇”,若是男孩,就叫“姚天骄”。但是爷爷说:无论男孩女孩,都不必从家谱,喜欢什么就叫什么好了。所以我最后还是“姚婉琳”。
到现在很多朋友都说我的名字好听,好看,“像琼瑶小说里的人物”,小时候真是完全没觉得。琼瑶小说里还果真有“婉琳”这个人,在《浪花》那一本里。《浪花》讲的是第三者的爱情,所有的人包括第三者在内都是无懈可击的好人,唯一一个反面人物就是男主角的原配婉琳女士。
现在混迹网络世界,终于可以给自己乱起名字了,可惜我已经不想改名叫“秀兰”了。先后叫过“林琅”、“快活林”、“人比黄瓜瘦”,都没什么创意。一度自命名为“大钱包”,因为在聊天室里叫“林琅”没人理睬,改名叫“大钱包”之后,前来搭话的人就比较多。
至于我现在的网名“的灰”,纯是一个玩笑。因为妹妹喜欢电影《东邪西毒》,拿它的英文名《Ashes of Time》做了自己的名字,“时间的灰”。我和她混同一个论坛,一度使用同一个名字,后来自立门户,偷懒,就取了“时间的灰”的下半截。叫上半截“时间”的那位,就是我老妈。
名字只是一个符号,不过故事总是很多。想这一两个汉字经历种种周折,可能就此伴你一生,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妹妹取名字没经历什么周折。因为已经有“婉琳”在前,老爸老妈很快就给取了名字叫“佳琳”,“又加上一个琳”的意思。
3
加上一个琳之后,老爸老妈面临着新生活的挑战。最紧迫的一个挑战是老妈要上班了,刚刚满月不久的妹妹就得丢在家里。老妈说:“婉琳,你要在家好好照顾妹妹呀。”
我现在回想:五岁的小孩,懂得照顾什么呢?天底下可能有许多早熟的孩子自小就学会了做家务,但那孩子绝对不是我。我那时候除了疯玩,真是什么都不知道。可是老爸老妈也没有别的办法,上班时间一到,哐当,我就和一个小婴儿一起给关在家里了。
妹妹那时候还不会坐,整日躺在摇车里。竹制的摇车是我小时候睡过的,虽然过了这么多年,仍然很结实,老骥伏枥,坚守岗位。我一边看小人书,一边慢慢地推动那个摇车,好在妹妹很乖,一般不哭不闹。
很多事情,我一直都没有跟爸妈说。他俩以为我在家里照顾妹妹四海升平无风无浪,其实不是的。有一次我试图给妹妹换尿布,结果拿下来之后就装不上去了。眼看着妹妹又开始嘘嘘,水漫金山,我一慌,随手捞过爸爸的帽子塞在她屁股底下。那帽子后来我在水盆里蘸了蘸,放到太阳底下晒了,也不知道爸爸发现没有。
还有一次爸爸妈妈临上班的时候给我留了两块酥糖。这可是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我一边推着摇车,一边有滋有味地慢慢享受。低头向摇车里一瞧,妹妹正瞪着圆溜溜的两只小眼看着我呢。“怎么,馋啦?”做姐姐的当然要发挥大公无私的精神,何况爸爸妈妈反复叮咛要精心照顾妹妹呢,于是我将一块酥糖捏碎了,慢慢喂给她吃。——我还知道捏碎了喂,真是谢天谢地!
现在我自己生宝宝,半年的产假都嫌不够,不明白老妈当年为什么只给休五十四天。或许是因为抓革命促生产的精神要求着每一个人,必须无私无畏地投身革命工作吧。妹妹还算有我照顾,我小时候更惨,很长时间里是自己一个人躺在家里的。妈妈早晨上班前喂一次奶,学生课间操的时候跑回来喂一次奶,晚上下班回来再喂奶。奶水不够的时候,要掺一些粮食喂,当时老爸老妈配给的粮食是高梁米,叫“晋杂五号”,极其糙硬,要煮很久很久。他俩早上上班的时候用炉子煮上一小锅,下班回来才能给我兑米汤喝。——只能喝米汤,吃米粒的话,大人都觉得扎嗓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