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说:“我的一生没有大激荡,没有大震动,是一个平凡人的平凡经历。”世人之所以敬仰季羡林,不仅仅因为他的学识,更因为他的品格。本书以季老先生的一生经历为主线,以其独有的做人原则为指引,从个人的心境修养,到顺应与淡定的人生理想,恕、朴、恭、达、省等,无所不包。生动的阐述了国学思想中蕴含的立身处世的原则和智慧,带领读者从深层次感悟中国文化的底蕴,解读自己当下的人生困惑。
一书在手,让国学大师几十年的精彩人生一览无余;
一卷在握,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智慧尽收囊中。
何谓国学?
国学不是深埋在地下的古化石,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老古董,而是生生不息的智慧之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髓。
国学于我们又有何用?
尘世复杂,众生浮躁,剧烈的社会变革在冲击着原有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人们亟欲寻找一种思想,为我们揭示对为人处世的认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欲望喧嚣的洗礼、对幸福人生的珍惜。
看国学大师季羡林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将人生感悟、生活经历、智慧心得与你我共同分享,在热闹非凡的社会中,为自己找寻一个人生的方向。
目录:
第一课 宽恕一切,没什么不可原谅1
1.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诋毁1
2.看淡生活中的不平事4
3.做到真、忍,家庭和睦8
4.原谅人趋吉避凶的本能11
5.宽容和大爱才能消弭一切仇恨14
6.容忍是最大的美德17
第二课 有缺憾,才是完整的人生20
1.不完满才是人生20
2.福祸相依,凡事切莫强求23
3.缺憾有时也是一种机遇26
4.尽人事,听天命28
第三课 虚怀若谷,谦卑的人有福31
1.风头正劲,不骄傲31
2.平易近人,有身份没架子34
3.莫要过度自我感觉良好36
4.不要随意轻视别人39
5.倚老卖老,是枉然42
第四课 博弈困境,一切不幸只是过程46
1.坚强地活下去46
2.人生低谷,不愤世嫉俗49
3.没有压力,哪来的拼搏52
3.自助者天助之54
4.走过不幸,便是幸福57
5.苦中不失其乐59
第五课 淡泊,名利于我如浮云63
1.拂去虚名的尘埃:不做国学泰斗63
2.以平常心对待名利66
3.不求名利名自来68
4.知足才能富足72
5.享受朴素的生活75
6.虚荣只能作祟,荣誉才能作美77
第六课 自知,一种精神财富81
1.人贵有自知之明81
2.不知实为“大知”84
3.盲目自大,为我们所不取87
4.不妄自菲薄,也不假装傲慢89
5.时时自省方可时时清醒93
第七课 勤勉好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96
1.天资+勤奋+机遇=成功96
2.诀窍就在于他们的“笨”99
3.认真做事才算对得起自己102
4.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105
5.时间就像是海绵里的水108
6.笔耕不辍,老有所为111
第八课 知己难求,良友可期114
1.人生难得是朋友114
2.君子之交淡如水117
3.择友:听其言而观其行120
4.忠言逆耳,药苦养心123
5.患难之中磨砺友情125
第九课 无愧于心,襟怀坦荡见境界128
1.永远保持一颗初心128
2.一身硬骨,一生不卑不亢131
3.多给予少索求133
4.钓沽名者无贤士136
5.怀旧,可以净化灵魂139
第十课 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142
1.说真话最可贵142
2.假话全不讲144
3.敢于以真性情示人147
4.话说三分,含而不露的智慧150
5.沉默,无声胜有声153
第十一课 务实,人生没有捷径157
1.一步一步地走,才走的最快157
2.不提当年勇,一切从零开始160
3.量力而行,不盲目逞能163
4.凡事要认真166
5.有为,有不为169
第十二课 随性人生,最重要是想得开172
1.忘记该忘记的,放下该放下的172
2.学会适应,但不是迁就175
3.“老”是回避不了的事实178
4.世态炎凉心不凉180
5.行至水穷,坐看云起183
第十三课 与人为善,别人也会善待你187
1.为别人着想百分之六十187
2.凡事要多反求诸己190
3.以和为贵192
4.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195
5.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198
