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道德问题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能否建立新型主客体关系的关键。本书融汇了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理论,从人类关于角色的探讨入手,系统地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角色道德问题。全书共分为7章,包括:关于角色的探讨;人的活动与角色扮演;角色道德问题凸显与角色道德追问;思想政治教育中角色道德建设的作用和地位;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的角色道德;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角色变化及角色势能;思想政治教育中角色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路。具体来说,系统地梳理了角色概念的缘起与角色理论的演进;分析了角色道德问题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凸显以及进行角色道德追问的必要性;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存在的角色道德问题,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挖掘其角色责任和角色道德;从角色认知、角色情感、角色扮演等方面探寻思想政治教育中角色道德提升的路径。
第一章 关于角色的探讨
一、角色理论溯源
二、角色理论在各学科的运用
三、角色与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章 人的活动与角色扮演
一、人的活动中的角色问题
二、角色在人的存在中的意义
三、角色的特征与类型
四、角色学习与角色扮演
五、角色扮演与社会发展
第三章 角色道德问题凸显与角色道德追问
一、市场经济与人的角色流变
二、社会现实中的角色问题
三、角色道德的价值诉求
四、角色道德问题凸显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中角色道德建设的作用和地位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
二、角色承担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道德问题
四、思想政治教育中角色道德建设的位能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的角色道德
一、教育者职业道德角色化的必要性
二、教育者的角色特征
三、教育者的角色素质结构
四、思想政治教育者角色实现的条件
五、思想政治教育者角色道德的本质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角色变化与
角色势能
一、受教育者角色变化
(二)认识活动中角色的趋向性
认识活动中角色的趋向性是指在人的认识活动中,角色定位自觉不自觉地规定认识的背景条件和视域。社会角色(Social Role)是指一个人在给定情境中,人们期待他做出的一套由社会界定的行为模式。不同的社会情境,需要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也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认识背景和认识平台。角色不是个人认定的,而是社会的产物,是长期社会化的结果。在这种社会化的过程中,不同的社会团体,对于不同角色的行为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模式和规定并稳定地为全社会所认同。作为个体的人在接受某一角色以后,就会根据社会所期望的角色应该达到的行为规范表现出实际行为,即具体的角色行为。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角色定位。
下面是一个反映由角色定位导致认识趋向的典型事例。在一次社会学的实验中,受试者是9名大学生,赋予他们的角色分别是看守和囚犯,试验结果是9名温文尔雅的大学生变成了专横的看守或者消极的囚犯,这种角色的差异主要在于受试者对于看守和囚犯的角色认同不一样:看守被认为是这样一类人,他们限制囚犯的自由,管理囚犯的行为,以权力限制囚犯的反抗;而囚犯被认为是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