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南极科考:中国首次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首战告捷:中国参加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
宣战贫困:中国政府正式启动温饱工程
屡建奇功:中国礼炮兵的成长历程
展现国威:中国国宾护卫队的成长历程
改革脚印:中国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特区之行: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
一、艰难起步
初步设想通信卫星方案/002
购买外国卫星地面站/005
提议发展叶国卫星通信事业/008
中央批准通信卫星工程/011
张爱萍提出“三步走”规划/018
开始设计通信卫星方案/020
二、研制试验
张爱萍姐建领导班子/024
任新民总负责卫星工程/034
第一次发射通信卫星/043
第二次发射通信卫星/049
成功进行卫星通信试验/057
庆祝通信卫星发射成功/061
三、初具规模
决定自主研制通信卫星/064
“东方红-2甲”号发射成功/069
研制“东方红-3”号卫星/073
成功发射“东方红-3”号卫星/078
“东方红-3”号平台创造新纪录/085
发射“东方红-3”号后继星/091
四、创造辉煌
成立通信广播卫星公司/096
用最短时间研制新的通信卫星/099
打响五年揭幕第一仗/104
“东方红-4”号平台立项/107
创造“东方红-4”号大平台/109
开拓国际通信卫星市场/112
“尼星”团队书写速度奇迹/116
1982年,试验通信卫星的研制工作已临近尾声。
正样发射的仪器于1983年3月开始齐套总装。其中经过执行机构部件焊装,整星检漏,控制系统姿态测量部件安装,精度检测,其他仪器安装,整星电性测试,质量特性测量,力学环境验收试验,精度和漏率复测,共历时5个月。最后于1983年8月经过总设计师系统评审,认为满足各项设计指标要求,质量合格。
发射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是一个系统工程,技术难度大、涉及面广、综合性强。从1981年到1983年,通信卫星指挥人员组织召开了多次各系统总设计师联席会议,以便协调各大系统之间的重大技术问题,以及各系统之间的计划安排、进度要求,使整个工程符合总的研制流程和最后的发射时间。
1983年,我国著名控制专家宋健,当时任航天部副部长。他敏锐地发现,发射静止卫星的关键之一是从星箭分离到定点过程的控制,这是一项多学科综合协调控制过程,必须组织最强的技术队伍一起工作,才能确保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