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历史》择取内容的原则:第一,紧扣人类发展脉搏,突显历史重大脉点;第二,剖析历史深刻渊源,聚焦当代社会热点;第三,展现喜闻乐见的历史题材,刻画客观真实的历史细节;第四,尊重历史科学内涵,倡导多样历史表现形式。古今中外社会上的任何一个事件、一个人物、一件文物、一幅图画、一处遗迹、一首歌曲、一种文化现象等都可以作为一个点展开,突出客观性、可读性、故事性、趣味性,强调独立的视角和思考,蕴含丰富的历史人文价值。《中国国家历史》肩负时代的历史使命,将聚集强大的专家团队,并吸收民间精粹力量,采用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尽最大努力满足民众的阅读要求。
《中国国家历史1》肩负时代的历史使命,将聚集强大的专家团队,并吸收民间精粹力量,采用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尽最大努力满足民众的阅读要求。
国家记忆
胡阿祥:看一台中国历史的大戏——何谓中国
司徒千钟: “居天地之中者日中国”——石介《中国论》中的国家观念
韩异:“天下”与“蛮夷”——古代中国的国家认同
曹南屏: “夷”与“洋”:偏远的“他者”——近代中国观念与物质的双重变奏
专家视野
拓跋汗:中国的“道德”历史
祝宏俊:希罗多德论幸福
历史资源
陈红民:白崇禧受严密监视的晚年
左双文:陪都战时生活:
一些可能曾被忽略的侧面
陆雪梅:停云留翰
文徵明之碑刻拓片特展
陈紫竹:毒药、炸弹与蔡元培
陈仲丹:日本兰学
门辉:日本铁路的初兴
历史故事
张晓路:西进路上的血泪与荣光
王飞:曾国藩巧断“湖团案”
张梦晗:何以不称“厉幽”而称“幽厉”
历史随想
陈伟国:历史的精彩在于富有故事性
刘克明:河西走廊游记
图说曲解
吕超:和平·鸽
胡晓莹:曲之师长——叙说《广陵散》
互动栏目
历史是什么
书海阅历
《中国基础教育学科年鉴》
《老师的谎言》
胡适认为贞操不是个人的事,而是人对人的事:不是一方的事,而是男女双方的事。男女尊重彼此的爱情,心思专一,不再爱别人就是贞操。“烈女不更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男了专制的贞操论。
在新文化人士的大力批判下,旧道德声誉大跌,新道德日益深入人心。当时的新道德,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内容:
一、思想自由、人格独立
个人只需要服从真理,至于荒谬的“名分”、“伪道德”、不良专制的法令制度,都可以唾弃和破坏。陈独秀说:现代伦理学上的个人人格独立,与经济学上之个人财产独立,可以互相证明,其学说不可动摇;社会风纪,物质文明,因此大进。两者比较起来,人格的独立更为重要,如失个人独立之人格,复无个人独立之财产。
二、个人丰义
陈独秀认为,社会的文明幸福是个人造成的,也是个人应该享受的,满足正当的欲望是个人生存的根本理由,所以努力创造幸福的个人主义是应当肯定的。胡适指出个人主义的道德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假的个人主义”,就是把个人的幸福和快乐看得至高无上的为我主义,其性质是自私自利,只顾自己的利益,不管别人的利益。第二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