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收录35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其中绝大部分来着巴黎罗丹博物馆,并首次以出版物的形式公之于众。作为现代雕塑之父,本书追溯了罗丹赋予激情与创造力的艺术生涯。揭秘了其经典作品背后不为人知的创作缘起,曲折经历与不期而至的种种非议和争议。
《罗丹》作者安托瓦内特·诺曼德·罗曼是国际上罗丹艺术研究的权威学者之一,曾担任罗丹博物馆馆长。《罗丹》可谓作者穷尽罗丹博物馆之馆藏史料,集毕生研究成果的重要著作,是目前国际上罗丹研究的重要文献之一。
★ 收录35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其中绝大部分首次以出版物的形式公之于众。
★ 罗丹艺术研究的权威学者--罗丹博物馆前馆长亲自执笔。
★ 京版北美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罗丹回顾大展献礼之作 。
引言:成为“罗丹”之前
童年和教育经历
雕塑生涯的开始
第一章 不同寻常的成名之路
寻求官方认可
英格兰和比利时的岁月
为名人塑像
巴黎:第一批买主和收藏家
新的社会地位
第二章 《地狱之门》和《加莱义民》
“做苦力的地方……”
《地狱之门》:一座墙和一群人
米开朗琪罗的“秘密”……
加莱义民111
为参加1889年世界博览会而完成《地狱之门》?
莫奈一罗丹艺术展:选择《加莱义民》
第三章 1889年的罗丹
一个“名气与日俱增”的名字
《乌戈利诺》:无限接近但丁
多种材料来源、反复借鉴:《吻》
让身体说话
接近大师
无限接近自然
全新的创作模式
组合雕像:《我很美》
组合技术:《三个影子》
早期的部分作品
第四章 《维克多·雨果像》和《巴尔扎克像》:新的小朽之作
《儒勒·巴斯蒂安·勒帕热像》和《克劳德·洛林像》(Claude Lorrain):第一批革新的形象
被拒绝的《维克多·雨果像》第一方案
《维克多·雨果坐像》、《维克多·雨果立像》和《巴尔扎克像》:三项同时进行的设计(1891—1895年)
大型雕塑,1894 1898年
寻找本质
迟到的认可
第五章 石膏像和大理石像
逐渐在国际上声名鹊起
钟情大理石,拒绝雕刻刀
石膏像:一种独有的表达方式
从石膏像到大理石像:罗丹和他的合作者们
象征主义的大理石像
洒脱的作品
第六章 罗丹与现代艺术:1895—1900年转折期
从《亚当》到《沉思》: “非言语交际”原则
用雕塑战斗
1900年的《地狱之门》:拒绝限制
对素描的热爱:“追寻自然”
罗丹的方法
“艺术是一种爱的形式”
素描与雕塑
第七章 肖像的偏象征主义化
肖像理论:“灵魂是伟大的雕塑家”
卡米尔
密涅瓦
世界各地订单的魅力
象征主义的象征
第八章 古代艺术品和自然:永恒的美
处于名誉顶峰的艺术家
收藏和收藏家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罗丹作品
对古代艺术饱含热情
《行走的人》:姿势和动作
不完整的雕像:纯粹的美:
一些“杂乱的石膏像……刚刚逃过一场大劫难”
大教堂的探索时期
《柬埔寨舞女》和《舞蹈的动作》: “一组介于日本风和希腊风之间的快照”
古代艺术和自然来自同一个奥秘
结束语:罗丹的荣耀
生命的最后几年
捐赠
1917年以后:罗丹博物馆的策略
美国的论战
共鸣
附录
生平年表
注释
参考文献
1875年初,半身像《塌鼻男人》(插图35)获许进入巴黎官方沙龙展。受此鼓舞,罗丹开始寻求创作更大型的作品,即日后的《青铜时代》(插图24、26、27)。他花了大约两年时间创作这一作品。在此期间,除在1876年2月进行第一次意大利之旅外(游历罗马、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他一直都在工作。在创作过程中,罗丹对一些“专业模特”的照片进行了研究,也曾尝试过让他们摆出理想的姿势。可是效果不甚理想,因为他们摆的姿势都太中规中矩了。于是他决定放弃使用专业模特。 1875年10月,他开始同奥古斯特奈伊(Auguste Neyt)——一位22岁的士兵合作。在伊克塞尓无忧街的工作室里,奈伊说道:“练习摆姿势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罗丹不希望我展示过多的肌肉,他厌恶那些学院派的姿势……这位大师需要的是一种现场摆出的‘自然’姿势。还好,我最终成功地达到了他的要求。”罗丹一直让他摆出各种不同的、符合自身特质的姿势,直至最终找到那个完全符合要求的姿势——这种姿势必须是自然的,非为创作而刻意为之的。“作品要表现出对生活真挚、热烈而又独一无二的爱。对我来说,这是一条必须遵守的准则。直到今天,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