第十四课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201
1.把别人当成傻瓜,自食其果201
2.难得糊涂204
3.“世故”亦是人生必修课206
4.送礼也有大学问209
5.假糊涂是灾难212
第十五课 苦不入心,生命自芳华216
1.牢骚不宜太盛216
2.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219
3.平实生活,静水流深221
4.凡所难求皆绝好,及能如愿便平常224
5.人生不该空吃后悔药,徒唤奈何226
第十六课 取舍,人生总是在岔路口上徘徊230
1.君子爱财取之有道230
2.选择决定人生232
3.放下需要勇气235
4.适合的,才是最好的238
5.当机立断,不必瞻前顾后240
6.给自己一片悬崖243
\\t
精彩章节:
第一章
4.原谅人趋吉避凶的本能
季羡林说:“任何一个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以及任何一个生物,从本能上来看,总是趋吉避凶的。因此,我没怪罪任何人,包括打过我的人。”
“何谓天性,曰:趋利避害也。”人总是要生存发展的。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换,无论是通过付出工作时间而获得佣金,还是付出金钱获得居住条件的改善。但是在交换过程中难免有以一当十,以十当一的情况出现。不过对于此,是应该给予原谅的,因为这是天性。
对于人的这种天性,《菜根谭》说:“人情重复,世路曲折。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意思是,人间世情重复无常,人生之路坎坷不平。在人生之路走不通的处所,要知道让步一步的道理;在走得过去的处所,也一定要给予人家三分的方便。
一个和尚外出化缘,路过一个集市,突然看到两个人在争吵,于是和尚迎了上去。
原来是一个买布的人和卖布的人在吵架,买布人说:“三八二十三,你为何收我二十四钱?”
和尚上前劝架,说买布人错了。买布人不服,拉和尚去找方丈评理,并说如果他错了就把脑袋输给和尚,和尚输了就得把帽子给他。
方丈对和尚说:“哎,三八就是二十三啊!”那人得意地把和尚的帽子拿走了。
和尚不解,方丈说:“说你错,只输一顶帽子,说他错,那可是一条人命啊!”
耶鲁大学生态学及进化生物学教授斯凯利和同事一起做了一个趋避反应实验。
他们在实验中发现,牛蛙蝌蚪能够凭感应水中的化学物质,察觉其他同类感染一种专门寄生在消化道中的真菌。健康的蝌蚪一旦发现同胞中有感染真菌者,便立即游至患病同类三十厘米以外的地方,以免自家同遭厄运。
斯凯利说,人类知道某些被猎动物在嗅到大敌临近时,会改变自身的颜色甚至形态,对动物界本身而言,对疾病作出趋避反应也是非常相似的本能。
人作为“万物之灵”,同样是趋利避害的。就像人饿了就要吃饭,渴了就要喝水,困了就要睡觉一样。韩非子说:造车人造好了车,希望人富贵;工匠造好了棺材,希望人早死。这些并非表明造车人仁义而工匠狠毒,因为人不尊贵,车就买不出去;人不死,棺材就卖不出去,不是工匠感情憎恶谁,而是他的利益不同。医生善于吮吸别人的伤口,吸出别人的毒血,不是和病人有血缘亲情,而是有利可图。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在一个海滨游泳场中做了一个实验:故意安排不同的人假装溺水,看有多少人能救助他们。在长达几年的观察中,他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当妙龄女子溺水时,累计有80人进行了救助,当孩子溺水时,有46人进行了救助,当老人溺水时,救助人员的数字下降到了32人。问及那些救妙龄女子的人为什么会做这个选择时,他们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救助她,她可能成为自己的另一半,而救老人或孩子什么也得不到。
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他们有选择趋利的能力,不论是选择好的或坏的东西,要点在人可以自行选择。
张国焘任中央工家民主政府副主席期间,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
在红军长征中,他任红军总政治委员。他反对中央关于红烟北上的决定,坚持南下退却的主张,另立中央,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罪恶的活动。
到达延安后,拒绝党中央的挽救,不思悔改。
随后逃跑到武汉,发表反共声明,投向国民党。当时,张国焘的妻儿还在延安。
他的妻子找到毛泽东,哭着说:“他丢下我们母子跑了,主席呀!请您给我们做主吧!”
毛泽东沉思了一会儿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要走,要跑,不愿干革命,那也没办法!这样吧,现在你也到武汉去,劝说劝说,做做工作,回来,我们照样欢迎他。”
不久张国焘的妻子带着孩子也到武汉去了,从此