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剧史话》是一本阐述淮剧剧种艺术发展历史的普及读物,书中系统地介绍了淮剧从萌芽、成形、繁盛到全面复兴的历史嬗变过程;详尽地分述了淮剧音乐、语言、剧目等诸多艺术门类所各具的表现形态、技巧特点和审美特征;概括地展示了淮剧历史文脉中极具代表性的戏曲名家的风釆、不同艺术流派的独创性及其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精心地推介了部分具有经典性及前瞻性的不朽之作,展示其多元、开拓、创意的艺术理念。
序/1
一 历史演变/1
1.淮剧的渊源
——从香火戏、门弹词到盐淮小戏/1
2.淮剧戏曲形态的蜕变
——徽戏艺术元素的有机渗入/6
3.淮剧南渐于海上的繁盛
——拓展“外江”,进入大都市/9
4.烽火年代的淮剧新样态
——生机蓬勃的新淮戏运动/15
5.现当代历史背景下的淮剧新貌
——立足时代、追寻探索、锐意创新/17
二 舞台特征/39
1.淮剧曲调/39
2.淮剧语言/46
3.淮剧剧目/48
4.淮剧新姿/51
三 名伶流派/55
1.蜚声淮坛的名伶/55
2.独领风骚的流派/73
3.淮苑飘香的“梅花”/86
四 作家作品/92
1.罗怀臻与《金龙与蜉蝣》/92
2.赵莱静、罗周与《千古韩非》/96
3.贺寿光、徐恒斌、宋泽夫与《奇婚记》/98
4.陈明、冯国才与《鸡毛蒜皮》/100
5.沙黑与《板桥应试》/102
6.马仲怡、吕君樵与《女审》/104
7.顾鲁竹、马仲怡与《探寒窑》/107
8.卢冬红与《太阳花》/108
9.姜邦彦、乐民与《打碗记》/110
10.顾鲁竹、李晓民与《三女抢板》/113
11.曹耀南与《金水桥》/114
12.王健民、单弦与《哑女告状》/116
13.乔谷凡、陈慧君与《爱情的审判》/118
14.镇江市淮剧团与《舍妻审妻》/120
15.江曲、河歌与《赞貂蝉》/122
16.苏毅谨、梁小鸳与《斩韩信》/124
17.董辉与《父母心》/126
18.徐新华与《大路朝天》/127
19.袁连成与《王玉莲》/130
主要参考文献/133
后 记/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