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的关切,以哲学前提批判反思的方式,通过教师理解性实践的视角,审视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可能的元问题,为思想政治教育哲学话语系统的构建提出一个新的范畴,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结构”。旨在揭示以人为本和交互理解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条件下,教育者通过自身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交互作用所确立起来的关系性存在,进而在教育主体思维中建构起的“先在结构”,是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可能的重要前提和先决条件。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结构,共分五个章节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先在结构的本质和特征、要素与系统、机制与运行、境遇与超越、优化与建构,为深入探讨和有效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础性前提问题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先在结构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先在结构问题的提出
二、先在结构在哲学研究中的体现
三、先在结构在各学科领域中的研究进程
四、思想政治教育先在结构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先在结构的本质和特征
一、思想政治教育先在结构的本质内涵
二、思想政治教育先在结构的基本特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先在结构的基本功能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先在结构的要素与系统
一、思想政治教育先在结构的基本构造
二、思想政治教育先在结构的层次类型
三、思想政治教育先在结构的主要图式
四、思想政治教育先在结构的构成方式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先在结构的机制与运行
一、思想政治教育先在结构的形成机制
二、思想政治教育先在结构的显化机制
三、思想政治教育先在结构的融接机制
四、思想政治教育先在结构的运行机制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先在结构的境遇与超越
一、困境思考
二、场域思考
三、过程思考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先在结构的优化与建构
一、理想化
这尤其体现在对未成年人“做人”的教育上。首先,未成年人处于成长发展期,他们的思想意识领域还处于一块“白板”的状况,思想政治教育面对这块“白板”具有养成性教育的功能。这种教育是通过特定的教育方式,使受教育者的“白板”在“选择”时,在教育者的引导下自主“描绘”,达到选择性与引导性的统一,从而逐渐养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其次,当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和道德行为有悖于社会要求时,思想政治教育就无疑要发挥其转变性的教育功能,使受教育者从原来存在的非良性的思想道德品行扭转到良性发展的方向上来。
(三)目标定位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教育者通过先在结构把社会和学校的相对宏观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体化,在价值前瞻的基础上进行目标定位,形成更为细致的、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和方案。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总的培养目标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道德品质修养、政治觉悟、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健康的社会心理。目标定位对于思想政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